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员工考勤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总部,各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或参照执行或另行规定;各企业自定的考勤管理规定须由总公司规范化管理委员会审核签发。
第三条员工正常工作时间为上午8时30分10至时,下午1时30分至5时,每周六下午不上班;因季节变化需调整工作时间时由总裁办公室另行通知。
第四条公司职工一律实行上下班打卡登记制度。
第五条所有员工上下班均须亲自打卡,任何人不得代理他人或由他人代理打卡;违犯此条规定者,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均给予记过一次的处分。
第六条公司每天安排人员监督员工上下班打卡,并负责将员工出勤情况报告值班领导,由值班领导报至劳资部,劳资部据此核发全勤奖金及填报员工考核表。
第七条所有人员须先到公司打卡报到后,方能外出办理各项业务。特殊情况须经主管领导签卡批准;不办理批准手续者,按迟到或旷工处理。
第八条上班时间开始后5分钟至30分钟内到班者,按迟到论处;超过30分钟以上者,按旷工半日论处;提前30分钟以内下班者按早退论处,超过30分钟者按旷工半天论处。
第九条员工外出办理业务前须向本部门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申明外出原因及返回公司时间,否则按外出办私事处理。
第十条上班时间外出办私事者,一经发现,即扣除当月全勤奖,并给予警告一次的处分。
第十一条员工一个月内迟到、早退累计达次者,扣发全勤奖达次者扣发100全勤奖,并给予一次警告处分。
第十二条员工无故旷工半日者,扣发当月全勤奖,并给予一次警告处分;每月累计3天旷工者,扣除当月工资,并给予记过一次处分;无故旷工达一个星期以上者,给予除名处理。
第十三条职工因公出差,须事先填写出差登记表;副经理以下人员由部门经理批准,各部门经理出差由主管领导批准,高层管理人员出差须报经总裁或董事长批准,工作紧急无法向总裁或董事长请假时,须在董事长秘书室备案,到达出差地后应及时与公司取得联系。出差人员应于出差前先办理出差登记手续并交至劳动工资部备案。凡过期或未填写出差登记表者不再补发全勤奖,不予报销出差费用;特殊情况须报总经理审批。
第十四条当月全勤者,获得全勤奖金200元。
-
车间员工除按照公司人事制度、考勤制度、生产制度来加强管理外,还要服从本管理制度。
321人看过
-
公司考勤管理制度模板怎么写
198人看过
-
上下班打卡考勤管理制度目的
311人看过
-
工勤人员养老制度
191人看过
-
党员管理及考核制度
458人看过
-
公司开除违反考勤制度员工是否有赔偿?
448人看过
-
主管部门都是有哪些员工考勤管理规定的制度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08全勤、迟到、早退、旷工、请假、出差、加班等。 1、全勤:员工工作时间内全部正常出勤。 2、迟到:指未办理相关手续,未按公司规定工作时间打卡上班延迟30分钟(含)以内的行为。 3、早退:指未办理相关手续,比规定的下班时间提前30分钟(含)以内离岗; 4、旷工:以下情形之一均视旷工 (1)未办理妥善请假手续、外出手续而私自离开岗位或不到岗位; (2)各种假期逾期而无续假手续的行为; (3)不正当手段骗
-
美容院考勤制度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3一、员工必须注意人考勤,不得迟到早退.迟到、早退10分钟内每次罚款5元,超过10分钟罚款20元,超过30分钟扣发当天工资。二、每月享有一次天带薪病假,事后应提供病历证明,否则按旷工处理。事假应提一天向店长申请,获准后方能休假,否则按旷工处理。三、事假一天扣一天半工资,全月事假超过5天,则扣除当月奖金,全年事假超过15天,则扣除年终奖金。四、旷工1天扣3天工资。旷工二天,当自动离职。五、员工辞职需书
-
公司修改考勤制度需要员工签字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4-10-04依据我国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各实体企业有责任按照明确的规定和规范来构建并逐步完善其内部的劳动规章制度体系。 在制定、修订乃至决定那些与职工实际利益息息相关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安排、假期和休息、劳工安全卫生保障、员工福利待遇、职工培训计划、劳动纪律准则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重要事项过程中,企业必须经过单位全体职代会或广大职工的充分讨论,同时在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基础
-
员工考勤制度的最新相关规定是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28旷工:未事先办理请假手续而无故缺勤;或请假未经批准私自休假者;各种假期愈期不归,又无续假手续者;或采取不正当手段,涂改、骗取、伪造休假证明者;或违纪、违规行为造成的缺勤;或未办完离职手续而擅自离职的,视为旷工。第4条处罚标准◆迟到、早退:每发生一次罚款10元,月内累计超过五次者,扣罚本人当月5%工资,超过十次(含十次)者,扣罚本人当月10%工资
-
员工考核制度规定没有满勤扣工资是否合法?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4工资应该至少按月足额发放,否则就是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应该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的赔偿金,也应依法支付。否则,劳动者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解决。比如通过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等方式解决。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