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自己商标权的措施是比较多的,商标权人要经常注意自己的商标是否被侵权,如果商标被侵权的,可以依据《商标法》的规定,与侵权人协商赔偿的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工商管理部门处理或者向法院起诉。如果涉及到刑事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一、商标侵权找哪个部门可以处理
商标侵权纠纷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处理。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处以罚款。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罚款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十五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有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册了公司如何处理
身份证被冒用注册了公司的,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取得相关证据先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侵权人的行为造成被冒用人经济损失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侵权人就可能涉嫌犯罪,可以由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侦查。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工商部门撤销行政许可,吊销该公司的登记以工商部门给予公司登记的行政行为违法,损害被侵权人合法权益,对工商部门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工商部门撤销公司登记行政许可。
三、法律对侵犯商标权纠纷如何解决
解决商标权侵权纠纷的办法是:
1、自行协商。如果双方在侵权后能够和解,不仅可以使商标所有人快速有效地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避免侵权人的声誉损害;
2、调解不是解决著作权纠纷的必要程序。当事人愿意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或者调解后悔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3、给予行政处罚。
-
维护自己的著作权需要哪些措施
254人看过
-
拖欠货款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217人看过
-
家暴受害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245人看过
-
商标侵权怎么举证才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75人看过
-
商标侵权投诉资料要哪些,如何维护自己的商标权
228人看过
-
遭受公司裁员后,我该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422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商家欺诈消费者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22解决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与经营者进行协商和解; 2. 请求消费者协会或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3. 向有关行政部门进行投诉; 4. 根据与经营者签订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 5.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果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那么
-
保护自己的商标权不受侵犯有哪些措施福建在线咨询 2021-12-21企业保护其商标权不受侵犯的措施: 注册商标的突出使用,避免三年内不使用; 2、及时关注同行商标的使用。避免将同行业其他商标作为企业的商标、名称、域名和装饰; 3、注意商标注册公示; 4、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商标应当及时向海关备案。
-
欺诈返利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23当你遭受诈骗时,我们建议你尽快拨打110报警电话,并前往所在派出所报案。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警方会对此高度重视,并依法立案调查。 如果你涉及到网络诈骗,还可以登录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向相关部门举报。 诈骗行为的定义是通过各种虚假构建或故意模糊事实的手段,欺骗他人获取较大数额公私财产的行为。对此,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
-
哪些妇女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08妇女可以维护政治文化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所有权和继承权、劳动权等。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比如平等就业权、享有特殊的劳动安全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平等的财产继承权、选择婚姻的自由、单位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依法为受家庭暴力迫害的妇女提供救助、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合法权益受侵害后可以申诉、控告和检举等权利。 《妇女权
-
劳动报酬拖欠时,劳动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14关于拒绝支付员工薪资的行为,理论上可以进行警方报案。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具体条款规定,如用人单位或个人通过转移财产、隐匿行踪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应得的劳动报酬,或者明明具备支付能力却故意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较大,在政府相关部门多次责令支付之后仍然无动于衷,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惩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民事责任。若情节更为严重者,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