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以上的共同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应该负刑事责任,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应当分清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大小。由于不存在共同过失犯罪,因此,也就无所谓主犯、从犯,对于几个过失行为人的过失行为共同导致他人死亡结果的;
应查明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确定确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各自的责任。
确定各过失行为人的责任,必须遵循两条原则:
1、部分责任则。因为各过失行为人的行为相互作用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因此,不能要求某个过失行为人承担全部责任。
2、作用分担原则。从客观实际出发,各过失行为人在对他人死亡结果所起的作用上,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必然存在对危害结果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的问题,这也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共同过失犯罪
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的不同,《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1)首犯。首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的不同,《刑法》把共同犯罪人分为:
(1)首犯。首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
(2)主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骨干犯罪分子。
(3)从犯。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4)胁从犯。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
(5)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用语言或授意、怂恿、劝告、收买或诱骗等一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
房子失火责任归属问题
377人看过
-
同向行驶碰撞责任归属问题
173人看过
-
两人共饮致死,责任归属何?
357人看过
-
责任归属:行驶中轮胎掉落的责任归属问题
123人看过
-
后车碾压致死,责任归属难题
262人看过
-
死刑执行责任归属问题:刑警还是狱警?
244人看过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刑罚的裁量也必须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所以罪刑相适应原则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需要。... 更多>
-
啇场失火时的责任归属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19一场火灾发生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认由谁承担责任。如果商场没有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且有不当行为,那么商场将承担责任。如果有人故意放火导致火灾发生,侵权人将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依据我国《刑法》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也对此进行了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
-
公司设立失败时,责任归属问题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06公司设立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资本没有筹集足够、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创立大会作出不设立公司的决议等情况。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四条规定,如果公司未成立,债权人可以要求全体或部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行为所产生的费用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如果部分发起人已承担责任,他们可以要求其他发起人分担责任。如果没有约定责任承担比例,则应按照约定的出资比例分担责任;如果没
-
停车违法导致车祸责任归属问题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12在确定车辆违法停车导致车祸的责任归属问题时,当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当事人在这起事故中所产生的行为及其严重性和影响力进行判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如果车辆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违规停车并因此发生碰撞,那么肇事者将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同时违规停车的一方也将承担次要责任;其次,如果车辆因故障而不得不违规停车,但已在来车方向设置了明确的警示标志,那么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将由撞击车辆的一方
-
动物致人损害责任归属问题探讨台湾在线咨询 2024-12-08一、动物致人损害责任认定标准: 1. 必须有动物致人损害的行为。 2. 必须有损害事实,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 3. 损害事实包括受害人因动物致害行为引起的致伤、致残或致死;财产损害是指动物致害行为引起受害人财产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4. 动物致害行为侵害受害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符合精神损害赔偿条件的,受害人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5. 对因动物致害行为引起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
-
意外与过失致死:责任归属与法律适用差异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20行为人在行为当时预见其行为可能致人死亡的后果是能够预见的,即使如此,行为人轻信自己能够避免这种危害后果的发生,从而导致了这种后果的发生。这种行为被称为过失致人死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这种行为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将依照规定行事。 为了确保自己的权益,如果您有任何法律问题或需要法律咨询,请不要犹豫,立即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