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使用劳务人员有哪些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21:52:45 462 人看过

用人单位因季节性、临时性、突击性用工需要,或因单位原因造成难以与所使用的劳动者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用工需要,确需使用本市户籍劳动者为劳务工的,可以通过劳务型公司输入劳务工,或直接招聘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人员、停薪留职人员和企业内部退养人员作为劳务工使用。

劳务型公司向用人单位输出劳务人员,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协议。协议应明确:劳务期限,劳务收入(包括劳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管理费用等),医疗费用及其它福利费用,还要明确承担工伤事故的处理及双方的管理责任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劳务型公司应当与被输送的劳务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承担国家规定的应由用人单位承担的其它义务。

用人单位直接招用劳务工的,应当与之签订劳务使用合同,并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职业介绍所办理招工登记备案手续。如果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办理招工登记备案手续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按照擅自用工给予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3日 18: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用人单位相关文章
  • 具体哪些用人单位适合劳务派遣
    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有需要的用人单位适合劳务派遣。用人单位适合劳务派遣的岗位有: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临时性工作岗位;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辅助性工作岗位;替代原劳动者工作的替代性工作岗位。劳务派遣具体是什么意思1、劳务派遣具体是指用工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从派遣单位选聘所需人才,并通过派遣公司为派遣人员办理劳动合同管理、发放薪酬、办理社会保险、保管档案、员工沟通,以及劳务纠纷处理等管理服务的一种用工形式。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
    2023-07-26
    236人看过
  • 用人单位能否使用取保候审人员
    一、用人单位能否使用取保候审人员据法律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可以从事原先的劳动或工作的。当然要根据具体的工种,如贪污罪一般不再安排会计之类的工作。取保候审这种强制措施既可以不羁押犯罪嫌疑人,使其照顾家庭或者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又可以使他们感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还可以减少国家用于在押人犯的生活、管理费用等项开支,从而减轻羁押场所的工作压力。二、哪些人不能申请取保候审有下列情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则应作出禁止性规定,一般情况下不得取保候审:(1)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以上刑罚的;(2)累犯、惯犯或同类前科的重犯;(3)流窜作案的;(4)曾被取保候审而有逃避或其他妨碍刑事诉讼行为的;(5)可能对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及其近亲属的人身或财产进行侵害的;(6)可能逃跑、自杀或者进行其他犯罪活动的;(7)一人犯有数罪的;(8)住址或者身份不明的;(9)其他有碍
    2023-06-16
    207人看过
  • 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有哪些区别?
    一、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有哪些区别?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的区别如下:1.含义不同用工单位是在劳务派遣协议中,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2.关系不同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关系。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是指通过劳动合同或通过劳动合同与其他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的单位。3.义务不同用工单位应履行以下义务: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主体的组织,最基本的特征有两个:一是合法成立,二是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二、用人单位辞退员工怎么补偿用人单位辞退员工的补偿应当根
    2023-04-25
    333人看过
  • 劳务外包的员工与用人单位有关系吗
    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单位是劳动合同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比如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等。因此,在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是劳动关系,实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只是劳务关系。。劳务外包企业的优势1、减少企业在财力、人力上的投入,增加资本运作的回报率2、企业集中精力专注于核心技术、业务和附加值高的业务3、降低季节性、突发性生产招用人员的风险4、减少劳动争议所带来的麻烦5、避免机构臃肿现象导致的运转不灵的结果6、其他生产线承包的成功运作,是人力资源派遣和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既体现了人力资源派遣在用工上的优势,又使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在步调等方面的相一致,是现代企业从生产成本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充分考虑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
    2023-07-23
    66人看过
  • 适用《劳动法》调整的用人单位有哪些?
    依据《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1)企业。企业是指依我国法律设立的从事产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经济单位。具体包括国有、集体、私营、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以及股份制企业等。(2)个体经济组织。原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个体经济组织一般是指雇工在七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至于是否必须以雇工在七人以下为条件,我们认为只要有雇工同时又以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的就应适用《劳动法》,雇工人数一般不宜作为是否适用《劳动法》的唯一界定标准。(3)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组织与社会团体。国家机关:指从事国家管理或行使国家权力,以国家预算作为独立活动经费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国家军事机关。事业组织:指国家
    2023-06-05
    227人看过
  • 劳动法适用于哪些用人单位
    1、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规定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员;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我国《劳动法》。3、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人员。4、适用于事业组织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5、《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第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一、《劳动法》中对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分为三类:1、有固定期限,即在合同
    2023-04-02
    121人看过
  • 劳务派遣用人单位如何认定
    劳务派遣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务派遣协议依法载明的内容来认定。一、劳务合同期限是多久法律对于劳务合同签几年没有规定,一般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实践中通常会签订一年三年五年的劳务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二、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第三方合同是指企业让员工和第三方公司签署劳动合同,一般是人力资源公司,然后第三方公司再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将员工派遣到企业工作,这样的劳动合同就被称作第三方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
    2023-03-28
    201人看过
  • 用人单位可以规定使用婚假的有效期吗?
    【相关案例】青青在某电子商务公司就职,去年年初跳槽到新公司。在原单位的时候,她从已婚同事处得知,婚假在举办婚礼后的一年内有效,但因为当时自己未婚,对这件事也没放在心上。去年6月,她登记结婚。今年4月,刚刚办完婚事的她向领导请婚假时被告知:公司只允许在登记结婚后的半年内使用婚假。婚假期限是半年还是一年?到底怎么算?在心痛错失享受蜜月时间的同时,青青也觉得很无奈:劳动法和婚姻法上都没有明确规定过婚假的开始期限,是以结婚证颁发日期还是婚礼日期为准?如果说由单位自行定夺,是否应该在相关的员工手册或者入职时有所告知?青青觉得自己损失的有点冤。【专家解析】法律对于申请婚假的期限没有具体规定,一般来讲,应该以登记时间为准。但鉴于我国国情(登记后未必马上举办婚礼),婚假时间比较灵活。申请期限为多长,以登记结婚还是以举办婚礼为时间起算点,单位可以在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进行规定。需指出的是,企业在规章制度中适
    2023-04-22
    132人看过
  • 用人单位的劳务派遣部门的责任有哪些
    劳务派遣期间用人单位属于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务派遣签订几年合同法律没有规定劳务派遣合同最多签几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这是对用人单位影响较大的变化之一。二、通过劳务派遣临时工不发工资劳务派遣人员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劳务派遣人员被用工单位退回的,找劳务派遣公司讨要工资。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
    2023-06-27
    111人看过
  • 裁减人员时,用人单位应当优先留用哪些人员?
    一、裁减人员时,用人单位应当优先留用哪些人员?裁减人员时,用人单位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二、被裁员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多少被裁员经济补偿金标准是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三、公司裁员签的赔偿协议没履行怎么办公司裁员签的赔偿协议没履行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2023-04-25
    187人看过
  • 用人单位裁员应遵守的规定有哪些,裁员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用人单位裁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对裁员有详细的规定: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
    2023-02-16
    410人看过
  • 劳务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用工单位还是服务机构?
    劳务派遣是一种招聘人与使用人相分离的劳动力经营模式。劳务派遣有三方法律关系:劳务派遣单位;接受派遣单位,即用工单位;被派遣员工。劳务派遣单位指的是用人单位;用工单位指的接受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就是与被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什么赔偿责任?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按情形承担以下赔偿责任: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他。《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
    2023-07-03
    54人看过
  • 劳务派遣人员被用人单位录用工龄怎么算
    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所以在实施条例颁布之后,劳动者再被派遣的,工龄仍然连续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与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新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请求把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用人单位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属于“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
    2023-08-17
    480人看过
  • 哪些用人单位适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一、哪些用人单位适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二条二、女职工在月经期间不从事哪些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主要包括:(一)食品冷冻库内及冷水等低温作业;(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三)《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第Ⅱ级(含Ⅱ级)以上的作业。除此之外,单位要注重女职工月经期的保健,宣传普及月经卫生知识。单位应当建立女职工生理卫生保健制度,并与医务部门联系,定期为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女职工在100人以上的单位,应逐步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健全相应的制度并设专人管理,对卫生室管理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女职
    2023-06-17
    61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用人单位
    相关咨询
    •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7
      《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统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是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具有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XX从解放初期开始举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各类福利企业发展到3万个,共有62万名残疾人在其中就业。盲人按摩机构是为发挥盲人触觉灵敏、精力集中的特点,以解决盲人就业
    • 人员在试用期辞退用人单位有哪些法律规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0-14
      试用期是一般是用人单位和员工首次建立劳动关系后,为增加相互了解,为决定是否最终选择对方而设定的一定期限的考察期。因此如果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辞退试用期员工。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劳动合同期内。试用期的长短取决于合同期的长短。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 哪些人员使用外交护照?哪些人员使用公务护照?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3
      外交官员、领事官员及其随行配偶、未成年子女和外交信使持用外交护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或者联合国、联合国专门机构以及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工作的中国政府派出的职员及其随行配偶、未成年子女持用公务护照。
    • 用人单位有工伤规定用工人员该承担哪些责任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20
      1、住院伙食补助费。 2、转外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 3、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及陪护。 4、伤残津贴。五级至六级的伤残职工,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60%。 5、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用人单位与劳务人员不得兼职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2
      我国现今劳动关系实践上认为,一般情况下员工只能有一个劳动关系,只能在一家单位办录用、拿工资。本职工作外的收入,那叫劳务报酬。有了本职工作后,员工择业的权利、工作的权利都得到了保障,与此相比,兼职就不是一项必须保障的权利,只是处于一个额外补充的地位。 所以,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员工约定不得兼职,或者在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中明确这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