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商业特许经营、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通知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5 16:26:15 476 人看过

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整治商业特许经营、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通知

商改发〔2005〕5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公安厅(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近一个时期,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5〕21号)和商务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商整规发〔2005〕269号)要求,对整治商业特许经营、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工作,认真动员部署并已进入组织实施阶段。为进一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取得应有成效,现就进一步整治商业特许经营、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标本兼治的原则,坚决整治和打击商业特许经营和美容美发服务中的欺诈行为,及时查处一批重大或典型案件,在2006年4月底之前使商业特许经营和美容美发业中的各种欺诈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促进特许经营和美容美发服务秩序明显好转,为建立规范市场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二、努力完成重点整治任务

在整治和打击特许经营市场违规经营和欺诈行为方面,商务主管部门应按照《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商务部关于加强特许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商改发〔2005〕96号)要求,在对商业特许经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本地特许人和被特许人的资质条件进行清查和规范,对特许人披露信息要严格审查,整治虚假信息。工商部门要认真整治特许加盟广告,对特许人发布的虚假违法广告进行查处,并对特许经营企业的商品质量进行监管,查处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工商部门加强对特许经营展览会的管理,对利用展会活动进行商业欺诈的参展企业,工商部门要依法予以查处。行政执法部门发现特许经营企业有涉嫌违反治安管理以及犯罪行为,应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在整治和打击美容美发服务中的欺诈行为方面,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对美容美发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经营者建立健全服务用品进货查验及服务项目管理等制度。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发展改革委《关于在全国开展查处价格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发改价检〔2005〕804号)的要求,加强对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进行价格欺诈的行为进行整治和查处。工商部门对发布虚假广告和进行虚假促销的行为进行查处,对美容美发店内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管,查处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发布商品质量监测信息,曝光不合格商品,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并追查其进货渠道,涉及生产环节的案件要移送质检部门。质检部门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源头要彻底追查,依法处理。

三、各方密切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和整治合力

整治商业特许经营、美容美发服务中的欺诈行为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必须加强协作,形成专项整治的协同效应。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积极会同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共同开展整治和打击商业特许经营、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的专项行动,建立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协调的工作机制,统一部署工作,明确各阶段重点任务。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发挥综合整治和监管作用。

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组织的作用。各部门、各地区要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建立违规失信行为的约束机制。要指导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组织成立专家组织,研究商业欺诈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引导社会消费。

四、加大专项整治工作的声势和力度

加强对整治商业特许经营、美容美发服务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的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整治行动进展及成果,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兴商”活动,引导企业守法经营、诚信服务。要揭露商业欺诈的各种骗术骗局,宣传防骗常识,提高消费者识骗防骗能力。各地要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建立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对群众投诉举报要及时查处,给群众以满意的交待。要加大有关案件的查处力度,结合实际,重点督查一批重大或典型案件,分析案情、准确定性、依法严处,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对进行商业欺诈的违法企业和犯罪分子给以震慑。

五、及时通报整治工作进展及相关信息

各地要及时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工作的对策建议,并重视向有关方面通报整治工作信息。按照分工,全国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三组,设在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具体负责整治和打击服务业以及商业特许经营中的欺诈行为的联络工作,请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将工作方案、工作进展、查处案件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等,及时报给我们,并请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3月分两次上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及统计表(见附件)。

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三组的联系方式:

商业特许经营方面联系人: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流通处董博、梁志君,

联系电话:010-85226409,85226476;传真:010-65128957。

美容美发服务方面联系人: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服务业处赵涛、李京平,

联系电话:010-85226546,85226547;传真:010-65135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五年十一月四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0日 06: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特许经营相关文章
  • 特许经营中的限制竞争行为
    特许经营中的限制竞争行为主要包括协议当事人之间的限制和当事人之间对市场其他主体竞争的联合限制。本文主要研究协议当事人之间的限制即特许方对受许方的限制。限制竞争行为是妨碍甚至完全阻止、排除市场主体进行竞争的协议和行为。具体而言这种限制主要包括下列情况:1.固定价格。所谓固定价格实际上就是价格控制,指特许方与受许方通过签订价格协议等方式,对特许经营产品或者服务价格标准进行限定,不允许受许方自行确定价格,或者受许方若要对价格进行变动,必须经过特许方的同意。2.竞争业务的限制。即所谓的竞业禁止。指特许人为保护自身权益以及维护整个特许经营体系的所有受许人利益,维持特许人或者现有受许人的现有利润水平,要求受许人不得从事与其竞争的业务。这种限制不仅包括合同期间,有时还延及合同终止后的一段时期内,不仅包括受许人直接从事某种业务,还包括虽然间接从事某种业务但对特许体系内的其他受许人形成竞争的活动。3.搭售。
    2023-04-24
    290人看过
  • 特许加盟、特许经营专业律师法律服务
    特许加盟,特许经营专业律师为您提供如下服务: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律服务*法律风险分析与对策*知识产权保护与建议*商标注册与保护*特许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与对策国内特许品牌法律体系的建设与服务*总部成立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单店特许加盟合同*多店特许加盟合同*区域开发合同*总部营运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加盟店开业涉及的法律问题*加盟店营运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总部与加盟店合作中的法律问题*加盟关系的解除与终止*加盟合同的拟订与谈判
    2023-06-05
    246人看过
  • 如何保护特许经营欺诈的权利?
    对策:根据新方法的定义,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被特许人将有权使用特许人的商标、商号、商业模式等商业资源,按合同约定在统一管理体制下从事经营活动,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不再包括产品、设备、技术、专利等,如果企业家在考察特许经营项目时发现同一台机器可以在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购得,而购买机器的成本占到了加盟连锁店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金额,他们应该警惕的陷阱二:你不要讨论合同陷阱现象:很多加盟商承诺在获得授权后购买加盟商的所有产品,这样加盟商就可以感觉到他们能赚多少就赚多少。事实上,特许人会在合同中注明他们回收的产品标准,但措辞含糊不清。被特许人生产产品时,特许人可以以产品不符合要求为由拒绝,被特许人只能吃哑巴亏对策:新办法详细规定了合同条款,涉及特许经营权的内容、期限、地点等14项内容,从而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因此,创业者在选择加盟连锁项目时,不应随便签合同。他们必须仔细审查条款或请专业人士
    2023-05-07
    209人看过
  • 国家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的内容
    什么是特许经营企业备案?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关于备案的性质,实践中很多社会公众将其理解为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即特许人只有通过商业特许经营备案,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对此,需要明确的是:《条例》对于特许人开展特许经营活动并未实行“审批制”,备案并不属于事前的行政许可行为,其性质是一种告知性、公示性的事后确认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特许经营行业发展,保障特许经营秩序的公平稳定。特许经营企业不备案的后果是什么?特许人未依照《条例》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备案,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备案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特许经营企业通过备案有哪些好处?首先,特许经营企业通过备案后,企业的招商加盟资格将在中国商务部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对外公
    2023-06-01
    345人看过
  • 国家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的内容
    什么是特许经营企业备案?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关于备案的性质,实践中很多社会公众将其理解为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即特许人只有通过商业特许经营备案,才具备特许经营资质。对此,需要明确的是:《条例》对于特许人开展特许经营活动并未实行“审批制”,备案并不属于事前的行政许可行为,其性质是一种告知性、公示性的事后确认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特许经营行业发展,保障特许经营秩序的公平稳定。特许经营企业不备案的后果是什么?特许人未依照《条例》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备案,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备案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特许经营企业通过备案有哪些好处?首先,特许经营企业通过备案后,企业的招商加盟资格将在中国商务部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对外公
    2023-05-02
    368人看过
  • 特许经营的内容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按特许权的内容划分有两种基本类型:1、较早出现的特许方式被称为产品商标型特许经营,又称产品分销特许,是指特许者向被特许者转让某一特定品牌产品的制造权和经营权。特许者向被特许者提供技术、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以及在规定范围内的使用权,对被特许者所从事后生产经营活动并不作严格的规定。这类特许形式的典型例子有汽车经销商、加油站以及饮料的罐装和销售等。目前在国际上这种模式发展超趋缓并逐渐向经营模式特许演化。2、经营模式特许被称为第二代特许经营,目前人们通常所说的特许经营就是这种类型。它不仅要求加盟店经营总店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经营方针等都要按照特许者规定的方式进行。被特许者缴纳加盟费和后继不断的权利金,这些经费使特许者能够为被特许者提供培训、广告、研究开发和后续支持。这种模式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特许经营按特许双方构成划分有:1、制造商和批发商软饮料制造商建立的装瓶厂特许体系属于这种类型。具
    2023-04-23
    270人看过
换一批
#商业招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特许经营是指授权人将其商号、商标、服务标志、商业秘密等在一定条件下许可给经营者,允许他在一定区域内从事与授权人相同的经营业务。 特许经营中特许者与加盟者之间在履约过程中,双方产生的纠纷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是,合同纠纷、商标侵权纠纷、不正当竞争纠... 更多>

    #特许经营
    相关咨询
    • 美容美发营业执照经营范围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0-28
      美容院属于服务业,主要服务内容一般集中在美容、健身、美发、美甲。当然也有一些美容院开展了一些整形项目。一般来说,如果美容院的服务不包括吸脂、丰胸、耳洞、纹眉、皱纹、眼袋、面部、双眼皮、隆鼻等医疗美容项目,可以填写生活美容或美发、美甲项目,也可以填写生活美容、美容服务、化妆品零售等。如果你的美容院没有一些微调项目,最好不要写。未经批准登记擅自开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终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
    • 工商局怎么查对美容院的经营行为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17
      下列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 (一)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二)无须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三)已经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四)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
    • 商业特许经营有哪些特征?特许经营是一种销售商品和服务的方法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26
      “商业特许经营的基础是特许合同。特许人与被特许人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确立了特许与加盟的法律关系。特许经营关系建立在正式合同的基础上,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
    • 商业特许经营有什么特征?特许经营是一种销售商品和服务的方法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6
      “商业特许经营的基础是特许合同。特许人与被特许人通过签订特许经营合同,确立了特许与加盟的法律关系。特许经营关系建立在正式合同的基础上,特许人与被特许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
    •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赔几倍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3-05
      根据法律规定,经营者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