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著作权人权利的行为应当有以下赔偿:
(1)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
(2)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3)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
一、侵犯版权行为包括哪些?
侵犯版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就发表或者是复制他人的作品等,具体的侵权想你给我如下:
1、未经许可发表;
2、未经许可,将与他人合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
3、没参加创作,在他人作品上署名;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
5、剽窃他人作品;
6、未经许可,展览、摄制、改编、翻译、注释他人作品;
7、使用他人作品,未支付报酬;
8、未经许可,出租电影类作品;
9、未经许可,录制、从现场直播或公开传送表演者的表演;
10、未经许可,使用出版者出版物的版式和装帧设计;
11、其他侵犯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的行为;
12、未经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播放、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著作权人的作品;
13、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14、未经许可,复制、发行录有表演者表演的音像制品,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其表演;
15、未经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制作的音像制品;
16、未经许可,播放或者复制广播、电视的;
17、未经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著作权人或者相关权利人在其作品、制品上采取的技术保护措施;
18、未经许可,故意删除可改变著作权人或相关权利人留在作品、制品上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
19、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
-
确定版权侵犯赔偿的标准有哪些方法
497人看过
-
版权侵权赔偿确认要点
147人看过
-
盗版侵权涉及哪些主要版权?
429人看过
-
侵犯歌曲版权该如何赔偿?
347人看过
-
用电影截图侵犯版权吗侵犯版权的行为有哪些
384人看过
-
侵犯版权后果有哪些,侵权行为包括哪些
376人看过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版权与著作权是同一概念,版权可以自动取得,也可以登记取得,是作者对自己的著作享有的法定权利。 版权有效期是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就丧失... 更多>
-
侵犯字体版权,怎样赔偿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10侵犯版权的行为的赔偿标准。首先应按照著作权人或者著作权邻接权人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其次是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最后是法院根据侵权的实际情况给予50万元以下的法定赔偿。上述赔偿标准是有顺序的,只有在本条赔偿标准无法确定赔偿额时,方可根据下一条的赔偿标准确定赔偿额。 并且上述赔偿额根据法律及相关司法规定应当包含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其中合理开支,包括鉴定费、调查取证费、合理的律师费以及其他与制止
-
盗版文章侵犯著作权,侵犯了哪些权利?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15侵犯著作权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营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出于过失,如误认为他人作品已过保护期而复制发行,或虽系故意,但由于追求名誉等非营利目的的,则不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本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秩序,又包括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著作权,还包括著作邻接权人对其传播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所谓“著作邻接权人”是指作品传播者,如图书、报刊、录音、录像制品出版者、艺术表演者等等;客
-
版权侵权处罚的情形有哪些,侵版权应该怎么赔偿呢?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21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侵犯著作权,侵权人应当承担著作权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其赔偿应按下列标准计算
-
侵犯版权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么河南在线咨询 2021-03-20可以的,对著作权精神损害应当根据损害的情况首先适用其他民事责任方式,如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非财产责任方式。仅对情节严重,使用非财产责任形式明显不足以保护受害人的精神权益时,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应当根据被告的过错程度、侵权方式、侵权情节、影响范围、侵权获利情况、承担赔偿责任的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一般不低于2000元,不高于5万元 以上就是由
-
盗版商标侵犯哪些商标权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19如果盗版商品模仿的商品有商标,且盗版商品的生产销售过程符合法定情形,那么盗版商品就侵犯了商标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种商品使用相似或相同商标,在相似商品商使用相同或相似商标的,应当认定为侵犯商标的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