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该条法规的立法本意是保障员工的自由就业选择权,劳动者只要提前30日书面通知企业,在30日满后就可以离开公司,劳动合同自期满解除。涉及违约的部分及违约金的支付,要看劳动合同中的具体约定。但是违约金的支付问题,不影响员工辞职的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该条法规的立法本意是保障员工的自由就业选择权,劳动者只要提前30日书面通知企业,在30日满后就可以离开公司,劳动合同自期满解除。涉及违约的部分及违约金的支付,要看劳动合同中的具体约定。但是违约金的支付问题,不影响员工辞职的效力。
【 提 前 通 知 解 除 : 劳 动 者 自 由 就 业 选 择 权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享有自由就业的权利。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这些情况包括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在提前通知解除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定程序与劳动者协商,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对于劳动者来说,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保障自己的自由就业选择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一法规的立法本意是保障员工的自由就业选择权。劳动者只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企业,在30日满后就可以离开公司,劳动合同自期满解除。涉及违约的部分及违约金的支付,需查看劳动合同中的具体约定。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或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或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依照法定程序与劳动者协商,并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对于劳动者来说,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保障自由就业选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三条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
第31条的环保法规定内容
203人看过
-
新合伙企业法解读第31条
365人看过
-
道路交通法第31条怎么处罚
303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三款和第41条是怎么规定的
156人看过
-
劳动法39条第四款详细解析
123人看过
-
新劳动合同法解释:第十七条【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
168人看过
劳动合同草案一般由用人单位提出、征求应招工人的意见;也可以由被招工人与企业行政的代表,如厂长、经理,人事处、科长等直接协商,共同起草。 签订劳动合同前,用人单位应向被招工人如实介绍本单位的情况,被招工人也有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双方经充分... 更多>
-
-
劳动监察条例第31条含义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09对用人单位存在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事实确凿并有法定处罚(处理)依据的,可以当场作出限期整改指令或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场作出限期整改指令或决定的,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限期整改指令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第31条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7现在员工不愿意签合同很普遍,其实也没什么关系的。即便员工不签合同,事实劳动关系还是在的。既然劳动关系存在,那就要严格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包括招聘和离职。不知你们公司现在建立了这方面的制度没有,制度是一个公司的内部法律,如果制定了,就要严肃起来;如果没有制定,就要马上去制定;如果不完善,不便于操作,那就要及时修订。
-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31条香港在线咨询 2022-09-12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
邮政安全法第31条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6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擅自迁移、损毁邮政信筒(箱)、邮政报刊亭、信报箱等邮政设施;(二)擅自开启、封闭邮政信筒(箱),向邮政信筒(箱)内投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或者其他杂物;(三)在邮政营业场所门前通道或者邮政设施周围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停放车辆,妨碍邮政企业正常营业;(四)违反邮政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