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擅自出卖共有房屋,可以适用善意取得。
但实际上,夫妻一方出售共有房屋的合同,是完全有效的。因为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有平等的处置权。所以,不适用善意取得也是可以的。
一、要如何认定夫妻双方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所共同拥有或取得的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自结婚到离婚或一方死亡之前这段时间。通常来讲,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都是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不过夫妻双方也可以通过协议约定婚内财产的归属,但该协议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二、经济适用房离婚时夫妻该怎样分割
离婚时经济适用房的分割情况如下:
1、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并取得经济适用房的为夫妻双方共有财产。离婚时双方自行协商如何分割,协商不成的由法院判决如何分割。
2、一方婚前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婚后双方共同支付购房款的,认定为夫妻双方共有财产。离婚时也是先由双方自行协商如何分割,如果协商不成起诉至法院由法院判决如何分割。
3、一方婚前申请购买并支付部分购房款,婚后夫妻交足购房款的,婚前所支付的购房款对应的房屋价值应当认定为一方个人财产;
补交房款对应的房屋价值应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对于共同财产部分离婚时可以进行分割,分割方式与上述两种情况相同。
4、一方婚前购买并已支付全部购房款的房子认定为个人财产,房屋应当归买受人所有,离婚时不对房产进行分割,房子归一方所有。
三、买房子到时候未经妻子同意卖掉如何办手续
未经配偶同意擅自出卖房屋,并非绝对无效。他人非善意的购房行为,且另一方配偶知道后不同意出卖的,其擅自出卖行为无效。配偶知情后对出卖行为予以认同或者购房的第三者属于善意且有偿取得的,可以认定该出卖行为有效。至于是否能取得房屋产权,不动产所有权取得以登记为准,与买卖房屋的行为没有直接关系。
-
善意第三人能否取得夫妻一方擅自出售的房屋?
59人看过
-
丈夫状告妻子擅自卖房买方善意取得买卖成立
368人看过
-
遵守善意取得原则,能否善意取得遗失物拍卖?
289人看过
-
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
387人看过
-
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有房屋,第三人能善意取得吗?
204人看过
-
一方隐瞒另一方处分夫妻共有房屋受让人能善意取得吗
93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拾得物卖出的买方的善意取得是否善意取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12善意取得应该符合的条件: (一)出让人无权处分; (二)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应知转让人是非法转让,一般是误信其为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例如,错误地认为动产的承租人、借用人、受寄人、运送人是所有人或其他有处分权的人,并且依转让物当时的环境,他也不应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转让,如果是对让与人的行为能力
-
夫妻一方能否买得到房子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30未经对方同意夫妻一方能卖房.房屋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应当由夫妻共有,房屋的处分权必须由共有人共有,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处分。因此,虽然出卖房屋的一方也是房屋的共有人之一,但未经对方同意出卖房屋的行为也应纳入无权处分进行梳理。
-
一房二卖适用善意取得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4-09-26关于“善意取得“,其前提条件是受让者持有以转移财产所有权为目标,真诚和有偿地接手并实际控制该财产。尽管在这过程中,转让人可能并未拥有转移所有权的合法权限,但是考虑到受让者是依据信赖于相关登记信息而展开的交易行为,法律会据此推断受让者的善意性,进而对其所获得的权益给予充分的保护。
-
夫妻一方不同意卖房能对抗善意购买第三人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06你与李某买卖合同如果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那么属合法有效。如果李某的妻子未举示其他证据证明你们存在恶意串通,损害其合法权益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合同无效的情形,那么你们的合同是有效的。根据《民法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
-
房屋买卖善意取得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善意取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01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从事交换的当事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权处分财产,也很难对市场出售的商品逐一调查。如果受让人善意取得财产后,根据转让人的无权处分行为而使交易无效,并让受让人返还财产,则不仅要推翻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而且使当事人在从事交易活动时,随时担心买到的商品有可能要退还,这样就会造成当事人在交易时的不安全感,也不利于商品交换秩序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