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州新冠疫苗怎么预约接种
1、打开微信,点击最上方的搜索图标;
2、接着点击“服务”;
3、在“疫情服务”栏下点击“新冠疫苗预约”;
4、进入预约页面,在最上方将城市定位为“海南州”,选择预约渠道,点击“在线预约”;
5、在页面左上角选择接种区域,并选择接种机构;接着阅读温馨提示点击“确定”;
6、选择接种人、点击下方的立即预约;接着选择针次、接种日期并按照提示完成预约即可。
二、海南州新冠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1、接种医生询问您健康状况时,请如实告知相关信息;
2、属于严重过敏体质,既往注射其他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或初次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严禁接种本疫苗;
3、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或核酸、抗体检测阳性者;严重慢性病或幔性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者;患有惊厥、癫痫和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史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者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均不适合接种本疫苗;
4、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在接种后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者请暂缓接种;
5、接种前有任何不适者建议暂缓接种;
6、接种本疫苗后接种者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7、由于个体差异,极少人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遇如心慌胸闷、气促气喘、头疼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接种医生,并到医院就诊;
8、接种当日避免注射部位沾水并注意局部卫生,以防诱发皮肤感染;
9、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不要剧烈运动。
三、海南州新冠疫苗接种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并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建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动态调整机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报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并公布。
第四十五条: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接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有接种禁忌不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如实记录提出医学建议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的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 更多>
-
新冠疫苗接种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1-12-14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针对既往感染者何时能接种新冠疫苗、18岁以下人群及孕期女性能否接种新冠疫苗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
预防接种后需做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021、根据民法典规定,科研机构为研制新药或者发展新的预防、治疗方法,应当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并经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后,向受试者告知目的、风险等详细情况,经其书面同意。 2、因此,经过受试者口头同意后,不能进行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应受试者书面同意后才可以进行。
-
新冠疫苗接种异常补偿标准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9国家没有统一规定。依靠商业保险进行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是国际上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但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统一规定。市于2016年始,推出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项目试点工作,从政府支付补偿金转变为购买社会服务,由财政买单,出钱为百姓买商业疫苗险。详见《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
-
劳动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3-02-11用人单位不能强制劳动者接种新冠疫苗。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下称《疫苗管理法》)第二条之规定,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疫苗管理法》规定,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义务。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
-
拒绝接种新冠疫苗劳动关系应如何解除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71、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拒绝接种新冠疫苗解除劳动关系。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规定,只有免疫规划疫苗,居民才有按国家和政府要求接种的义务。截至目前,国家医药总局、新华社等多次强调“强制接种新冠疫苗不可取”,未将新冠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范围。另外,从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看,也无居民须强制接种新冠疫苗的法律依据。因此,劳动者拒绝接种新冠疫苗不能成为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合法正当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