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裁终局制度如何?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10:40:59 250 人看过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就依法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是不可以就同一样纠纷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这是因为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为了确保一裁终局制度的执行,仲裁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仲裁法赋予仲裁裁决与法院终审判决相当的法律效力。

一裁终局制度的优点显而易见。一裁终局制度充分体现了仲裁的自愿原则,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最终以仲裁途径解决争议。一裁终局制度也有利于快捷、简便解决经济纠纷充分显示仲裁的优点,也使仲裁更具有法律权威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19日 17: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委员会相关文章
  • 一裁终局制度为什么还可以上诉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一裁终局案件对裁决不服是不能上诉的,但可能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或者提起诉讼。我国法律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一裁终局制度是指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一经仲裁审理和裁决即告终结,该裁决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1、没有仲裁协议的;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
    2024-04-27
    129人看过
  • 终局制度不同
    仲裁机构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诉讼实行“两审终局”制,仲裁的裁决只有一次,一经作出便是终局的裁决,便产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就已经裁决的争议纠纷再次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实行的是两审终局制,即第一审判决后不发生法律效力,还有一个上诉期,只有上诉期满,当事人仍不上诉时,一审的判决才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上诉,则判决就不生效,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才是终审判决,才产生法律效力。民事诉讼的管辖权包括:地域管辖、级别管辖、移送管辖跟指定管辖、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定。哪些案件适用一裁终局制度所谓一裁终局制度,是指仲裁机构对申请仲裁的纠纷进行仲裁后,裁决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制度。一裁终局制度适用范围如下:(一)劳动关系不明确《劳动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1)追索劳动
    2023-08-17
    312人看过
  • 明建设行业首设仲裁中心将采用一裁终局制度
    12月5日,昆明仲裁委员会建筑业争议仲裁中心和昆明仲裁委员会建设监理争议仲裁中心同时挂牌成立,此举将改变以往发生施工、监理纠纷争议时单一通过和解、调解以及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方式解决的状况。据悉,上述两仲裁中心将采用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裁决做出后,就发生法律效力,由人民法院执行。据悉,近年来,施工、监理企业涉及的纠纷日益增多,拖欠工程款,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作为昆明首家施工、监理争议仲裁中心,它们的成立对有效改善云南施工、监理环境,树立良好的施工、监理形象,维护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节省解决争议的时间和精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昆明仲裁委员会相关人士表示,新成立的施工、监理争议仲裁中心,结合施工、监理行业经济纠纷中争议金额大、涉及问题专业性强、争议各方需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特点,从现有仲裁员当中认真聘请了具备施工、监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仲裁员,又聘请了一批既懂法律又懂如何解决纠纷
    2023-06-06
    442人看过
  • 什么是劳动仲裁一裁终局制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如何让规定的?
    所谓一裁终局制度,是指仲裁机构对申请仲裁的纠纷进行仲裁后,裁决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制度。所谓一裁终局,即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只有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后,才可以到法院起诉。可以说,在维持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设立一裁终局制度,旨在提高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效率,同时又要兼顾公平。我国原有的仲裁制度,在不同时期曾实行过两裁两审,一裁两审、两裁终局等制度,即仲裁裁决作出后,不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再次申请仲裁。上述做法均不得发挥仲裁作用,使仲裁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是多此一举。仲裁相对诉讼优势在于经济和效率的一面,如果没有一裁终局制度的确立是无法体现和发挥这一优势的。现行仲
    2023-06-06
    287人看过
  • 不服劳动“一裁终局”裁决如何救济?
    一裁终局适用于哪些情况?一裁终局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适用范围较小,仅限于两类。一类是小额的仲裁案件,包括四种案件,即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追索工伤医疗费的案件、追索经济补偿的案件、追索赔偿金的案件。该四种小额案件均有金额限制标准,单项请求裁决结果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另一类是标准明确的仲裁案件,具体包括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不服一裁终局裁决如何救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规定一裁终局制度的同时,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规定了不同的救济途径:对于劳动者保护更周密,劳动者对终局裁决享有起诉权,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不能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对于用人单位救济途径限制较严格,用人单位只能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法院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得就同一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劳动
    2023-06-04
    381人看过
  • 什么样的劳动争议可以采用一裁终局制度
    一、什么样的劳动争议可以采用一裁终局制度可以采用一裁终局制度的劳动争议如下:1.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2.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劳动者对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哪些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主要是:1.协商解决。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双方当事人应首先选择解决争议的途径。2.企业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企业
    2023-08-18
    334人看过
  • 如何判断适用一裁终局劳动仲裁裁决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一裁终局:(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劳动纠纷的特征(1)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者主要是指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的单位。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身份者之间所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纠纷。如果争议不是发生在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即使争议内容涉及劳动问题,也不构成劳动争议。如,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力流动发生的争议,劳动者者
    2023-04-27
    451人看过
  • 什么是“一裁终局”?对“一裁终局”不服怎么办?
    一裁终局制度是指劳动争议经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争议事项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制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该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适用一裁终局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有两类:一是小额仲裁案件;二是标准明确的仲裁案件。这两类案件在全部劳动争议案件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正因为如此,一裁终局可以解决多数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长的问题。劳动者对一裁终局案件的裁决不服的,劳动者怎么办?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者对一裁终局案件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一裁终
    2023-06-09
    269人看过
  • 国家实行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的对象有哪些
    实行一裁终局制度的劳动争议案件:(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一裁终局的范围劳动争议一裁终局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
    2023-07-29
    394人看过
  • 劳动争议解决一裁终局制度的实施条件有哪些
    实行一裁终局制度的劳动争议: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用、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不得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争议。劳动者对最终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一裁终局的情形一裁终局制是指劳动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的制度,仅适用于小额纠纷和执行劳动标准的纠纷。劳动者对一裁终局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不能起诉,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撤销仲裁协议。一裁终局适用的情形,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
    2023-08-06
    221人看过
  • 罗湖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仲裁法》实施以后,不仅对案件处理期限由原来的60日缩减至45日,同时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倍的劳动争议实行一裁终局制度,颠覆了以往劳动争议案件一裁两审的审理模式。为了扎实推进《调解仲裁法》的贯彻落实,罗湖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过增加雇员编制优化人员结构、增加仲裁庭数量优化仲裁庭配置、创新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学习研判提高问题处理能力等一系列优化措施,确保《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全部在新法规定的时效内结案,并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一裁终局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劳动者的广泛好评。一是简化了案件审理程序。通过一裁终局模式审理的案件,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劳动者可以立即要求用人单位履行或者申请法院执行,维权期限由过去一裁两审的11个月缩减至45天,提高了争议处理效率,快速有效实现劳动者诉
    2023-06-06
    274人看过
  • 仲裁裁决含终局和非终局事项不服如何处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三条劳动者依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项规定,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如果仲裁裁决涉及数项,每项确定的数额均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应当按照终局裁决处理。第十四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公司不服劳动仲裁能直接提起劳动诉讼吗按规定,员工跟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后,发生劳动纠纷后要仲裁前置,若是对仲裁裁决不服即可以提起劳动诉讼。所以,有些人便以为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后也可以直接提起劳动诉讼,其实不然,如果公司觉得
    2023-04-27
    377人看过
  • 一审终审制度的实施情况如何
    一审终审制度是一种审级制度。本案经一级法院审理后结案。在实行一审终审制度时,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成为确定的判决、裁定。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上诉。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作为第二审终审原则的例外,适用于第一审终审的案件包括:(1)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2)基层人民法院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名单案件,宣告失踪案件、宣告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案件、限制无行为能力案件、指定监护案件、确认身份关系案件、认定无财产所有权案件、,一审和二审判决、裁定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相关法律知识在按照本章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第一百七十八条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为一审、终审案件,人民法院认定该案件属于民事权益纠纷的,应当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可以分别起诉。组成合议庭审理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案件;第一百八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选民资格案件后,必须在选举日前审结。审判期
    2023-05-03
    408人看过
  • 一裁终局的劳动仲裁裁决何时生效
    一裁终局制度所谓一裁终局制度,是指仲裁机构对申请仲裁的纠纷进行仲裁后,裁决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制度。法律依据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之第四十八条规定: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及第四十九条之规定: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仲裁
    2023-06-12
    134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委员会是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仲裁会可以为被聘用的没享受退休待遇的工作人员缴纳三金。... 更多>

    #仲裁委员会
    相关咨询
    • 实行一裁终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0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的涵义是什么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一裁终局的积极效力是什么意思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15
      一裁终局制度是劳动争议经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的制度。一直以来,劳动争议处理周期太长,有些用人单位利用劳动争议一裁二审的程序规定恶意拖延时间,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为了使劳动争议仲裁便捷高效解决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首次作出了一裁终局的制度设计。可让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就得到解决,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提起诉讼,因此用人单位不能再利用程序规定拖延时间,能够有效地缩短劳动争
    • 企业如何应对劳动仲裁一裁终局?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11
      劳动者对以下两种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得起诉,但是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一裁终局的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 劳动争议解决一裁终局制度的实施条件有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06
      实行一裁终局制度的劳动争议: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用、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不得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争议。劳动者对最终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一裁终局的规则
      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6
      有的劳动争议在经过劳动仲裁之后,如果对处理结果不服的话,还可以申请劳动诉讼。但对于某些特殊的劳动争议而言,经过劳动仲裁之后便不能在提起劳动诉讼了,这被称为一裁终局。究竟哪些劳动争议可以一裁终局以下是具体介绍。一、哪些劳动争议可以一裁终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是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又一创新和突破。根据该法规定,那些规定明确、争议额小的简单劳动争议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