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辞职,用人单位如何规避日后风险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1 18:51:41 357 人看过

一、员工辞职,用人单位如何规避日后风险

1、及时给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并处理好社保问题;

2、如果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协议,应当按约定支付报酬,避免秘密泄露;

3、对于员工的档案要记得保存。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二、签订合同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审查签约伙伴是否具备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是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这个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签订合同时,不注意审查当事人的营业执照。当事人一方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当事人的营业执照是否过期,是否做年审,是否被吊销等,不认真进行审查就匆忙与其签合同,容易造成所签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或者在发生纠纷时难以追求当事人责任。

2、不注意审查当事人一方生产或经营能力和行为能力,造成所签合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例如部分产品的生产、经营须特别许可或者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才具备生产、经营资格,否则会因不具备这一能力而导致合同无效。

3、不注意审查法定代表人的资格。例如不注意把对方所提交的法人代表资格证和营业执照互相对照,不搞清楚该法人代表是否在人或者法人公章是否真实等情况就签订合同。

4、不注意审查委托代理人的资格、权限。如委托代理人所持的授权委托书是否真实,所授权限与合同规定的权限是否一直,代理权是否已过期或被取消等问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5日 09: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辞职相关文章
  • 用人单位在与员工约定试用期时要如何避免法律风险
    一、不能口头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也就是说,没有劳动合同就不存在试用期,所以,口头约定的试用期等于无试用期。二、不能超期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期限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约定,超期约定属违法行为,按照法律规定,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相当于每月要支付“双倍工资”。三、不能重复试用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重复试用亦属违法约定试用期,同样面临每月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四、不订单独试用合同单独的试用合同会被认定为一份正式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五、试用期需参加社保千万不要以为试用期可以不参加社会保险,万一试用期发生工伤事故,或者员工患重大疾病,单位可能得自掏腰包了。特别提醒:人身伤害商业保险并不能免除用人
    2023-06-18
    73人看过
  • 用人单位如何避免仲裁败诉的风险?
    用人单位如何避免仲裁败诉的风险?来源:随着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劳动执法力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日趋规范、劳动者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加。根据统计,上海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单位完全胜诉的案件占所有案件的20%左右。如此之低的胜诉率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单位在用工方面仍然存在相当不规范的地方。现笔者就单位如何避免仲裁败诉风险浅谈几点看法。一、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明确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个别单位在“不订立劳动合同,可以随时辞退劳动者”这一错误思想的误导下,故意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有关规定,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要终止劳动关系,不仅需要提前三十日通知,还要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应该签订而未签劳动合同的,不仅不能免除单位的责任,反而
    2023-06-09
    214人看过
  • 如何维护员工权益避免用人单位变相辞退?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但被公司变相辞退的,劳动者一定要保存或者保管好自己手中的证据材料,如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工资条或工资发放记录以及企业裁员、降薪的通知或相关凭证等,及时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反映情况,也可以及时提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司变相辞退员工怎么办公司变相辞退员工的,员工应当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到人社局申请调解、到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或者到法院进行诉讼。此外,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索要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
    2023-07-06
    344人看过
  • 用人单位规避兼职劳动风险的措施有哪些
    做兼职的劳动者,也可要求签署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岗位和劳动时间,薪酬福利和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避免口头约定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性;当然,做兼职不签署劳动合同,一定要选择口碑不错的用人单位,用工管理规范,才能将发生劳动纠纷的风险指数降到最低限度。用人单位规避兼职劳动风险的措施1、企业可以在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中事先做出规定,将兼职作为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一经发现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正确适用法律规定,有效解决员工在外兼职的行为。只要经用人单位提出,员工仍拒不改正其兼职行为的,则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但在实际处理时,需要企业提供可以证明该员工仍在外兼职的证据。3、要求员工报告其就业状况,利用知情权解决员工兼职行为如可在企业规章制度中作如下表述:“员工在外兼职的,视作严重违反了企业规章制度。”如果发现员工在外兼职,但事先未向企业报告的,企业则可以此为由立即解除劳动合同。4、通过避免利益
    2023-06-18
    383人看过
  • 企业辞退员工咋样规避风险?
    1、事实调查当用人单位确认劳动者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相关负责人员就应当及时启动调查程序。给单位造成的损失、影响等,都要彻底调查,出具详尽报告。在进行调查期间,可以暂停该员工的工作。及时而又精准的调查,对单位其他员工也有威慑作用。2、规则遵循对员工的处分,应严格依照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制订完善的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对于违反规则的员工处分应有明确的规定。3、由轻及重不到迫不得已,不应把除名、辞退、开除作为惩戒措施。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惩戒措施可以由轻及重地予以考虑,同时,在给予上述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从经济上予以惩戒。决定处分前,要参照原来类似情况的处分,员工以往是否存在情况,员工后的认错态度,给单位造成的损失大小来综合判定处分级别。4、集体合议有了清楚的事实依据,又有了充分的规则处分准绳,因对员工的开除处分极为慎重,应有严格充分的程序,企业的管
    2023-03-28
    160人看过
  • 机关单位工勤人员辞职规定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辞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是主动辞职的,用人单位是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如果用人单位存在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一、辞职领导同意,是不是可以立马走人可以随时走,辞职报告已经批准则属于解除了劳动合同,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1、用人单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2、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劳动者产生的费用
    2023-03-07
    258人看过
  • 单位规章制度风险有哪些如何避免规章制度风险
    一、单位规章制度风险有哪些在劳动者知情权中,特别要关注“用人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在劳动争议中,40%左右案件是因为用人单位以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合同的。在这些争议中,单位的规章制度就成为官司的胜败的关键。如果单位能证明规章制度合法建立,而你是“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些规章制度的,你一定会“吃不了兜着走”。二、如何避免规章制度风险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少单位可能会塞给你一本《员工手册》之类的东西,并叫你签收。如果你糊里糊涂签下自己的姓名,则意味自己已经了解、并同意单位事先单方面的规定。今后与单位发生纠纷,单位的规章制度就可能是你失败的“克星”。因此当合同中有涉及单
    2023-06-19
    355人看过
  • 用人单位如何辞退员工?哪些员工不能辞退?
    用人单位如何辞退员工1、预告性辞退预告性辞退是指企业在辞退职工时,按照法律的规定提前30天通知职工或支付代替通知金的方式辞退职工的行为。主要有以下情形:(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位另行安排的工作;(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2、过失性辞退过失性辞退是指企业在劳动者有过错的情况下,无须提前30天通知,而即刻辞退职工的行为。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过失性辞退主要有以下情形:(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不能辞退你?在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不能因为无过失辞退
    2023-06-10
    143人看过
  • 单位员工离职后如何报停工伤保险
    社保都是无限合一,包括: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员工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之后,只要由单位到社保部门报停就可以了。一、个体经营能否交五险一金只要是合法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都可以为员工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社保分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具体社保费缴费比例分别为: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8%;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12%、2%;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1%;生育保险单位缴纳0.60%,个人不缴;工伤保险单位缴纳2%,个人不缴。二、住房公积金属于社会保险范畴吗住房公积金不属于社会保险。一般来说,单位企业为员工缴纳的五险一金中,五险就是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而“一金”则是住房公积金,因此,住房公积金并不在社保的范围之内。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等及其在职员工,对等缴存的
    2023-06-27
    304人看过
  • 用人单位辞职后还要扣员工档案吗?
    在员工辞职后,用人单位是无权扣留离职员工的档案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十五日内为员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应当保存二年备查。一、员工拒签劳动合同解除通知是否生效员工拒绝签收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也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二、劳动合同解除后保存期限是多少年劳动合同解除后,用人单位至少保存文本二年备查。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
    2023-04-04
    295人看过
  • 原单位在员工离职后如何追究辞职责任
    辞职一年内原单位还可追责。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在实际操作时一般离职后一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肇事逃逸追责期限是多久肇事逃逸追责期限有以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肇事逃逸追责期限:(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不再追诉;(四)法定最高刑
    2023-07-17
    410人看过
  • 用人单位辞职后员工能否获得赔偿
    不能获得经济补偿,用人单位迁址,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如果劳动者主动在此期间提出辞职的,不属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变化,变更劳动合同达不成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补偿金。一、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是用人单位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仍需要按照劳动者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二、辞职辞到不批怎么办啊《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想辞职走人,只需要主动与单位协商一致即可,但一般主动辞职的话就不能享受法定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单位不同意劳动者辞职,劳动者坚持要辞职,则必须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通知完经过30天劳动者就可以自然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这是法律规定的辞职权。三、企业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企业在以下情况下
    2023-03-23
    245人看过
  • 公务员如何回避兼职风险
    首先,须加强管理,须有法可依,合理界定兼职范围。兼职的外延不宜过宽,不能把一切从事有偿服务的行为都看作兼职,只要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没有损害公共利益、没有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没有影响自身正常工作,都应当视之为普通公务员提高收入的合法途径。因此,公务员法要进一步明确“兼职”的范围,对禁业规范作出更加明确的说明。其次,公务员也应严于律己,模范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利用职务便利破坏公平环境,更不得从事法律法规严格禁止的各种活动。再次,要掌握好“尺度”。虽然搞“一刀切”的做法可能会出现矫枉过正现象,但是却减少了模糊界限的风险!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形象!在受到群众尊重与享受国家福利待遇的同时,个人做出一些牺牲也无可厚非。公务员凭着自身努力钻研获得的知识产权等利益应该属于合法合理的“外快”,例如撰写文字作品获取的稿酬或奖励、因技术创新获得的专利费、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
    2023-05-04
    69人看过
  • 用人单位拒绝员工辞职 赔偿
    有权拒绝,并要求赔偿。调岗降薪属于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应与劳动者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书面文件。若劳动者未同意的,用人单位调岗降薪的,劳动者可以以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由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已经同意调岗降薪的,再辞职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一、用人单位可以随意调岗不违法吗用人单位并不能够随意调岗。用人单位调岗降薪必须与劳动者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对于用人单位不合法、不合理的调岗降薪行为,劳动者有权拒绝接受,并可以起诉要求继续按照原劳动合同履行。而劳务派遣并不违法。二、可以降低工资的情形有哪些?1、经双方协商可以降薪,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予以变更,变更后的内容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予以确认,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双方可以约定就薪酬待遇变更事宜进行约定;2、特定情形企业单方降薪。用人单位没有权利随意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降
    2023-03-04
    291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辞职
    词条

    辞职即辞去职务,是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是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二是根据... 更多>

    #辞职
    相关咨询
    • 员工辞职之后怎样规避工作风险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10
      员工辞职后,用人单位规避日后风险的办法: 1、及时给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并处理好社保问题; 2、如果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协议,应当按约定支付报酬,避免秘密泄露; 3、对于员工的档案要记得保存。
    • 辞职后用人单位如何取消员工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8-07
      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员工辞退后怀孕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25
      除非该女员工有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公司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问题,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 企业离职员工的风险如何规避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8
      只要单位提供并保存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并且结清员工的工资即可。
    • 员工入职时无法提供离职证明,单位怎样规避以后的风险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15
      离职证明虽然重要,但不是入职的必要条件,这点要首先搞清楚。员工离职才是先决条件,除了员工离职还需要了解次员工是否与前公司签署有保密协议等,员工离职且不涉密的员工即使没有离职证明也是可以入职的。在现实中,涉密岗位也是很少的。 风险提示: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