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的合同不公平的,可以提出撤销请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的签订应当按照公平平等的原则进行协商,双方达成协议后才能具有法律效力。具体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明显不公平的合同。明显不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利用优势或者对方经验不足,在订立合同时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合同。
签订了可撤销合同如何处理
如果已经因欺诈、胁迫等原因与他人签订了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合同,可以有以下两种选择:
1、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或变更该合同。
撤销一般是指全部撤销,但如果撤销不合理的部分并不影响整个合同效力的,也可以只部分撤销,而对剩余部分继续履行,被撤销的条款则视为合同没有约定。变更是对合同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改,然后按修改后的条款继续履行。在变更和撤销之间,变更有优先地位,如果当事人只要求变更,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自行作出撤销合同的裁判。
上述撤销和变更的权利合称为撤销权,根据民法典54条的规定,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合同双方都有撤销权,而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只有受害方有撤销权。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必须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就不得再要求对合同进行撤销或变更,只能履行合同。请朋友们注意这一年是不变期间,不象普通诉讼时效一样可以中止、中断或延长,因此,如果发现撤销事由,朋友们应尽快行使撤销权。
2、不行使撤销权,照常履行合同。
一般情况下,履行可撤销合同会给我们造成损失,但商场无绝对,因行情变幻,有时履行合同反而对我们有利,这时我们自然可以选择履行合同。新民法典把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从无效事由转为可撤销事由,并且规定只有受害方有撤销权,就是考虑了“反而有利”的可能,否则的话,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加害者就可以通过“自首”方式避免损失,法律反而保护了加害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合同签订失败:公司应如何应对?
52人看过
-
面对签订不公平合同,你需要了解的应对策略。
208人看过
-
面对不平等合同应如何应对
142人看过
-
如何协商签订显失公平合同
339人看过
-
合同签订后对方不支付款项应如何应对
315人看过
-
签订的合同不公平有效吗?
192人看过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针对犯罪较轻的,可免除处罚。如果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犯罪分子,若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核查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 更多>
-
在签订一份明显不公平的合同后,如何应对?香港在线咨询 2024-11-05在合同中存在不平等待遇问题时,当事人可以寻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帮助来撤回不平等的条款,甚至可以直接主张这些条款没有法律效力。关于民事行为的平等性,其判断基准应该是该行为建立时的实际状况,这意味着不平等的合同通常会表现出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经济利益上的严重失衡以及对公平合理原则的违反。合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共识,只有在依法成立后才能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如果
-
如何签订租房合同不平等?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11签订不平等租房合同,如当中的格式条款符合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等无效条件,那么该条款无效。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 (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第四百九十
-
如何处理发现签订的合同不公平的情况?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当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时,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此外,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当事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解除合同。
-
签订的合同不公平有效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9签订的合同不公平的可以提出请求撤销,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对于合同的签订应当在公平平等的原则来进行协商,并由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可以具备法律效力,具体情况应当结合实际来进行认定。
-
合同签订后对方违约,如何应对?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16在签署合同后,如果对方违反合同条款,首先需要依据合同条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具体的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先行协商以寻求妥善解决方案。在初步阶段,我们应该积极与对方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履行合同义务或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我们可以向违约方发出书面通知,详细阐述违约事实并请求赔偿损失。二是通过调解或仲裁解决争议。当双方无法在协商层面达成协议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