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人发〔2007〕39号二○○七年三月六日)
第一条为维护人事争议仲裁秩序,保障人事争议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国家人事部《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广州市人事争议仲裁实施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出庭的仲裁员、书记员、当事人、代理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应当着装整洁;所有仲裁参与人、旁听人须遵守仲裁庭规则,讲文明,讲礼貌,不得携带与案件无关的任何物品入庭,自觉维护仲裁庭秩序。
第三条开庭审理案件时由首席仲裁员(独任仲裁员)主持仲裁庭的仲裁活动。
第四条仲裁员进入仲裁庭和宣告仲裁裁决时,全体人员应当起立。
第五条庭审过程中,仲裁双方当事人必须尊重事实,如实陈述。
第六条公开审理的案件,人事争议仲裁办公室可根据仲裁场所确定旁听人数,公民可持身份证申请旁听,经许可后凭旁听证进入仲裁庭。下列人员不得参加旁听:
(一)未成年人(经仲裁委员会批准的除外);
(二)证人;
(三)精神病人等不宜旁听的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除外)。
第七条非履行职务的仲裁参与人、旁听人,不得在庭审过程中穿着工作制服。
第八条庭审进行期间,仲裁参与人应当遵守仲裁庭规则,自觉维护仲裁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和实施其他妨害仲裁活动的行为。
第九条仲裁旁听人不得随意走动,不得进入仲裁区,不得鼓掌、发言、提问,未经许可不得记录,不得实施其他妨害仲裁活动的行为。
第十条仲裁当事人发言、陈述、质证和辩论,须经首席仲裁员(独任仲裁员)许可。不得使用侮辱性、攻击性语言进行人身攻击;不得作与争议无关的陈述;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言行。
第十一条在仲裁庭内,未经许可,禁止拍照、录音、录像。庭审过程中,禁止使用一切通讯工具,手提电话和传呼机应关闭或调至振动状态。新闻记者旁听应遵守本规则。
第十二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哄闹、冲击仲裁庭,不得诽谤、威胁、殴打仲裁人员以及勘验人、鉴定人和证人。
第十三条对于违反仲裁庭纪律的人,首席仲裁员(独任仲裁员)有权口头警告、训诫,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退出仲裁庭。
第十四条对哄闹、冲击仲裁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仲裁人员等严重扰乱仲裁庭秩序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送交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广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指南
399人看过
-
人事争议仲裁的仲裁庭组成和仲裁参加人
414人看过
-
抚顺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守则(试行)
103人看过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的第四章仲裁员
325人看过
-
行政裁决中人事争议仲裁的原则
247人看过
-
不服人事争议仲裁可上法庭
362人看过
人事争议仲裁是指专门性的人事仲裁机构居中对人事争议进行调解或裁决的行为,是行政权力与司法权力相结合而采用的一种解决人事争议纠纷的方式。 劳动人事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 更多>
-
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有区别吗,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04一,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有区别,但是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是一回是,都是指劳动关系里的人事争议仲裁。 二,劳动争议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的区别: 1,受理案件范围不同: (1)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和1997年8月8日人事部发布的《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以及
-
土地争议仲裁规则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第四章附则 第五十条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五十一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则和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示范章程,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共同制定。 第五十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
广州仲裁委员会的消费争议案件适用什么规则?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2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收服务,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与经营者发生的消费争议,参照适用广州仲裁委员会公用事业收费纠纷网上仲裁规则。
-
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规定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员的任期几年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5《北京市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规定北京市人事仲裁员实行聘任制。专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其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中聘任。兼职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从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专家学者、律师以及从事过人事工作的退休干部中聘任。聘任兼职仲裁员应征得其所在单位同意。 聘任仲裁员任期一般为三年,专职与兼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仲裁员审理案件应遵守下列要求:(一)仲裁员应注重仪表,服装整洁,举止得当,在开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