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没钱了仲裁有用。
劳动仲裁胜诉后,如果双方未在十五天内起诉到法院,那么裁决书生效。裁决书生效后公司没钱支付的,劳动者可以拿着裁决书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裁决书生效的三个月内),要求公司支付金额。
法院会通知公司在规定期限履行支付义务,否则会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公司财产线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资产等强制措施。
1、如果公司账户上没钱,可以查证公司的出资人是否有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行为;
2、如果在公司财务上了解到有其他公司欠付你公司钱(已到期债务),可以向法院申请冻结该笔债务,禁止其向你原公司清偿甚至是直接执行该笔到期债务;
3、以债权人身份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即向法院提出对该公司的重整或破产清算的申请。即使破产,员工工资也是优先发的。
公司拖欠工资仲裁了没有用怎么办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因此,公司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四十八条债权人应当在人民法院确定的债权申报期限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
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职工对清单记载有异议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三)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
仲裁公司帐户资金出现短缺
340人看过
-
如何解决公司资金短缺问题
410人看过
-
仲裁决议是否可以公开进行?
175人看过
-
公司不发工资是否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395人看过
-
判决书下达后是否可以尝试调解?
198人看过
-
拖欠工资,公司破产,是否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197人看过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
劳动仲裁能否进行缺席判决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7可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此规定调整为,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同时还规定,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
公司无资金可以去做仲裁裁决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13仲裁裁决强制执行企业无资金可以等到公司有执行能力的时候在执行,但是如果公司是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判决的情况,可以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罚款,如果构成犯罪的情况,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
-
劳动仲裁是否可以通过缺席判决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3可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此规定调整为,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同时还规定,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
公司不交社保劳动仲裁是否可以解决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21、公司没有交社会保险,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用人单位未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确属于劳动争议。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的案件是“仲裁前置”这是没有问题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