劳动法常见10大法律误区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22 19:53:17 297 人看过

一、试用期内解雇员工比较容易

很多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一些小微企业主,经常认为试用期就是试用员工的期限,试用期内觉得员工表现不理想可以随意解雇员工,而转正之后则才是正式员工,不好随意解除。其实这是对《劳动法》关于解雇规规则的不了解所致。

我国现行的《劳动法》规定下,公司单方解雇员工需要遵循解雇法定原则。也就是说,公司如果想要单方解雇员工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40条及41条相应的法定解雇依据,不能自由的订立解雇依据。

试用期内员工,相比非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法》仅仅增设了一条“不符合录用条件”的法定解雇依据。但实践中,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也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比如公司有明确的录用条件,需要在试用期内对员工做出相应的考核且考核结果显示不符合录用条件,此外还需要在试用期内做出解除决定。

二、劳动合同到期终止需提前一个月通知

劳动合同到期终止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也是较为常见的认知误区,这种现象大多存在于劳动者和企业人事部门之间。此种情况下,主要是由于对《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理解不透彻。《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解雇又称预告解除,针对的是医疗期届满、不能胜任工作及客观情况重大变化三种情形解除合同时,需要有提前一个月通知的预告义务,否则需要支付相应的代通金。《劳动合同法》其余关于解雇和合同终止的规定内容,公司并无提前一个月通知的义务。

需要注意:此点在北京等部分地区并不属于认知误区。《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四十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而在上海等其他地区,公司终止劳动合同并无提前通知的法定义务,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亦无需支付代通金。

三、签订非劳动合同协议则双方不建立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是存在劳动关系最直观最重要的凭证,但司法实践中最终判断是否存在劳动关系一般仍按照《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所确立的劳动关系认定的三要素。即双方符合法定主体资格,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劳动系用人单位业务组成部分。

所以,只要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就算是签订了所谓《劳务协议》或者类似承包协议等非劳动合同协议,双方仍构成劳动关系。同时需注意,签订劳动合同双方也并非必然建立劳动关系,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情形主要有:挂靠缴纳社保时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律师事务所与提成律师的关系。

四、员工书面申请无需缴纳社保可免除公司社保缴纳义务

雇佣期间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法的强制性规定,更是涉及国家社保基金的利益,所以就算劳动者书面申请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或者双方协议明确约定无需缴纳,均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协议。

五、公司拖欠工资,员工解除合同就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实践中,员工行使被迫解除权,要获得经济补偿还需要满足必须明确以拖欠工资为由通知公司解除合同,同时还需要公司拖欠工资存在一定的恶意。

如果员工没有证据证明是因公司拖欠工资为由解除合同,或者相应工资拖欠仅仅是计算差额或者发放约定存在争议等无恶意情形,即便最终确定存在工资差额和拖欠,员工解除合同也并不能获得经济补偿的支持。

六、公司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则劳动者无需遵守竞业限制义务

劳动合同相比普通民事合同,属于法律高度介入和管制的合同,所以条款设定与纠纷解决规定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由此可见,如用人单位未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员工可以要求支付,但不能违反竞业限制义务。在未支付补偿金达三个月以上时,可以通过仲裁要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七、无固定期限合同员工解除更难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是劳动合同类型之一,相比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除了少了“劳动合同到期终止”这种合同终结的情形外,在公司单方解雇方面几乎无差别。唯一的区别在于公司执行经济性裁员时,需要优先保留无固定期限合同员工。此时也仅仅是优先保留,具体相应的选择权仍掌握在公司方。

八、外国人适用劳动法享受国民待遇

用人单位雇佣外国人同样建立劳动关系,《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社会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但是除了上述法律规定的内容,如:解除外国人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方面,司法实践中一般并未赋予国民待遇。

九、公司对员工的工资调整只能涨不能降低

一般而言,工资报酬属于劳动合同的核心要素,故工资报酬的调整属于劳动合同的变更。未经劳动者同意,公司单方降低工资报酬属于单方变更合同,并无相应法律效力。相应的,公司在单方调整工资时,实践中基本陷入“只能涨不能降”的局面,也渐渐的成为企业管理者被迫接受的基本认知。

事实上,这种局面也并非完全不可破解。如公司在员工工资调整时,对于工资的增长设置一个有效期,则可以将永久性的涨薪变成一定期限内临时性的涨薪。如此,待设定的有效期间届满后,则工资可以恢复原工资水平。而后续的调整,是否增长及增长的幅度则可以基于该期限内员工的履职表现综合考量。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工资可涨可降。

十、违法解除成本一定比合法解除成本高

一般合法解除无需支付经济补偿,或者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也就是N(工作年限),而违法解除则需要支付赔偿金,赔偿系经济补偿的2倍,也即是2N。所以,一般情况下,公司解除行为被确认违法需要承担更大的代价。

但在极端情况下,如员工工作不足半年,此时以不胜任工作等理由解除需要承担N+1的代价,也即是1.5个月工资的补偿义务。而此时,违法解除的后果仅需要承担1个月工资的赔偿义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3日 11: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中常见的法律误解是什么
    误解1:所有劳动索赔均在法院受理范围内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如果工人要求补交社会保险,应提交劳动监察部门和社会保险机构,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此外,要求更正人事档案内容,办理退休手续和确认工龄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范围,不应提交法院误解2:自愿放弃的权利可以再次主张法律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其根本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般情况下,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补充签订劳动合同达成协议,且补充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追溯至雇佣之日,除非劳动者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补充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的反向签字行为并非真实意思表示,否则视为劳动者自愿放弃要求双倍工资的权利,要求双倍工资,不应该支持例如,小明在2014年加入了一家公司,但公司没有与他签订劳动合同。截至2015年,公司与小明签订了2014年至2017年的补充劳动合同,小明于2016年离职。他希望调查2014年至2015年期间
    2023-05-07
    458人看过
  • 夫妻财产关系认定中常见的几大法律误区
    误区一:“各自名下的存款归各自所有”上述条款对有钱隐匿不报者有利,因为一方要举证证明另一方签订离婚协议时隐匿银行存款相对困难。在离婚协议中,应当将截止到离婚协议签定之时、双方明下的银行存款情况详细列出,包括开户行、开户名、帐号、存款余额、币种等。一方离婚后不履行,另一方可以根据离婚协议记载的存款信息,及时查到存款的支取情况及钱款的去向。误区二:“财产已分割完毕”离婚协议涉及的财产分割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现实中,双方在对住房、存款等财产的归属约定后,往往结尾加上一句“财产已分割完毕”,该表述应理解为系针对前述财产而言,不能毫无依据的无限制地进行扩大解释和理解。在双方对具体的、重大财产的分割仅部分作了明确约定,另外部分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仅以离婚协议中有“双方财产已自行分割完毕”的表述及一方已实际掌控该重大财产的情形,而认定该未作明确约定的重大财产权益已进行分割的主张于法
    2023-04-29
    118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有哪些?
    劳动者维权常见的误区: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有时效限制,为一年;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在诉讼之前需要进行劳动仲裁,对裁决不服的,才能依法提起诉讼。一、劳动仲裁真的管用吗一、劳动仲裁真的管用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二、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1、劳动仲裁的流程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申请与受理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
    2023-04-01
    334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有哪些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1、法定时效无期限。2、自愿放弃权利可再主张。3、诉求都属法院受理范围。4、未经工伤认定主张权利。5、劳动者可随时主张权利。6、对劳动报酬约定笼统。7、人原因离职能讨补偿金。8、拥有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权。9、女职工“三期”禁止解雇。一、协议赔偿金额怎么避免对方反悔1、履行明确告知义务。在签订补偿协议时,在协议中明确约定,企业已经将劳动者应得到的法定赔偿或补偿标准告知了劳动者,劳动者已完全知晓其所应得到的法定赔偿数额。2、在签订补偿协议中,明确约定,劳动者自愿放弃主张法定赔偿数额与实际赔偿数额差额的权利,不得再就某项劳动争议,再主张赔偿权利。二、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民间借贷合同诉讼时效是三年。对于约定还款期限的债务,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没有约定还款期限或还款期限约定不明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
    2023-02-19
    308人看过
  •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是什么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1、法定时效无期限。2、自愿放弃权利可再主张。3、诉求都属法院受理范围。4、未经工伤认定主张权利。5、劳动者可随时主张权利。6、对劳动报酬约定笼统。7、人原因离职能讨补偿金。8、拥有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权。一、欠款诉讼时效具体是多久欠款约定了还款期限的,还款期限届满后三年是诉讼时效期间;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随时可以要求还款,但是最长不超过20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当事人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未主张权利保护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二、欠条与借条在法律上有哪些区别欠条与借条在法律上的区别:借据和借据的性质不同。还款期的借据和借据规定,诉讼时效一致。如果没有规定还款期限,借据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还款。诉讼时效应当自债权人主张权利之日起三年内向法院主张。借据效力不超过20年。欠条权利人应当自欠条出具之日起三年内向法院主张权利。三、借条的诉讼时效将届
    2023-04-03
    213人看过
  • 婚姻纠纷中有哪些常见的法律误区
    婚姻纠纷中有如下常见的法律误区:1、先提出离婚的,人民法院会据此作出对原告的不利判决;2、父母离婚,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拒绝另一方探望子女;3、债务纠纷,只要一方不知情,就可以不偿还;4、其他常见的法律误区。一、探视权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探视权的法律规定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权探望子女,另一方有义务协助。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约定;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亲或者母亲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中止探望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权。二、离婚后男方不支付抚养费是否还可以去探望孩子离婚后男方不支付抚养费的,依然是有权利探望孩子的。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
    2023-02-21
    31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劳动合同纠纷中常见法律误区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5-10
      劳动合同纠纷中常见的法律误区: 误区一:诉求都属法院受理范围。 误区二:法定时效无期限。 误区三:自愿放弃权利可再主张。 误区四:未经工伤认定主张权利。 误区五:诉讼中己方不用举证。 误区六:劳动者可随时主张权利。 误区七:对劳动报酬约定笼统。 误区八:女职工“三期”禁止解雇。 误区九:个人原因离职能讨补偿金。 误区十:拥有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权。
    • 劳动合同纠纷处理常见的法律误区有哪些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18
      劳动合同纠纷中常见的法律误区: 误区一:诉求都属法院受理范围。 误区二:法定时效无期限。 误区三:自愿放弃权利可再主张。 误区四:未经工伤认定主张权利。 误区五:诉讼中己方不用举证。 误区六:劳动者可随时主张权利。 误区七:对劳动报酬约定笼统。 误区八:女职工“三期”禁止解雇。 误区九:个人原因离职能讨补偿金。 误区十:拥有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权。
    • 纠纷中常见的法律误区有哪些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5
      t六、如果对方偷偷转移财产,我相信律师和法院会帮我查到的。律师和法院的的调查权,是受到法律限制的,并不是无限的。
    •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是怎样的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1-13
      劳动者维权常见误区: 1、法定时效无期限。 2、自愿放弃权利可再主张。 3、诉求都属法院受理范围。 4、未经工伤认定主张权利。 5、劳动者可随时主张权利。 6、对劳动报酬约定笼统。 7、人原因离职能讨补偿金。 8、拥有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权。
    • 劳动合同纠纷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11
      第一,试用期内,企业可以随时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是试用员工的期限。企业只要不满意,就可以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这是目前很多企业的想法,但可能会导致企业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本条规定,试用期内,企业要想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供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否则构成非法解除,员工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