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有:
1.协商。劳动者在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可首先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
2.调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调解。
3.仲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争议的,劳动者可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向所在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一方在规定时间内既不起诉也不执行的,另一方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4.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5.举报投诉。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要求查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
6.信访。劳动者在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可以通过信访的方式,向各级工会、妇联以及政府信访部门反映。
一、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哪些
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就业权、劳动合同签订权、劳动报酬权、休息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福利权、劳动争议处理权等。劳动者义务主要包括:
1.劳动者应完成的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依法享有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
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部门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部门为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途径
361人看过
-
消费者在哪些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365人看过
-
仲裁与诉讼:劳动者权益维护的两种途径
438人看过
-
被拆迁者合法维护权益的途径与规范
170人看过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哪些
323人看过
-
维护隐名股东权益的法律途径有哪些
214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依法维护权益:未签劳动合同的维权途径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23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投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之后,还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在进入用人单位工资期间至劳动合同补签期间的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是什么,有哪些途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8搜集工作证,工资单等,协商不成,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仲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
劳动者维护权利救济需要有哪些途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121、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可以自行协商,法律上也支持当事人通过自行协商的方式解决。协商给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充分的自治空间,双方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达成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识。 2、双方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第三方社会组织进行调解。这里的社会组织包括工会、企业内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者所在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 3、在第三方社会组织介入下无法达成调解,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与普通民事诉讼相比,劳动仲裁有程
-
劳动者维权的法律武器是什么, 劳动者维权的途径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27劳动者维权的法律武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具体维权途径如下: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首先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以达成新的协议,或者有过错的一方改正错误,消除争议。 2、调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调解。调解申请,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提出。 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途径
-
公司修改劳动合同的权益维护途径河北在线咨询 2024-12-14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应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并支付差额部分;如果逾期不支付,则应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