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不允许离职,工人可以提前三十天向工厂人事管理部门提交离职申请。三十天到期后,劳动者依法离职,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解除。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时间,导致劳动者离职的,每月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工厂违反劳动法怎么办
工厂违反劳动法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33,也可以前往当地劳动部门办公地进行当面投诉的。
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2、《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十三条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第十四条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如何应对公司章程禁止股权继承的情况?
372人看过
-
工厂对于一个月辞职不批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227人看过
-
如何应对员工在厂房宿舍内死亡的情况
218人看过
-
工厂辞职率高,如何应对?
297人看过
-
工厂拆迁对员工的补偿情况如何?
349人看过
-
工厂不批准辞职如何应对
300人看过
笔录指的是公安、司法人员在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以文字或视听记录的形式记录或反映诉讼活动和案件事实。笔录包括: 1、询问简介。 2、询问内容。 3、检查记录记录。 4、相关人员依次签... 更多>
-
面对调岗逼迫员工离职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07如果贵公司因为单方面调整岗位而迫使员工离职,劳动者可以实名举报此种情况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向具有相关资质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处理。此外,还可以向劳动合同实际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注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请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劳动争议,当事人如果愿意协商解决问题但无法达成一致,或者在协商成功后未能按约定履行义务,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当事人不愿意接受调解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未能履行
-
什么情况禁止结婚,应该如何处理新疆在线咨询 2023-10-04在我国禁止双方结婚的情况有: 1、男女双方不是自愿结婚的,一方或者双方在结婚时被胁迫、被欺诈; 2、一方或者双方有重婚的; 3、男女双方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4、男女双方未达到法定婚龄。
-
工伤认定的禁止情况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27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职工无法被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1. 故意犯罪; 2. 醉酒或吸毒; 3. 自残或自杀。 同时,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如果职工符合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但下列情形之一存在,则不能被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1. 故意犯罪; 2. 醉酒或吸毒; 3. 自残或自杀。
-
禁止离婚的情形包括什么,哪些情况禁止离婚?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12不允许离婚有以下情形: (一)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二)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三)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四)、对精神病人、植物人等特殊群体的婚姻保护 对于精神病人、植物人等离婚问题,我国法律也规定了
-
在没有签署合同的情况下,员工如何应对离职?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22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而辞职,老板却不愿意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1. 和老板进行协商,寻求达成一致解决方案。 2. 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回工资。这是一种专门为解决劳资纠纷而设立的程序,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不需要收取任何费用。 3. 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