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遭受工伤的超龄劳动者的权益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2 21:22:20 168 人看过

案件细节:55岁的张女士从没想过,一次意外让她第一次走进陌生的法庭,在法庭上与她对质的是她工作多年的“老板”。日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结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在法庭上,张女士终于被法官的判决解除了劳动合同,如果合同是超龄签订的,劳动合同将成为“废纸”

2010年底,张女士作为工厂的清洁工,再次与吴江一家企业签订了全日制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010年12月7日至2011年12月6日。根据合同约定,张女士将在公司车间、办公楼、厂区从事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公司每月付给她1300元。今年,张女士52岁。此前,张女士已经在这家企业工作了几年。她是个老员工,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如果事故没有发生,张女士可能会在这里奉献她最后的光和热。然而,这一天失败了,张女士的生活在那一天被彻底打乱了

2011年7月的一个夏天的下午,张女士打扫完一家工厂,准备去马路对面的另一家工厂继续工作。正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过马路时,一辆疾驰的汽车把她撞倒了。瞬间倒地的张女士想扶起身子,但再也站不起来了。之后,张女士被送到医院一个多月。出院后,张女士的伤势已不严重,但在医院花费的巨额医药费让她贫困的家庭更加困难。这时,她从朋友那里听说,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时,可以算工伤,也就是说,她可以向单位申请工伤赔偿。上班后的第一天,她就去找单位领导详细解释了情况,希望单位能对她的工伤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不料,对方拒绝了她的要求。之后,她向吴江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过,对方也以各种理由作出不接受的决定。张女士之所以处处“碰壁”,是因为签订劳动合同时已过法定退休年龄。因此,她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无法厘清。劳动关系不确定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原本维护职工权益的合同一夜之间就成了“废纸”,而多年的辛苦换来了单位今天的无情?张女士不愿意这样放弃自己的权益。吴江区人民法院于2012年6月18日举行了第一次开庭审理,她向雇主提出申诉,要求法院确认她与雇主的劳动关系。在法庭上,原告和被告发生了口角,原告仍然坚持原告和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并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工伤死亡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批复》,用人单位雇用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在工作时间发生工伤或者死亡的,工伤认定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作为农民工,张女士与被告签订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合同无效的情况

至于原告的理由,被告立即用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反驳,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因此,当原告年满50周岁时,双方劳动合同因法律规定终止。虽然双方续签了劳动合同,事后又恢复了劳动关系,但因为违法,双方实际上没有合法的劳动关系,依据不同,原因不同,双方各司其职,你来我去,彼此,有一段时间,案件变得复杂了。此时,坐在原告席上的张女士显得十分端庄。虽然她总是认为真相在她这边,但对方似乎有充分的理由。法官将如何判断法官说:退休年龄不是上限,与用人单位仍有劳动关系p>虽然案情复杂,原告和被告意见不一,但经过多轮法庭辩论、举证和质证,决定张女士命运的时机已经到来

此时,在安静的法庭上,法官的声音在空中回荡,“本院认为,法律没有规定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一方的年龄不得高于法定退休年龄,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在本案中可以成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虽然原告在2010年12月与被告签订劳动合同时已年满50周岁,但原告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并未隐瞒年龄,被告对此了如指掌。此时,被告有权选择是否与原告形成劳动关系。被告仍愿意与他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劳动合同合法有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依法开始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由于原告不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或领取养老金,双方的关系仍然是劳动关系,不是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劳动合同终止。本条赋予用人单位在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时劳动关系自动终止,本案被告与原告签订的合同表明了被告的态度

综上所述,原告的诉讼请求是符合法律的,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第二款、第十条的规定,判决如下:确认原告、被告自2010年12月7日起存在劳动合同关系p>张女士的心终于落了

相关法律知识:

劳动者在工作或视同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人身伤害的。为了确定伤害的主体,它是一个定性的行为过程。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一般由劳动行政部门确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5日 13: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者相关文章
  • 劳动者的工资如何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财政部《关于职工探亲路费的规定》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劳动者工资保障的特别规定,现归纳如下:(一)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的工资保障《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支付工资。这些社会活动包括:1、依法行使选举或被选举权;2、当选代表出席乡(镇)以上政府、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召开的会议;3、出席人民法庭证人(或证明人);4、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会议;5、《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生产或工作时间;6、其它依法的参加的社会活动。(二)加班工资的保障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加班工资: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按不低于劳动者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工资;2、安排劳动者在休
    2023-04-28
    187人看过
  • 试用期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呢
    试用期虽然是一个试用阶段,但是自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之日起,双方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应该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来维护劳动者的权利,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休息、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一、未过试用期辞职需要提前多少天未过试用期辞职需要提前三天。尽管试用期离职无需理由、不限形式,只要提前3天告诉单位就可以了,但最好还是做好工作移交,得到领导认可后离职比较妥当。试用期问题上需要强调的有五点,具体如下:1、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就试用期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试用期条款才能成立。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议。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条款;
    2023-03-07
    226人看过
  • 试用期间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试用期虽然是一个试用阶段,但是自劳动者在单位工作之日起,双方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应该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来维护劳动者的权利,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休息、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一、成立事实劳动关系的风险成立事实劳动关系的风险有:(一)劳动者面临的风险:劳动者入职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其中会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双方一旦产生争议,劳动合同自然会成为重要的证据之一,第一能证明劳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第二能证明劳动者从事的岗位、工作地点和工资福利待遇等。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仅限于口头承诺,假如有一方事后翻脸不认账,另一方也无法证明。(二)用人单位面临的风险:1、履行中的双倍工资风险,员工入职,用人单位没有及时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间超过一个月未满一年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2023-04-12
    490人看过
  • 试用期间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试用期间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首先,全面了解企业的品质。通过走访劳动保障局等相关单位,掌握企业近年来的投诉记录,通过这一信息,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自己选择企业在原来职工心目中的印象,评定出该企业在自己心目中的等级,优、良、好、差,进而决定自己选择还是放弃该企业。其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企业与职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这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同时,劳动者应该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劳动合同进行内容审查,即审查劳动合同中有无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存留合同防范风险。劳动合同都是一式两份,单位一份,劳动者一份,单位盖章后交给劳动者的合同,劳动者必须保存好,虽然相关法律规章中明确规定事实劳动关系存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并依法裁决,但从证据效力上,劳动合同的证明力更强。最后,掌控好具体试用期限。按照《劳
    2023-04-29
    71人看过
  • 试用期间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全面了解企业的品质。通过走访劳动保障局等相关单位,掌握企业近年来的投诉记录,通过这一信息,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自己选择企业在原来职工心目中的印象,评定出该企业在自己心目中的等级,优、良、好、差,进而决定自己选择还是放弃该企业。其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企业与职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这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同时,劳动者应该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劳动合同进行内容审查,即审查劳动合同中有无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存留合同防范风险。劳动合同都是一式两份,单位一份,劳动者一份,单位盖章后交给劳动者的合同,劳动者必须保存好,虽然相关法律规章中明确规定事实劳动关系存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并依法裁决,但从证据效力上,劳动合同的证明力更强。最后,掌控好具体试用期限。按照《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
    2023-04-04
    131人看过
  • 劳动者遭遇工伤如何维权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实际生活中,经常有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人身损害事件的发生。而事情发生后,用人单位和雇佣老板往往逃避自己的法律责任。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劳动者应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最好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有其他书面材料能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同时,劳动者应掌握用人单位和老板的详细信息,并保存好医疗费等单据,便于以后发生纠纷向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并给与工伤赔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工伤职工能要求哪些赔偿除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工伤医疗费、辅助器具配置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康复性治疗费用、工
    2023-03-26
    318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者
    词条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劳动者
    相关咨询
    •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26
      一、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二、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摆事实,讲道理在维权实践中,协商处理劳动纠纷,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式,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而且双方均能在短期内解决纷争。三、通过正规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调解程序在现行的处理程序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条之规定,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
    • 超龄难算权益如何保障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6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其中就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环卫工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都应属于工伤,这应该有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
    • 劳动者合法权益如何保障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3-04
      一、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 二、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摆事实,讲道理在维权实践中,协商处理劳动纠纷。 三、通过正规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 四、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五、向法律维权中心或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劳动争议法律援助。
    • 劳动者合法权益如何保障?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4
      一、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二、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摆事实,讲道理在维权实践中,协商处理劳动纠纷,是一种双赢的解决方式,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而且双方均能在短期内解决纷争。三、通过正规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调解程序在现行的处理程序当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条之规定,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
    • 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28
      如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方法有: 一、应积极及时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法维权。 二、与用人单位先行协商,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三、通过正规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处理。 四、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五、向法律维权中心或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劳动争议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