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律师是否有回避的情形
律师有回避的情形。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并主动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继续承办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诉讼、仲裁案件一方当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中对方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担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师是该案件被害人的近亲属的;
(三)同一律师事务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诉讼案件或者非诉讼业务当事人的对方当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业务的;
(四)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务关系,在某一诉讼或仲裁案件中该委托人未要求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其代理人,而该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该委托人对方当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关系终止后一年内,律师又就同一法律事务接受与原委托人有利害关系的对方当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与本条第(一)至第(五)项情况相似,且依据律师执业经验和行业常识能够判断的其他情形。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发现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告知委托人利益冲突的事实和可能产生的后果,由委托人决定是否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
委托人决定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的,应当签署知情同意书,表明当事人已经知悉存在利益冲突的基本事实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当事人明确同意与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建立或维持委托关系。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
商标评审委员会工作人员的回避
132人看过
-
对审判委员会回避制度的考量
174人看过
-
审判委员会和法院也有回避的必要
76人看过
-
谁来决定申诉公正委员会主任的回避?
156人看过
-
监察委员就业回避律师的规定是什么?
445人看过
-
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商标评审案件中的回避制度
208人看过
辩护人指的是接受被告人委托或者经由人民法院指定,来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行使辩护权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辩护人可以是律师,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工作单位推荐的人,也可以是其亲友、监护人。但如果是指定辩护的只能是律师。... 更多>
-
刑事案件法官回避由审委会决定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11刑事案件审判中,审判人员的回避应当由法院院长决定;如果院长担任审判人员的,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
-
谁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查委员会决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4-09-13在案件的侦查环节中,若涉案人员或其法定代表人请求公安机关负责人予以回避,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自身主动请求回避,此时应由所在地区同等级别的人民检察院内设的检察委员会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并根据大多数委员所持有的观点来做出最终的决定。而在案件的审查起诉阶段,如果当事人或其法定代表人请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回避,或者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自己主动提出回避,那么同样需要由人民检察院内部的检察委员会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
劳动调解委员会回避的合法程序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25劳动调解委员会回避的情形:(1)是劳动争议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2)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3)与劳动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平调解。
-
审判委员会成员的回避申请应当向谁提出?是院长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09法律没有规定审判委员会成员在案件中需要回避的,只是规定了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
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商标注册案件中的回避制度重庆在线咨询 2021-08-0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依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申请商标评审人员回避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办理,并说明理由。 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将商标评审人员及时以书面形式告知有关当事人。 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依据《商标法实施条例》和《规则》的相关规定对商标评审人员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在被告知商标评审人员后15日内提出。期限届满后,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