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对劳动仲裁一裁终局?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对以下两种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得起诉,但是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一裁终局的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15日内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诉讼仲裁案件中,通过员工的诉讼抗辩,找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进而完善自己。在实践案例中很多员工都会提到一个加班费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员工提出的质疑,迅速查找到企业工资结构中的不足,重新设计自己的考勤管理。有的员工提出规则制度没有书面告知,没有经过民主程序,这些都可以及时进行修正,进而完善。 但在事后总结这一块,最怕的就是有的单位花了钱又不买教训,好了伤疤忘了疼,今天赔偿个双倍工资,赔偿了几十万,明天又来一个没签劳动合同的,这样的单位都是有问题的企业。已经出现的法律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和应对,如果出了问题不总结,那么企业永远都会有法律风险的。
-
劳动仲裁是一裁终局吗
劳动仲裁不是一裁终局,仲裁有一裁终局原则。其中有许多可以仲裁,例如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就不同的,商事仲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一裁终局。
2020.12.27 625 -
劳动仲裁是一裁终局吗?
劳动仲裁是一裁终局吗: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除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的劳动争议外,其他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都不实行一裁终局。作为劳动争议必经程序,劳动争议首先应当进行劳动仲裁,不服者起诉人民法院。
2020.03.20 896 -
劳动仲裁一审终局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情形有劳动争议金额低于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争议的案件。
2020.09.03 399
-
企业如何应对一裁终局?
劳动者对以下两种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争议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
2022-10-23 15,340 -
劳动仲裁一裁终局
你应该先看可以起诉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
2022-02-03 15,340 -
劳动仲裁一裁终局原则是什么意思,劳动仲裁一裁终局
仲裁有一裁终局原则。其中有许多可以仲裁,例如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就不同的,商事仲裁是依据《仲裁法》的,一裁终局。劳动仲裁依据的是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有些是一局终裁,有些是可以再到法院起尝筏佰禾脂鼓拌态饱卡
2022-03-24 15,340 -
劳动仲裁裁决书一裁终局
一裁终局是针对单位而言,即裁决已经做出即生效,不得再向法院起诉,从而快速解决纠纷,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但为了平衡,如单位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的30日时限内向法院申请撤销。另根据江苏省高院和省劳
2022-05-03 15,340
-
01:12
企业不签合同如何仲裁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任意劳动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能免除劳动者支付各种社会费用的义务合同。法律规定,只要存在劳动关系,企业就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所有义务权利工作。如果还是不履行的话,劳动者是可
623 2022.06.22 -
00:55
被辞退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被辞退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如下:1、劳动者自被开除之日起一年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提交书面仲裁申请;3、仲裁委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4、在四十五日内审理终结。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
4,968 2022.05.11 -
01:13
劳动仲裁仲裁期限是多久
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期为一年时间。仲裁庭裁决案件,应当自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有下列情形的,仲裁期限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1、申
2,862 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