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发生事故伤害或确诊为职业病后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在上述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有权在发生工伤后第31天至1年内的时间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实践中,用人单位尤其是那些没有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单位,往往以各种理由推脱为受工伤的职工申请工伤认定,而职工或其近亲属往往因为不懂法律又被用人单位以各种“承诺”所欺骗,没有在发生工伤后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为《工伤保险条例》并未对超过一年后提出的申请工伤认定如何处理作出规定,造成各地对“一年”的性质究认定意见不一致,并且目前多数地区认为该时间为除斥期间,不适用中断或中止,因而对超过1年的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最终导致受工伤的职工丧失了本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
一、五种情况可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
1.是不可抗力;
2.是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3.是属于用人单位原因;
4.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登记制度不完善;
5.是当事人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申请仲裁、提起民事诉讼。
二、解决办法
显然的工伤认定申请,由于超过了申请时效,而不被劳动主管部门认定。没有工伤认定,法院也不会支持你的诉讼主张,看来依法是不行了(这是目前法律漏洞导致的结果)。如果情况确实属于工伤范畴(请对照工伤认定的条件比较),可以直接与单位协商处理;假若单位拒绝,你就跟单位领导耍横,其理由是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申请而不申请;单位没有明确告知可以向劳动部门申请认定,属单位失职。
当然,假若遇到一个有现代司法理念的工作人员,他也可以受理申请。因为从立法意图和目的上讲,法律法规都是保护弱者的。三个月的起算时间,应当从主张是工伤,而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争议之日其计算。
-
工伤证明的困境
224人看过
-
工伤职工如何走出工伤医疗程序的困境?
355人看过
-
离职未领工资的员工困境
360人看过
-
工伤离职的社会救济问题
318人看过
-
职工权利受到损害的救济途径是什么
234人看过
-
女职工权利保护的范围以及救济途径
224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工伤职工不服的救济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10一、工伤认定不服的救济方式 工伤在认定以后会出现很多人有不服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当事人应该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权益。目前对工伤认定不服的救济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行政复议;二是行政诉讼。 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 (一)行政复议 1、申请人包括:用人单位;受伤职工或直系亲属;工会组织。 2、被申请人,被申请人为作出工伤认定的劳动部门。 3、行政复议机关 (1)作出工伤认定的
-
的企业职工工资经济困难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07经营十分困难的企业职工工资,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报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可以对职工实行有限期的放假。职工放假期间,由企业发给生活费。
-
工伤赔偿救济福建在线咨询 2022-08-081、先申请工伤认定。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
-
贫困救灾工地死亡算不算工伤?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06主要看劳动者的伤情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因为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可以被认定为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
-
工伤患者遭遇赔偿困境:如何维权?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19如果雇员遭受职业伤害,但用人单位未对其给予相应补偿或仅提供少量补偿,该雇员必须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社会安全主管部门提出正式的工伤申请,以便获得相关的证据支持。通常情况下,审核结果将在六十个工作日内获得。工伤认定结果确定后,雇员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共同确定合理的赔偿范围,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雇员还可以寻求当地仲裁机构的帮助,通过仲裁程序解决争议。对于仲裁结果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