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履行职务中能否构成过失犯罪
职务犯罪有过失犯罪也有故意犯罪。履行职务中可以构成过失犯罪也可以构成故意犯罪。
职务犯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中包括很多罪名,不同的犯罪行为构成不同的罪名。凡是主观上存在故意的,明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是犯罪行为而为之的,都属于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过失犯罪可以减轻处罚吗
没有这种说法的,但是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处罚都会相对较轻。
1、过失犯罪,即不从轻也不减轻处罚。
2、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
3、对于过失犯罪,只有刑法明确规定为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在量刑时,直接根据过失犯罪的类型定罪处罚,不需要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n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
履行职务过程中过失犯罪职业风险如何分担
405人看过
-
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是否构成犯罪?
263人看过
-
分居过程中不履行抚养义务构成犯罪么
205人看过
-
雇员履行职务中监守自盗雇员可能构成何种犯罪
413人看过
-
劳务派遣实施过程中能够构成职务犯罪吗
445人看过
-
过失侵犯知识产权能否构成犯罪
386人看过
-
履行职务过程中过失犯罪职业风险分担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1过失犯罪的,只有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职务过失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公职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的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违背职务上的注意义务,失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应当预见到自己的失职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5条的规定,职务上的不注意也表现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形式。所谓疏忽大意过失,是指职务主体在从事公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欠缺职务上的紧张和注意力的集
-
劳务派遣能否构成职务犯罪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9能。如果劳务派遣工利用职务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可以认定为职务犯罪。 根据法律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
-
过失犯罪能否构成正当防卫的行为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26对过失犯罪不适用正当防卫。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因为过失犯罪属于结果犯,只有当危害结果已经出现时,过失犯罪才成立。而在危害结果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自然不存在实施正当防卫来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因而对过失犯罪实际上是不适用正当防卫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
-
雇员履行职务中监守自盗雇员可能构成何种犯罪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14雇员若不具备《刑法》第271条规定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身份。但若雇员利用职务便利,采取秘密窃取的手段将财物据为己有,符合的是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因此其行为应定盗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