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规定,如何具体操作。
个人观点:
1、由于司法解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身在所难免。对于当事人而言,在遭遇人身损害赔偿时,立即会遇到两个根本利益问题,1)、司法解释对于死亡赔偿金远远高于《工伤保险条例》的死亡赔偿金最高限额,目前为最高为60个月,而司法解释为20年,即240个月,整整高出约3倍,因计算标准有差别;2)、是并行提出工伤赔付,还是请求竞合。并行请求,显然与司法解释,工伤不能双重赔偿相冲突,竞合请求是就高不就低,还是取其两者的差额为民事请求的选择幅度。在情形下,人们往往会以追求高赔偿为目标,以及诉讼目的,这是形成诉讼的根本动因,本身遭遇伤害是一件非常痛苦之事,也只好迫于痛苦而再遭受高诉讼成本而不顾的倾家荡产也打官司。
2、第三人侵权,是指非用工单位的第三方(即司法解释中的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方),如果遭遇工伤只有劳动者以及劳动者所在的用工单位,显然就没有第三方,如果行为人是用工单位的职工,也不存在第三方侵权问题,此时不能适用第12条第2款。
3、由于这里针对的造成工伤的不是用工单位过错情形,而是用工单位以外的第三人所致,应在获得工伤赔付之后,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民事赔偿,此时的死亡金赔偿幅度应在60个月—240个月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工伤保险条例》的48个月与司法解释的20年计算标准不同,且《工伤保险条例》的项目名称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详见后面第8问),作为一种赔偿补充。这样做法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照顾了受伤者与义务人两个方面。如果这样做却又会带来三个新问题,
(1)、各地规定死亡赔偿金标准不同;
(2)、各地法官作出的判决必然千差万别,这样对诉讼当事人也有不公平之嫌。
(3)、这样做法显然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专家观点:这里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与工伤事故责任、雇主责任的关系问题,是否为请求权竞合问题,是选择,还是都可以请求?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的意见是,可以并行请求,因为工伤保险待遇是福利性质的待遇,而第三人侵权的请求权,就是保护自己的权利的权利。
但如果劳动者遭受工伤,是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
专家观点的含义:杨立新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该条司法解释存在的理论问题与司法实践中的不可操作性。而黄松有副院长却打了一记高明的太极虚招,其中:(1)、劳动者遭受工伤包含着劳动者是工伤以及受伤后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2)、第三人不能免除民事赔偿责任有几层意思,1)、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是民事责任而不是工伤赔偿责任;3)、民事赔偿通常需通过民事诉讼来主张。
行之有效的实际做法:各方当事人在工伤赔付的基础上,进行协商,由第三方责任人给予适当的支付,妥善解决纷争也避免了讼累,对各方均有利。
-
对《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2条的评析
378人看过
-
关于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十二条第一项的理解
243人看过
-
解释人身损害赔偿第三十二条
306人看过
-
如何理解刑诉法第二十八条解释?
252人看过
-
商标法第12条释义的解读
290人看过
-
治安管理法第49条司法解释
125人看过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工伤不管什么原因... 更多>
-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17条第2款规定的是什么样的人身损害赔偿?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06人身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残、死亡及其他损害,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侵权法律制度。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17条第2款规定的是致人伤残的劳动能力损失赔偿,这种赔偿,是指人身损害所致残废,造成劳动能力丧失所应赔偿的范围。它是在常规赔偿的基础上,对因伤害致残而丧失劳动能力,赔偿生活费以及相关的项目。 1、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
-
结合触电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如何理解我国《》第123条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16根据事故电源的电压等级不同,可以将触电案件分为高压触电案件与低压触电案件两种。在电力行业内部,10千伏及以上的电压被称为高压,以下则称之为低压。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将“高压”列为高度危险作业的种类之一,但却没有对“高压”作进一步的阐述,不但没有表明高压的电压等级,甚至连“高压就是指高电压”这一点都不能让人信服,因为从物理的角度看,高压亦可指称高水压或高气压等。直到2000年11月《最高人民法
-
司法实践中如何解释适用第39条第2款?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7《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按照我们在实践中常识性的理解,那就是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且达到严重程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如果违反劳动合同的未达到严重程度的,则不能解除劳动合同。也就说,违反规章制度是否达到严重程度,应是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的唯一标准。对《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的理解及操作,从法律的严肃性、排他性来
-
公司法第2条解释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1《公司法解释二》第22条:公司解散时,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均应作为清算财产。股东尚未缴纳的出资,包括到期应缴未缴的出资,以及依照公司法第二十六条和第八十条的规定分期缴纳尚未届满缴纳期限的出资。 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5条怎么规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11《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5条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