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根据2001年9月22日四川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58号公告的《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局的法制工作部门为本单位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负责实施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时,有权查询、调阅有关执法案卷和其他材料,对涉案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被监督检查对象应予配合和协助。
第三条本局法制工作部门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和本系统上级法制工作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依照本制度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二)审查本局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三)监督检查本局所属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四)审查行政执法主体的合法性;
(五)负责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和行政执法证件监督管理;
(六)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行为;
(七)协调处理本系统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在行政执法中产生的争议;
(八)组织、指导、参与行政执法检查;
(九)办理上级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交办的其他行政执法监督事项。
第五条本局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应于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对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时,发现有以下情形的,应当在15日内自行纠正,或者报请本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予以撤消:
(一)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行政机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相抵触的;
(二)越权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设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等项目违法或者不适当的;
(四)不按规定程序制定、发布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
第七条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较大数额罚款或者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
第八条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之间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级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协调处理,或者逐级报请有关机关处理:
(一)对行政执法权限有争议的;
(二)对案件的管辖权有争议的;
(三)其他需要协调处理的行政执法争议。
第九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对属于本机关管辖的投诉,应予受理。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在10日内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并告知投诉人。
第十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日内,通知被投诉的行政机关。被投诉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本局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认为本局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通知该行政机关自行纠正,或者报请本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予以撤消:
(一)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组织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
(二)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
(三)执法人员不按省政府规定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并亮证执法;
(四)行政处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适用依据不正确;
(五)具体行政行为不适当;
(六)不遵守行政执法程序。
除本条第(一)项外,必要时可以同时决定由该行政机关在限期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被纠正或撤消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物的,应责令退还。确实无法退还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予以收缴,上交国库。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监督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
(一)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并报本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
第十三条对于投诉人提出的符合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的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在决定撤消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督促被投诉的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赔偿。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就行政执法监督事项直接作出撤消行政行为处理决定的,应当报本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五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被监督的行政机关应当执行,并在接到监督决定书30日内,将执行情况书面报告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被监督的行政机关不执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监督决定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执行。
第十六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对该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直至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行政执法监督权为本单位或者个人谋取私利的;
(二)失职或者越权,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拒不受理投诉的;
(四)有其他违法行政行为的。
第十七条各级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并由主管机关对其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行政执法监督机关或者该行政执法人员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暂扣行政执法证件;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行政执法证件,并由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行政执法权为本单位或者个人谋取私利的;
(二)失职或者越权,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引起行政赔偿,致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
(四)拒绝、阻挠、防碍行政执法监督的;
(五)拒不执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执行行政执法监督决定的;
(六)不按本制度规定将有关事项报送备案的;
(七)有其他违法行政行为的。
第十八条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受理举报、投诉案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行政执法监督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
第十九条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本制度由泸州市龙马潭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泸州市龙马潭质量技术监督局局务会通过正式发布之日起执行。
-
行政监督等同于行政法制监督对吗
337人看过
-
监事会是一种行政监督制度吗
360人看过
-
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
291人看过
-
行政法律制度的监督有哪些部分
415人看过
-
实施行政许可内部监督制度
466人看过
-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交通行政执法监督
267人看过
行政执法监督指的是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执法主体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行政法律规范进行监察与督促,并且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的活动。特征之一是它是对行政机关各部门尤其是行政执法专门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的监督。这些机关内部的某些... 更多>
-
财政如何落实制度监督?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5财政监督是住房公积金监督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监督制度。《条例》将财政监督列为一种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形式。财政监督的落实贯穿于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即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三个环节。事前监督是指管理中心在编制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时,应当征求财政部门的意见。财政部门的事前参与从根本上保证了住房公积金的资金安全性和专项使用性。事中监督是指管委会在审批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计划时,必须有财政部门的委
-
谁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01《劳动法》第85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但是行使职权需要依法行使。《劳动法》第87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劳动法》第88条规定: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任
-
行政强制法属监督法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3行政强制法是一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行政强制法属监督法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行政强制包括两部分:一是行政强制措施,即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的财产实施暂时性控制的措施;二是行政强制执行,即行政机关或者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依法
-
监督制度执行时有什么注意的原则?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07我国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是通过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促使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不断提高。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积极推进部门内的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对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意义重大,也是在当前大部制探索过程中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可行模式。
-
制度监督难点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2制度是纸面上的东西,只有落实予以执行,才能体现其效果,发挥其作用。而监督就是来管理制度能够得到落实,执行能够到位的。如果没有监督,那么制度不被执行也就没有人管理了。所以是重点。难点是监督只能是事后监督,也就是说问题发生了之后才能被发现,同时监督的手段欠缺、资金不到位、法律不完善等都制约了监督的效果,所以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