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不成的情形应该怎么解决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4 14:20:23 144 人看过

劳动争议调解不成的情形如何应对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0条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规定,调解委员会对受理的劳动争议调解不成以及达成协议后一方或者双方反悔的,当事人可以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不含企业调解委员会在规定期限内的调解时间)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经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当事人没有达成调解协议;

第二种情况是,虽经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又反悔的;

第三种情况是,调解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结案的。

相关知识:劳动争议的调解该怎么做

劳动争议的调解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一)事前双方协商。当事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向调委会提出申请。调委会办事机构接到当事人的申请后,在申请被受理前,及时了解情况,组织双方协商解决,避免矛盾升级。如对方当事人不愿调解,在三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调委会应在四日内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申请的决定,对不受理的,应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二)调解步骤:

1、对争议事项展开细致调查,了解事实真相;

2、调委会主任召集双方主持调解会议,简易争议可由一至二名调解员进行调解;

3、应听取双方对争议事实和理由的陈述,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政策,提出调解意见,促使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4、经调解达成协议,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自觉履行;达不成协议,在调解意见书上说明情况;调解过程应制作笔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4日 08: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哪些情形可以进行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由于社会保险、薪资、福利待遇、劳动关系等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例如专业性的人才机构、争议调解中心等)进行的和解性咨询,通过劳动争议调解达到法律咨询、和解方式等的说明。(一)、劳动合同争议1、劳动合同变更、终止纠纷2、集体劳动合同纠纷3、事实劳动关系争议4、劳动报酬纠纷5、工作时间纠纷6、安全责任纠纷7、经济补偿纠纷(二)劳动保险纠纷1、养老保险纠纷2、医疗保险纠纷3、失业保险纠纷4、生育保险纠纷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二条仲裁庭在作出裁决之前,应当先行调解。
    2023-05-01
    258人看过
  • 遇到劳动争议,劳动者应该如何解决?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同时无法协商解决;则劳动者应先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则可以到用工单位所在地(区)人民法院起诉解决。【十大焦点】企业与劳动者产生劳动争议企业与劳动者产生劳动争议1、劳动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请依法支付二倍工资!用人单位:是劳动者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无需支付二倍工资!2、劳动者: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单位没有该劳动者,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3、劳动者: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支付加班工资!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已经包含加班工资!4、劳动者: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单休,但是没有考勤记录!用人单位:严格执行标准工时制,没有实行加班!5、劳动者: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工作不满12个月!6、劳动者:用人单位没有足额支付工资,
    2023-07-05
    149人看过
  • 劳动者如何解决社保争议应该怎么办
    劳动者解决社保争议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途径。《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可知,社保争议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一、被辞退怎样申请劳动仲裁1、先调解后仲裁再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如双方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仲裁不收费。根据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是不收费的。所以,不必为付不起仲裁费而停止维权脚步。3、提供证据。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2023-06-25
    467人看过
  • 什么是劳动争议调解期限,怎样确定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
    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是指当事人和调解委员会申请和完成劳动争议调解所必须遵循的时间。怎样确定劳动争议的调解期限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四条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第十五条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第十六条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2023-06-14
    427人看过
  • 调解,化解劳动争议的捷径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解决途径。其中,用好调解方法,对于预防、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减少诉讼,防止矛盾激化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解的两项原则1、自愿原则。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1)是否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可由争议双方自愿选择,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不是必经的程序,所以当事人是否申请调解,可由争议双方自愿选择。但是如果一方当事人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另一方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则应当受理。(2)在调解的过程中始终贯彻自愿协商的原则,调解委员会作为调解机构本身并无决定权。劳动争议的解决主要依靠双方自愿,双方当事人经协商可以达成一致意见,也可以不达成调解协议。调解机构在调解过程中不能强行调解,更不允许包办代替。调解过程中任何一方不能强迫另一方。(3)调解协议的执行是自愿的,经劳动
    2023-06-06
    47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该如何强化?
    如果仅从草案名称来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一审稿足以令人对其关于劳动争议调解的制度设计充满期待。更何况,草案第三条明确规定着重调解,化解矛盾于基层。但是,认真研读草案后,则不得不在脑子里打个问号:劳动争议调解,该如何强化?正如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分组审议中所指出的,对调解只规定了一章七条,而仲裁却规定了一章四节三十一条,无论从草案内容还是篇章结构来看,调解与仲裁的规定比例都严重失调,丝毫看不出是强化调解,反而明显体现了虚置和弱化调解趋势。那么,劳动争议调解该不该强化,又该如何强化?劳动争议的特点决定了强化调解是实现劳动争议处理简化程序、缩短时间、降低成本的必然选择劳动争议调解在预防纠纷、化解矛盾,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方面之所以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是由劳动争议的特点决定的。着名的劳动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关怀表示,劳动争议是基于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而劳动关系的特点是
    2023-04-22
    451人看过
  • 劳动争议应该通过哪些程序解决?
    劳动争议可通过以下程序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理论研究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包括和解、调解、仲裁等。和解是指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约定互相让步,不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以终止争执或防止争执发生;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由无利害关系第三人居中协调;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书,以解决双方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3-08-10
    481人看过
  • 发生争议,劳动者应该多渠道解决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本条是关于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一单位进行协商和解的规定。劳动争议的协商是指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自行协商,或者劳动者请工会或者其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从而使当事人的矛盾得以化解,自愿就争议事项达成协议,使劳动争议及时得到解决的一种活动。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个环节。发生劳动争议后,由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和解,有利于使劳动争议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得到解决,防止矛盾激化,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法没有规定劳动争议的协商和解制度。国务院于1993年出台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协商和解问题,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本法在《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除了规定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和解外,还增加规定了劳动者可以请工
    2023-04-22
    352人看过
  • 如何解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怎么处理
    一、如何解决劳动争议?1、协商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纠纷问题直接进行协商,这不是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2、申请调解。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3、仲裁处理。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处理的程序,如果想提起诉讼打劳动官司,必须经过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诉讼解决。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打官司。诉讼程序的启动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启动的程序。诉讼程序具有较强的法律性、程序性,作出的判决也具有强制执行力。二、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在劳动争议仲裁、诉讼案件中,由于劳动关系既有平等性又有隶属性的特点,使得用人单位在举证方面处于天然的优势地位,所以为
    2023-04-28
    407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的期限是什么?劳动争议调解期限如何确定
    劳动争议调解期限是指当事人和调解委员会申请和完成劳动争议调解必须遵循的时间。劳动争议调解期限有两种:一种是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期限;另一种是调解委员会受理调解的期限。调解期限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劳动争议能够及时得到处理,避免长时间的拖延。国务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工作规则》对劳动争议调解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终止劳动争议调解;调解不成的,视为调解不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工作规则》规定,当事人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
    2023-05-31
    124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应避免哪些情况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员的回避: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第3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员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撤销:(1)他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或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或代理人有任何其他关系,可能影响裁决公正性的(4)未经许可与当事人或代理人会面,或者接受当事人或者代理人的邀请或者馈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及时对回避申请作出决定,并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劳动争议调解原则:调解劳动争议时,调解委员会应特别注意以下专有原则:自愿调解原则。虽然这一原则应在其他劳动争议解决程序中遵循,但最充分地体现在用人单位的调解程序中。首先,调解程序是否启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因此,雇主的调解不是必要的程序。其次,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自愿履行的,没有法律约束力,这与仲裁调解不同。此外,毋庸置疑,与其他程序一样,调解应以当事人自愿同
    2023-05-07
    485人看过
  • 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协商、调解和仲裁
    劳动争议后的处理方法:1、协商解决;2、企业有委员会组织的,职工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3、当事人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先调解劳动争议,调解不成后再裁决;4、当事人不服裁决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基层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应做好以下工作:1、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事项进行商量,使双方消除矛盾,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当然,协商解决并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只是国家对当事人自行解决劳动争议这种方式予以认可。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并有权申请调解或
    2023-07-04
    365人看过
  • 劳动争议   调解单一
    调解委员会
    一、申请调解。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当事人可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向调解组织提出调解申请。二、受理调解申请。调解组织接到调解申请后,应当及时对调解申请进行审查,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三、开展调解。调解委员会接到调解申请后,应对调解申请书进行审查,看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和范围。四、调解协议的仲裁审查确认。达成调解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15日内共同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确认申请。五、告知申请仲裁的权利。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未经仲裁审查确认且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劳动仲裁时效过了怎么起诉不是,还是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待仲裁委员会作出超过仲裁时效驳回申请的决定后才能够诉讼。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了仲裁,并且依法作出了仲裁裁决
    2023-03-08
    106人看过
  • 监护人争议应该怎么解决
    对于确定监护人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一、民法典规定如何变更孩子监护权变更孩子的监护权方式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第三十一条规定,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
    2023-04-11
    469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简述劳动争议调解终结的情形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12
      简述劳动争议调解终结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1)种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调解终结。 (2)未达成调解,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的,调解终结。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
    • 劳动争议可以找法院调解吗,应该怎么调解?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18
      法院可以调解劳动争议,调解不成,然后开庭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最终裁决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经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后,如果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可以不开庭。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书。一方逾期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人民调
    • 哪些情形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应回避?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2
      调解委员会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要求其回避:(1)是劳动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2)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的。(3)与劳动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
    •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哪些情形应当回避
      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03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符合下列情形的,应当避免:仲裁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仲裁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仲裁员私自会见当事人和代理人的;仲裁员接受当事人和代理人的礼物。
    • 调解不成六十日内向什么劳动争议调解?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17
      上述问题应该是《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法》的上述规定如下: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