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民法典的人格权行为禁令有什么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19 03:28:17 410 人看过

一、民法典的人格权行为禁令有什么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条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二、一般人格权具有如下特征

1.概括性。一般人格权在构成上表现出集合性,是各种具体人格权的抽象与总括,反映具体人格权的本质特征与共同目的。

2.普遍性。一般人格权作为民事主体享有的人格利益的一般抽象,不会因为权利主体或权利构成的不同而出现差别。自然人无论其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个体因素的差异如何,社会组织不论其组织形式、财产多寡、规模大小有何不同,均普遍享有一般人格权。

3.专属性。一般人格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密不可分,只能由权利人自己行使,不可转让或抛弃。

4.法定性。一般人格权虽然具有概括性与普遍性,但其主体范围、存在形式等仍要以法律的明文规定为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九百九十七条 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0日 17: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民法典对人格权中的隐私权有哪些规定
    一、民法典对人格权中的隐私权有哪些规定1.民法典对人格权中的隐私权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保护自己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3.体现了民法典对人格权中隐私权的重视和保护。二、隐私权侵权的认定标准隐私权侵权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主观上侵权人必须具有过错,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就可能构成侵权责任。2.侵权行为必须存在,即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必须直接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反社会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3.必须有损害结果发生,这包括财产损失、人格利益受损以及精神痛苦等表现形式。4.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必须具备因果关系,即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权利人的损失或痛苦。三、隐私权遭侵犯的应对方法当隐私权
    2024-03-25
    360人看过
  • 民法典中的人格权是怎样规定的?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人格权人格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人格所必须享有且与其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第一百一十条【具体人格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权利。一、一般人格权1、概念一般人格权是以民事主体全部人格利益为标的的概括性权利。通常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人格独立与人格平等。(1)人身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不受侵犯和自主行为的权利。(2)人格尊严是指民事主体作为“人”所应有的最基本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并得到最起码尊重的权利。(3)人格独立指民事主体的人格由自己支配,其存在不依赖任何外在力量,其意志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与强制。(4)人格平等指民事主体间地位平等,不存在人身依附与从属关系,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2023-04-13
    422人看过
  • 人身禁止令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哪些
    禁止令是新增的一种对犯罪分子的行为规范。所谓“禁止令”就是对于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于违反禁止令但情节并不严重的犯罪分子,由负责执行禁止令的社区矫正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处罚。如果情况严重的,比如3次以上违反禁止令的或者因违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处分后再次违反禁止令的等,则由法院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一、禁止令的适用范围禁止令是指由法官签发的令状,主要是禁止被告为一定的行为,禁令救济的具体体现。民事禁止令通常在家庭暴力、子女虐待等类型的案件中下达,主要用来确保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同时,禁止令也可用来禁止邻居间的恶劣纠纷。二、被人骚扰可以申请禁止令吗禁止令也可以是由法官签发的令状,禁令救济的具体体现。民事禁止令通常在家庭暴力、子女虐待等类型的案件中下达,主要用来确保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同时,禁止
    2023-04-06
    84人看过
  • 法院民事禁止令格式
    “临时禁止令”“临时禁止令”(TemporaryOrder,即TOR)是企业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申请的一种保障措施。它在做出前不需要通知对方,只需要申请方提供证据证明如果不采取该种保护措施,企业将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失和打击,而这种损失和打击是不可能通过赔偿就挽回的。比如一座有纪念意义的房子就要被卖掉,权利方就可以申请法院及时禁止这一交易。通常来说,法院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在华为案中,从企业申请到法院做出决定,中间只有一天的时间。不过,“临时禁止令”只有14天的有效期,它设立的目的是为当事人争取到时间,随后当事人(企业)就必须进行诉讼或申请“初步禁止令”(ParamilitaryInjunction),以获得更长时间的保护。同时,申请“临时禁止令”需要支付相关担保费用。法官会对此做出权衡,提出一个数字,而法官考虑的因素就是如果不阻止某项交易,当事人受到的损失以及当事人如果败诉该禁止令可能会
    2023-05-01
    111人看过
  • 民法典的承租人行使索赔权有什么规定
    一、民法典的承租人行使索赔权有什么规定在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出卖人、承租人可以约定,出卖人不履行买卖合同义务的,由承租人行使索赔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四十一条【承租人行使索赔权】出租人、出卖人、承租人可以约定,出卖人不履行买卖合同义务的,由承租人行使索赔的权利。承租人行使索赔权利的,出租人应当协助。第七百四十二条【承租人行使索赔权不影响支付租金义务】承租人对出卖人行使索赔权利,不影响其履行支付租金的义务。但是,承租人依赖出租人的技能确定租赁物或者出租人干预选择租赁物的,承租人可以请求减免相应租金。二、融资租赁合同中承租人的权利义务1、妥善保管及维修租赁物的义务。一方面,承租人应当妥善保管、使用租赁物,以维护出租人的利益,因为租赁物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另一方面,承租人应当履行占有租赁物期间的维修义务,因为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不对租赁物的质量瑕疵负责。2、支付租金的义务。融
    2023-04-13
    490人看过
  • 其他行为的禁令是什么
    一,。如果责任限制基金是根据第11条设立的,任何向基金提出索赔的人不得就以其名义设立或设立基金的人的任何其他财产行使任何权利。在按照第11条设立责任限制基金后,如果由于可能对基金提出的索赔而在缔约国一方管辖范围内扣押或扣留了任何担保,则属于基金设立人名下的任何船舶或其他财产可根据缔约国一方法院或其主管当局的命令予以释放或返还。如果在以下地点设立了责任限制基金,则应统一实施此类免除或退款:(a)在事故发生港口,或如果事故发生港口以外,则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个停靠港;或者,(b)针对人身伤害或死亡的索赔,在登陆港设立;或者,对于货物损坏,在卸货港设置;它是在执行扣押的国家设立的3。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仅适用于索赔人可以向管理责任限制基金的法院提出索赔,并且该基金确实可用于支付索赔,并且可以自由分配的情况
    2023-05-07
    329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禁止抵押的财产有什么
    一、民法典规定禁止抵押的财产有什么民法典规定禁止抵押的财产有:1.土地所有权;2.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3.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二、抵押财产的特点抵押物具有的特点为具有特定性、价值性和可让与性、非损耗性、权属明晰性。抵押物是指债务人(抵押人)为担保某项义务的履行而移转给债权人(抵押权人)的担保物。可以是有形财产,也可为登记无形财产如地上权、政府公债、人寿保险等。在一些国家分为动产抵押物和不动产抵押物。前者为可移动之物,包括流通票据和所有权凭证。三、抵押财产的范围包括哪些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1.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2.建设用地使用
    2023-11-27
    459人看过
  • 民法典怎么规定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
    一、民法典怎么规定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民法典规定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有: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在侵害人身权的行为正在持续进行尚未结束时,受害人要求侵权人或请求法院判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2.消除影响、恢复名誉。3.赔礼道歉。赔礼道歉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4.赔偿损失。二、死者是否有人格权死者没有人格权。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自然人死亡后便丧失民事主体资格。但《民法典》对死者的人格利益给予特殊保护。《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三、人格权包括哪些具体人格权包括这些: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此次之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人格权是民事主体
    2023-05-03
    469人看过
  • 侵权行为在民法典中的赔偿规定是什么
    一、侵权行为在民法典中的赔偿规定是什么民法典规定侵权责任损失赔偿包括人身侵权赔偿和财产侵权赔偿。以人身侵权赔偿为例,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以及致残前所抚养费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生活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二、民法典规定侵权行为的分类有什么侵权行为细分为:1.积极侵权行为和消极侵权行为。2.单独侵权行为和共同侵权行为。3.侵害财产权行为和侵害人身权行为。4.一般侵权行为和特殊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
    2023-11-12
    115人看过
  • 新民法典规定行为人的内容有哪些
    《民法典》中关于行为人的内容有: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等。新民法典规定行为人的内容有哪些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022-06-26
    266人看过
  • 民法典对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的规定
    一、民法典对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肖像权的侵权认定不再要求以营利为目的,而且也细化了侵犯肖像权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肖像权的保护力度。同时,在人工智能发展之后出现AI换脸技术的社会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利用信息技术深度伪造他人肖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对各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侵害隐私权的方式进行了具体列举,同时列明兜底条款,有利于隐私权侵害行为的认定,为个人有效应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隐私威胁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二、民法典人格权的禁止性规定1、民事主
    2023-04-12
    452人看过
  • 民法典的人格标识许可使用有什么规定
    一、民法典的人格标识许可使用有什么规定1、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名称、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三条【人格标识许可使用】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名称、肖像等许可他人使用,但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许可的除外。二、什么是人格权1、人格权是人格权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权益的保护。人格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基本权利。认为人格权指公民对人格平等、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的一般人格利益予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2、长期以来某些具体人格权如生命权、健康权等早已在习惯法中或成文法中出现,得到了立法确认,但人格权作为高度抽象的事物,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学者的不同学说从不同方向
    2023-04-14
    372人看过
  • 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规定有什么规定
    一、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是干涉婚姻自由的常见形式,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是指除包办、买卖婚姻之外的一切干涉男女结婚自由、离婚自由的违法行为。包办婚姻,也称包办强迫婚姻,是指包括父母在内的第三者违反婚姻自主的原则,包办强迫他人婚姻的行为,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是自愿结为夫妻的,而是由第三者违背婚姻自由的原则,包办他人婚姻的行为。买卖婚姻是第三者包括父母违反婚姻自主原则,以索取物财为目的,包办强迫他人造成的婚姻。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指以索取对方财物为结婚条件的违法行为,最常见的就是索要彩礼的行为。三、禁止重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8条明确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四、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2024-04-24
    406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残疾人的实施的民法行为有效吗
    一、民法典规定残疾人的实施的民法行为有效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其他行为经追认后才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衡量标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一心智健全,有两种判断标准:(1)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认知能力)来判断。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
    2023-04-12
    12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禁止信访行为对那些情形明令要禁止什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25
      禁止八类信访行为对信访人的八类过激行为,明令要禁止:不得非法聚集;不得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或重要活动场所,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线;不得拦截车辆或妨碍公共交通;不得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不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侮辱、殴打、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不得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不得煽动、串联、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以及其他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及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此外,信访人如
    • 什么是侵权行为禁令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0
      有充分理由相信侵权行为可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在提起诉讼前,可以请求法院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布临时禁令,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或消除危险。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在三个月内起诉,超出该期限的,临时禁令予以撤销。
    • 何为侵权行为禁令?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13
      有充分理由相信侵权行为可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在提起诉讼前,可以请求法院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布临时禁令,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或消除危险。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请求侵权行为诉前禁令的被侵权人应当在三个月内起诉,超出该期限的,临时禁令予以撤销。
    • 民法典中有哪些规定了人格权的?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9-02
      人格权包括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 除以上这些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 为什么民法典规定人格权争议可以申请仲裁
      重庆在线咨询 2023-11-07
      如果当事人能达成仲裁协议,能进行仲裁。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仲裁协议; (二)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三)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