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不得扣押员工的离职申请,或者不批准员工的离职申请。但员工在主张自己的权利时,也需要证明自己确实提出过离职申请,比如留存领导的签收或者快递回单、邮寄信件回单等等。证据全的,满30天后,员工就有权办理离职;公司逾期未办理的,需要赔偿因此给员工造成的损失。
一、劳动合同关系解除在哪里办理
1、劳动者要递交离职申请,而且找部门领导签字,再按公司人事部规定,办理工作交接。
2、申请辞职要注意时间,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那么试用期,要提前3天,其他要提前30天。
3、离职手续办理完后,劳动者要拿到解除劳动合同证明、社保手册、员工档案。
二、入职没有离职证明咋办
一、虽然员工不能提供离职证明,但若该员工客观上已经与上一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已经解除或终止,则录用该员工已无法律障碍。
也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取得离职证明。
1、该员工向原单位提出的离职申请;
2、该员工与原单位的工作交接记录表;
3、该员工按照原单位要求办理的离职流程表;
4、该员工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已经对其社会保险进行减员的证明等。
二、《劳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三、公司发工资不给工资条怎么处理
公司不发工资条,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公司索要,公司拒不发工资条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员工对于企业规定的工资分配方案,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也就是说员工有权知道自己的福利和工资构成等。因此,企业不提供工资条是一种侵权行为。
工资条应该是企业发给员工本月工资的明细,能让员工清楚了解自己的收入构成。一旦发生纠纷,工资条可以作为员工在这个公司的收入证明及其他明细证明,还能够监督企业及时发放工资。
此外,工资条还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员工每月工资总额,是否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有没有在工资中扣除员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及个人所得税,让员工监督单位是否扣除不该扣除的其它项目等。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工资条可以作为劳动仲裁的重要证据,职工要仔细留存。
-
公司辞退员工员工多久离职?
456人看过
-
公司不同意员工离职,员工多久会自动离职?
327人看过
-
银行员工离职后多久才能离开公司?
274人看过
-
员工离职后多久才能入职
400人看过
-
离职多久后员工无法起诉社保?
282人看过
-
公司起诉离职员工时效
442人看过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储金,是用于住房的一种资金。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福利性和返还性的特点。... 更多>
-
离职员工离职满三年后,公司还能否向员工提起诉讼?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03根据具体情况,劳动争议事项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如果员工和公司就离职补偿达成共识并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益,那么在双方没有其他纠纷的情况下,企业仍然可以提出仲裁申请。但是,胜诉的可能性相当渺茫。 如果涉及到劳动争议事件,在向人社保障部提起诉讼之前,必须先完成劳动仲裁程序。如果不符合上述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长达三年。具体起算
-
员工主动离职后起诉公司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2离职员工与用人单位有劳动争议的,可以在离职后提出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
离职之后多长时间不能起诉员工河南在线咨询 2023-10-10无论员工离职后多久都可以起诉社保。根据法律规定,权利人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在三年期限届满后,权利人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只是对方拥有诉讼时效抗辩权。
-
公司起诉离职员工时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1公司起诉离职员工需先进行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起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 一、四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四十八条规定,
-
员工离职后工资公示员工能不能向前公示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1根据《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故劳动者可向相关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反映,要求用人单位补缴;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用人单位未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保而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若有疑问,可携带相关材料联系本人进行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