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限购区域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拥有长沙市户口的居民,购二套住房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首套住房不动产权证发证时间满4年或网签备案时间满6年;
2、长沙户籍满2年;
3、已婚或单亲家庭(单身个人家庭不具有购二套房资格);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有二套房资格。
一、长沙市购买首套房条件有哪些
1、长沙户籍
(1)原籍户口:在限购区无房则可购买首套,首套房证满4年或者网签(备案)满6年+婚姻状态可购买2套房。
(2)外地落户:落户2年或落户1年+1年社保/个税可购买首套房,首套房证满4年或者网签(备案)满6年+婚姻状态可购买2套房。
2、非长沙户籍
(1)2年社保/个税可购房(无2套房购买资格);
(2)大专及以上学历+社保在缴+24个月工资流水+24个月居住证明可购房(无2套房购买资格);
(3)望城高管及骨干+24个月社保(不需要是长沙)可购买首套房,首套房证满4年或者网签(备案)满6年+婚姻状态可购买2套房。
3、人才引进政策
(1)长沙市域范围内用人单位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四青人才、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2)符合长沙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A、B、C、D类人才。
4、公务调动
(1)已落户:落户满1年可购房;
(2)未落户:公务调动/公开招录满1年可购房。
5、军人
(1)服役在长沙:由团级以上部门出具现役军人证明以及家庭成员关系证明可购房;
(2)入伍地长沙:由团级以上部门出具现役军人证明以及家庭成员关系证明+底线征兵办出具长沙入伍证明;
(3)征兵前户籍为长沙:由团级以上部门出具现役军人证明以及家庭成员关系证明+公安局或派出所出具的本人入伍前户籍所在地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军人类型未婚限购1套,已婚限购2套。
法律咨询
网友:如何认定长沙户籍?
律师:长沙市户籍包括下列居民:
1、长沙六区一县(开福区、雨花区、天心区、芙蓉区、岳麓区、望城区、长沙县)以及浏阳市和宁乡市都算长沙户口;
2、长沙集体户口、原长沙户籍的现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原籍长沙算长沙户口;
3、夫妻双方只要有一人是长沙户口的购房就按长沙市户口政策执行;
4、本科及以上学历通过923人才政策落户长沙、本科、研究生等学历通过大中专毕业落户长沙;
5、大专生、租房、务工、投资兴业等落户长沙、父母随子女落户长沙。
-
长沙第二套房购买条件
79人看过
-
第二套房购买要求在长沙市
237人看过
-
长沙买第二套房的要求
446人看过
-
长沙二套房产购买限制
240人看过
-
长沙户口购房资格
200人看过
-
集体户口能否在长沙购房
447人看过
首套房是家庭唯一住房,二套房是第二套普通自住房的简称。在法律层面上,借款人家庭人均住房面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房贷房即属于二套房,我国对于二套房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更多>
-
长沙第二套房购买条件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18对于本市户籍家庭在本市已有1套住房的,待首套住房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3年后,方可购买第2套商品住房。为进一步遏制非本市户籍投机需求,将非本市户籍家庭限购所需12个月以上个税或社保证明时间提高为24个月。
-
长沙夫妻中的一方能否购买二套房?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22在这种情况下,原则是允许的。判断第二套房的具体标准如下:首先,将以借款人家庭的视角为出发点,包括借款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整体住房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计算房贷的次数;其次,以当地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房屋所有权登记信息系统提供的家庭总体住房总面积作为参考标准,衡量借款人家庭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了当地平均住房水平;最后,如果一个家庭已经使用过住房公积金并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则属于需
-
房产继承后才购买第二套房安徽在线咨询 2023-02-13因为新购的房子签合同在前,继承在后,所以,所购的房子算购买第一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贷额度及房贷利率都应按第一套房的政策执行。签购房合同后才继承的房子:算第二套房,但继承房产不用贷款,过户费税都不受政策影响。但如果以后再买房:应当算第三套房,按第三套房的政策执行。假如,继承房产是在签定购买房产合同之前:那时所购的房子才算第二套房。
-
妻子名下有一套房,商贷未还清,打算买二套,在长沙多久才能买河南在线咨询 2023-10-17需看首套房是申请商业贷款还是住房公积金贷款,如果是申请商业贷款,那么第二套房还是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需首付六成(公积金组合贷款需首付七成);首套房如果是住房公积金贷款,需等第一套房结清之后,才能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
-
怎样才能拿到长沙户口?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13(一)在本地无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 (二)收入、财产低于规定标准; (三)申请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在本地稳定就业达到规定年限。 具体条件由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