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欺诈和第三人胁迫有什么区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5 14:56:21 176 人看过

一、第三人欺诈和第三人胁迫有什么区别

如果债务人欺诈、胁迫,这被称为第三人欺诈、第三人胁迫。一般认为,第三人欺诈的情形下,受欺诈人是不能撤销合同的,法律优先保护善意相对人的利益,但是如果相对人知情,则受欺诈人可以撤销合同,因为已经没有保护一个恶意相对人的必要。胁迫则不然,胁迫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形成和表达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欺诈,法律对受胁迫人的保护也更为周全,无论是相对人胁迫还是第三人胁迫,无论相对人知情还是不知情,受胁迫人都可以撤销合同。

二、第三人欺诈和胁迫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第三人欺诈的构成要件:

1、第三人有欺诈的故意。

2、第三人实施了欺诈的行为。

3、被欺诈人因为第三人的欺诈陷入意思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胁迫的构成要件:

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即胁迫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将会对受胁迫方从心理上造成恐惧而故意为之的心理状态,并且胁迫人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受胁迫者作出的意思表示与胁迫者的意愿一致。

2、胁迫者必须实施了胁迫行为。

3、胁迫行为必须是非法的。

4、必须要有受胁迫者因胁迫行为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与胁迫者订立的合同。

三、民法典关于第三人欺诈和第三人胁迫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7日 20: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仲裁机构相关文章
  • 什么是欺诈和胁迫
    1、欺诈和胁迫指的是欺诈,是指行为人故意向对方提供虚假信息或者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虚假表达意思的行为胁迫是指威胁损害对方或者其亲属、亲属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朋友,迫使对方违背其真实意图行事。欺诈和胁迫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吗欺诈和胁迫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原因如下:1。它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欺诈和胁迫属于不真实的意图表达。只有当事方知道是否存在欺诈和胁迫。是否属实应由双方自行决定,并尊重各自的意愿。保护受害者的利益。合同的解除与无效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后果,受害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解除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很小,而且另一方希望履行合同,因此他愿意继续履行合同,以保护其直接利益。保护善意第三方的利益。以欺诈或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视为可撤销合同,合同的解除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将其通过欺诈或胁迫手段获得的财产转让给第三方,并且第三方善意地获得该财产,则遭受欺诈或胁
    2023-05-07
    483人看过
  • 什么是因第三人欺诈订立的合同
    第三人实施的欺诈或者胁迫行为,使一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去进行合同签订的一个合同类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关于欺诈行为和胁迫行为的定义欺诈指因一方故意告知虚假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胁迫是指由于一方以给另一方本人及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后者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意思表示。二、“第三人”的范围民法上的欺诈具有特定的含义,是指在双方法律关系中一方对于另一方的欺诈,严格区别来自第三人的欺诈。在现实生活中,交易一方常常利用第三人对交易对方就行欺诈,我国民法对于因
    2023-02-25
    422人看过
  • 胁迫与欺诈的区别有哪些
    胁迫与欺诈均为故意的行为,但二者有存在区别:(1)受胁迫者是出于恐惧而被迫订立合同;而受欺诈者表面上是自愿订立合同。(2)受胁迫的内容不可能构成合同的条款;而受欺诈的内容则相反。(3)胁迫只能是积极的行为;而欺诈既可以是积极的行为,也可以是消极的行为。(4)胁迫可以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行为;而欺诈则是合同当事人的行为。胁迫的构成要件以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以将要发生的物质性损害或者精神性损害为要挟,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迫使其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如果该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应属于无效合同,否则为可撤销合同。胁迫的构成要件有五个:(1)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它有两个层面,一是使相对人陷于恐惧的故意;二是希望相对人基于恐惧而作出意思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胁迫的故意不包含胁迫人通过胁迫行为使自己获取某种利益的内容,谋取某种利益仅属于胁迫的动机。(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
    2023-06-14
    264人看过
  • 诉讼第三人和共同被告有何区别?
    一、诉讼第三人和共同被告有何区别?(一)争议的标的(1)必要共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普通的共同被告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2)第三人与本诉的标的不是共同的,同本诉的原、被告均无共同的权利、义务关系)有独立请求权对原告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对原告和被告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二)诉讼地位不同(1)共同被告都是被告的地位;(2)第三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或者作为第三方当事人,与本诉中的原被告进行诉讼;或者辅助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三)参诉方式不同(1)共同被告是因为被诉而加入到诉讼;(2)第三人是参加到他人正在进行的诉讼中。二、共同被告可以只起诉其中一个吗?有两个被告,一个被告应诉,另一个被告却找不到人,并不影响法院审理。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另一被告。判决结果如果是两被告连带承
    2023-04-17
    166人看过
  • 起诉第三人和起诉被告的区别
    二者区别在于概念和所享有的权利。被告,指的是在民事案件中,原告认为其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在起诉状中列为被告的人。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指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以该诉讼的原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由该诉讼中的原告或者被告引进后主张独立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辅助该诉讼一方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参加人,第三人又分为有独立请求权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一、反诉提起的条件反诉是诉的一种表现形式,反诉的提起不仅要具备诉的一般要件外,还要具备提起反诉的特殊要件。(一)反诉提起的一般要件1.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提起反诉首先要具备提起诉讼的一般要件。2.反诉没有超过诉讼时效。不能认为本诉在诉讼时效之内,反诉也自然
    2023-03-13
    359人看过
  • 债务第三人履行与合同第三人的区别,如何理解?
    第三人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履行合同义务的人或接受义务履行的人不是合同当事人,而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情形。只要在合同中有约定,第三人就可以成为合同履行的主体。在司法实践中,第三人履行债务并不少见,而理解这一含义的要点就是区别第三人履行与其他合同第三人的区别是什么。本文整理了相关法律条文与知识,为您提供关于债务第三人履行与合同第三人的区别,如何理解的参考。其一,第三人代为履行与合同保证人的区别。《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规定:“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由此可知,(1)、保证是第人与债权人的约定,而第三人代为履行则由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至于,第三人是否同意不属构成要件,当然第三人一般是同意代替债务人履行义务的,不然的话,债务人也不会与债权人约定由第三人履行债务,因为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的当事人不能约定由第三人承
    2023-04-13
    122人看过
  • 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第三被告的区别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一、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第三被告的区别是什么1、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第三被告的区别是:(1)争议的诉讼标不同。必要共同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是共同的;第三人与本诉的标的不是共同的;(2)诉讼地位不同。共同被告都是被告的地位;第三人在诉讼中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3)参诉方式不同。共同被告是因为被诉而加入到诉讼;第三人是参加到他人正在进行的诉讼中。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三条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第一百四十四条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二、被告人享有的辩护权包括哪些?被告人的辩护权一般包含:1、陈述权。当对被告人进行讯问
    2023-08-09
    126人看过
  • 欺诈和胁迫是指什么事
    欺诈是指一方通过故意告知虚假信息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等方法,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作出一定的行为;而胁迫是指一方通过给另一方本人及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的方法,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而作出一定的行为。离婚后如何认定欺诈和胁迫行为1.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2.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
    2023-08-10
    218人看过
  • 欺诈行为和胁迫行为之间的区别
    第三人实施的欺诈或者胁迫行为,使一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进行的法律行为,如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为存在,受欺诈或者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在撤销之前,该法律行为有效。一旦请求撤销之后,该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故第三人实施的欺诈或者胁迫行为,对于受欺诈或者胁迫方而言,就是一种相对无效的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如何认定欺诈行为?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
    2023-08-05
    120人看过
  • 第三人是劳动争议的第三人。
    劳动争议仲裁中的第三人是指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利益关系,仲裁程序开始后参与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第三人参加仲裁活动,可主申请参加,也可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广义上,当事人应当包括第三人。显然,本法采用了狭义的当事人概念,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和第三人制度。一般而言,劳动争议必须由双方、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组成,但在个别情况下,第三方也可能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如果劳动者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受到第三方的侵害而受伤或死亡,侵权第三方与其案件的处理有法律利害关系,涉及如何区分劳动者所在单位与侵权第三方的法律责任;再比如,借用职工在借用单位发生工伤事故致残或死亡,涉及原工作单位和借用单位支付职工工伤待遇;以及工伤纠纷中未成年子女的抚养。在上述情况下,侵权第三方、借用单位和未成年子女与案件处理结果有法律利害关系,应当作为第三方参加仲裁活动。第三人是否是被告第三人不是被告。民事诉讼的第三人既不是原告
    2023-08-08
    486人看过
  •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需要赔偿吗
    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需要赔偿吗只有在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条【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二、民法典中第三人欺诈是什么意思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了保护受欺诈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诈
    2023-05-06
    285人看过
  • 关于善意第三人和和善意主张的区别
    善意第三人是指该第三人不知道法律关系双方的真实情况的人,通常是指非法交易中不知情的的权利人。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或不动产的占有人,不法将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以依法取得对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公司章程是否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章程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公司法》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第十三条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
    2023-07-22
    252人看过
  • 车辆保险和第三方保险有什么区别
    机动车保险和第三者保险有什么区别?机动车辆保险的定义是被保险人或其许可的合法驾驶人在使用机动车辆过程中,由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原因造成车辆的全部损失或部分损失。第三方保险的定义是被保险人或其许可的合法驾驶人在使用机动车辆时对被保险车辆造成的损失,如果第三方因事故遭受人身伤害或直接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应:,根据第三者保险条款,对被保险人超出交通强制保险各分项限额的部分进行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应当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赔偿;不足部分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双方有过错的,应当按照各自的过错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
    2023-05-31
    77人看过
  • 委托第三人焚尸第三人怎么处罚
    如果第三人没有参与犯罪行为,而只是实施了焚尸行为的话,则应当对第三人以故意毁坏尸体罪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故意损害骨灰罪是怎么认定的《刑法》没有规定故意损害骨灰罪,规定了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该罪的认定标准条件分别有:客体为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行为对象是尸体;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行为;法律其他规定。二、偷尸体犯法吗偷尸体犯法。涉嫌盗窃、侮辱尸体罪。本罪是指秘密窃取尸体或者对身体采用毁坏、玷污等方法加以侮辱的行为。本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盗窃、侮辱尸体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侵害的客体为社会风尚和公共秩
    2023-03-05
    243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仲裁机构
    相关咨询
    • 第三人欺诈和胁迫的具体情形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07
      《民法总则》规定:第三人欺诈和胁迫的情形: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即若合同相对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欺诈的,受欺诈人享有撤销权。 反之,若合同相对人订立合同时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第三人欺诈的,受欺诈人不享有撤销权。而对于第三人实施胁迫行为,与上述具有不同之处,因第三
    • 胁迫的构成要件,胁迫与欺诈的区别有哪些?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7
      一、胁迫的构成要件以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以将要发生的物质性损害或者精神性损害为要挟,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迫使其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如果该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应属于无效合同,否则为可撤销合同。胁迫的构成要件有五个: (1)胁迫人有胁迫的故意。它有两个层面,一是使相对人陷于恐惧的故意;二是希望相对人基于恐惧而作出意思表示。需要注意的是,胁迫的故意不包含胁迫人通过胁迫行为使自
    • 什么是第三方被告?第三方被告和第三方责任人有什么区别?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6
      第三方被告,就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原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的结果可能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第三方责任人,是应该直接承担责任的人,是法律强制性规定,便于受害人追索赔偿。第三方被告可以参与该诉讼中去,而第三方责任人,不能。
    • 胁迫行为与欺诈行为的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5-11
      第三人实施的欺诈或者胁迫行为,使一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进行的法律行为,如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为存在,受欺诈或者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在撤销之前,该法律行为有效。一旦请求撤销之后,该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故第三人实施的欺诈或者胁迫行为,对于受欺诈或者胁迫方而言,就是一种相对无效的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
    • 欺诈行为与胁迫行为的区别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28
      第三人实施的欺诈或者胁迫行为,使一方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进行的法律行为,如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行为存在,受欺诈或者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在撤销之前,该法律行为有效。一旦请求撤销之后,该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故第三人实施的欺诈或者胁迫行为,对于受欺诈或者胁迫方而言,就是一种相对无效的法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