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与“网络实名制”的关系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9 10:30:28 264 人看过

在“网络实名制“问题上,存在的宪法层面上的两大”困惑“则当属人们所普遍倾心关注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保护”。因此,两者与“网络实名制“的关系问题则顺理成章的成为笔者所要探讨的宪法层面上的关键性问题。

(1)“言论自由”与“网络实名制”之关系探讨

言论上的“自由”是“虚拟”的网络世界所给予人们的最大的“实惠”,但同时其也扮演着“滋生犯罪及道德问题的温床”的角色。事无巨细,均具两面性,“虚拟”的网络世界也概莫能外。

“言论自由”乃宪法上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也是标识政治昌盛、国家长治久安的体征之一。“广开言路”亦是古代历朝历代君王追求国富民强的惯用政策之一,历史上的正、反事例便是其最强有力的说明,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秦*皇统治时期的“焚书坑儒”。但事实也同时证明:任何“自由”并非无所“顾忌”,包括“言论自由”在内必须遵循一定的导向,且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内,否则,则为“假”自由。一味地放任每一个人自由地表达自己,并不能带来社会中各种成员获得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机会。[1](p3)因此,以牺牲他人的“自由”而换来的“自由”永远为“非”。本质上,“虚拟”的网络世界所给予人们的乃是更为广泛的“话语权”,但与此同时,“话语权”的滥用也造就了“虚拟”的网络世界“糟糕”的一面。“网络实名制”适时而出,虽不能为其戴上“十全十美”的“皇冠”,但亦不能急于给其扣上限制“言论自由”的“大帽子”。因为,其所要约束或管制的乃“非”自由,而不是“真”自由。所以,正确评判“言论自由”与“网络实名制”的关系问题其理性进路也就在于此。

(2)“隐私权保护”与“网络实名制”之关系分析

“隐私权保护”是“网络实名制”所涉且人们密切关注的另一宪法性问题。对此,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其支持率如下:“保护隐私权的占70%;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占10%;网络管理者实行网络实名制,普通网民不实行的占10%;视情况而定的占10%”。[2]

无论是单独的“网络实名制”,亦或“隐私权保护”与“网络实名制”的优先选择,“网络实名制”永远处于“低谷”,是“不甚受欢迎”的。的确,“网络实名制”将人们“虚拟”的“无限自由”局限于“有限空间”之内,人们做此反应无可厚非,但就此认定“网络实名制”有碍“隐私权保护”未免过于武断。笔者认为,“网络实名制”不但不妨碍“隐私权保护”,且有助于“隐私权保护”:一方面有关网民隐私权保护问题,“网络实名制”具体操作上实行“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网民在前台的任何言论及行为对非网络管理者而言均具“虚拟性”,其隐私权保护并未遭受破坏,此外,有关网民对网络管理者行为的担忧,对此,其存在认识误区:将网络管理者视为窥窃他人隐私的职业“杀手”,在此,笔者要为其“正名”:网络管理者犹如“电子警察”,是人们权利的“守护者”,而非“入侵者”;另一方面有关他人隐私权保护问题,对此,“艳照门”与“韩国女星崔*实之死”两事件最具说服力,无论两者“爆料”事实真实与否,均涉及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网络实名制”应运而生,对他人隐私权保护无疑是一种福音、一种助推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9日 02: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实名制相关文章
  • 诽谤罪和网络言论自由的区分是什么
    诽谤罪和网络言论自由的区分是前者是属于犯罪行为,后者的话是属于合法的行为。诽谤罪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
    2023-03-30
    464人看过
  • 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摘要:目前互联网上言论自由的乱用,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信息时代里个人数据的准确使用不仅关系到竞争胜负,而且急需法律规范。本文论述了隐私权的产生、隐私权的含义及其与言论自由的法律适用关系等方面,着重阐述了互联网条件下应规范网络立法,在加强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基础上保障言论自由,并提出相关建议。网络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取得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促进社会进步、保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为其创造利润的机会,站在开发和利用信息最前沿的网站经营者们已经把他们的目光转向了在线个人信息,这里可以将此信息称为个人数据。英国1998年《数据保护法》对此作了一个较全面的界定:“个人数据是指有关一个活着的自然人的数据组合,通过这些数据或者这些数据和使用者已经或将要占有的其它信息的结合可以辨识该人,个人数据还包括有关该人的任何观点的表述以及在涉及到该人时数据使用
    2023-04-29
    387人看过
  • 公民有言论自由
    计划生育
    公民有言论自由。有明确规定,中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如下: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公民有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5、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除以上五方面基本义务外,公民还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6、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7、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8、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
    2023-08-11
    386人看过
  • 法院如何平衡商业信誉和言论自由的关系?
    诋毁商业信誉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的,既遂法院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的商业信誉的降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产生的故意行为。诋毁商业信誉的成立条件是什么?诋毁商业信誉的成立条件是: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侵犯了商业信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3-07-06
    324人看过
  • 公民言论自由与构成犯罪的界限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显然包括网络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并不是指自言自语的自由,或者夫妻二人窃窃私语的自由,而是指公开发表言论的自由。由于宪法规定了言论自由,所以,有人习惯于认为,言论不可能构成犯罪,以言治罪的做法,侵害了公民宪法权利。但是,言论自由权不是随意讲话的权利,不是自由看电视的权利,也不是你的话不遭人恨的权利。实际上,就像其他受宪法保护的权利一样,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是依背景而定和有条件的,规定了人类想象力可以企及的各种可能性。换言之,虽然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发表言论却又可能构成犯罪。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发表某种言论却又可能构成犯罪。如何划定其中的边界,是古老的话题。根据宪法与刑法的关系,以及言论的社会价值与刑法的具体规定,可以将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分为四类进行讨论:第一类:是宪法不保护且刑法所禁止的言
    2023-06-11
    384人看过
  • 诽谤罪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是怎样的
    诽谤罪对于不当言论而言,实际上是一种必要的法规约束手段,而非对正当的言论自由进行过度的抑制。设置诽谤罪的初衷在于努力达成公众使用言论自由的权利与维护他人名誉权益之间的平衡。公众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必须确保其行为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善意性。若是有人恶意虚构无中生有的事实,并将之广为传播,从而对他人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那么该人恐怕就会触犯诽谤罪。在判断某一言论是否构成诽谤罪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言论本身的真实性及其传播者的主观恶意程度。若言论所依据的事实是真实的,或者是出于善意的批评或监督目的,即使可能对他人的名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不应该被判定为诽谤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4-07-28
    120人看过
  • 实行网络实名制的益处
    (一)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24日发布了《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通过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的状况也呈现出了上升的态势。网络本身具有网民数量庞大、匿名性等多种特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也就有很多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传播淫秽、暴力等信息内容,或是进行网络诈骗等不法活动,而侦破此类案件则较为困难。另外,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在BBS、网络社区型的公共网络空间里,会形成很多人身攻击、随意谩骂的帖子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很多网络游戏目前还没有实行网络实名登记制度,会造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出现,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而如果实行网络实名制,以上的很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对于网上传播淫秽、暴力内
    2023-05-05
    109人看过
  • 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性主要体现哪里
    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性主要体现在:1、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进行反对政府、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定的煽动行为;2、不得损害社会整体利益;3、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4、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披露商业秘密。《宪法》第三十五条
    2022-02-06
    449人看过
  • 网络舆论监督的实践与创新
    以下是如何进行网络舆论监督的方法:要对网络舆论监督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不断规范和引导,规范和完善,建立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和途径,使互联网成为实现政治民主、建设政治文明的最佳手段。网络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和评价。它的形成取决于互联网的各种功能。网络舆论监督谨防侵犯隐私权从网民参与调查云南“躲猫猫”事件,到抽“天价烟”的周*耕被判刑……网络舆论监督在揭露渎职腐败行为、谴责道德缺失现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舆论监督也应依法进行,网络调查不能取代政府和司法部门对事件的调查处理。”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日前表示。随意个人道德审判超出正常监督范畴“正当的舆论监督,对于促进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公权力正当行使具有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肯定地说。这位负责人称,一些网民出于
    2023-07-11
    295人看过
  • 侮辱罪的适用是否受到言论自由的限制?
    没有指向性的,没法认定。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侮辱罪和强制侮辱罪的量刑依据一样吗侮辱罪和强制侮辱罪的量刑依据是不一样的,侮辱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强制侮辱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从重处罚。《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强制猥亵、侮辱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中华
    2023-07-06
    251人看过
  • 推网络域名实名制防网络犯罪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的得力帮手,网络安全问题也显得越发重要。积极推广域名实名制正成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近日,来自铁路部门的一则消息引发了网民的极大关注:自11月20日起,全国铁路所有Z字头列车实行网络售票,旅客登录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即可便捷购票。针对有部分媒体反映称,目前的网购系统并不验证旅客的身份信息,可能造成黄牛上网抢票的问题。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尽快扩大车票实名制实行范围,年底前将实名制购票范围扩大到主要线路和列车。记者在随机采访时发现,尽管很多人认为,实名制使购买火车票的过程变得较为繁琐,但从对黄牛倒票等违法行为的抑制上来讲,确实较实名制以前有了很大改进。无独有偶,除了铁路部门积极推行的火车票实名制以外,医院挂号、手机卡等先后实施的实名制,对普通网民而言,早已不算是新鲜事物。随着互联网功能趋于多样化、应用趋于多元化,网络中衍生出众多钓鱼、诈骗、虚假信息等现象,网络安
    2023-06-07
    500人看过
  • 婚恋网络实名制
    随着火车票、微博等实名制的推进,对实名制的焦躁情绪已经开始蔓延。而时下各种实名制正纷纷闯入我们的生活,加之不明真相的炒作谣传,一些企业的悲观论调,让本就对实名制云里雾里的人们更加糊里糊涂、人心惶惶。比如,实名婚恋网开创者百合网推行的婚恋实名制,它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它?首先要指出的是,婚恋实名制与实名制不是同一层面的事情,一个是出于对婚恋交友行为的保障,而另一个是出于对网络大环境的净化。借用时下网络流行语来说:这货不是微博实名制,这货不是火车票实名制,这货是婚恋实名制。说到婚恋,那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是一个建立在真实与真诚之上的社会行为,而在这样一个亟待真诚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要走得更近,则迫切需要一个介质去打破隔阂,应运而生的婚恋实名制就充当着这样的角色,它通过一种真实的信息互换,让双方的沟通更加顺畅且可靠。百合网的实名认证完全免费,用户仅需要提供身份证号及真实姓名
    2023-06-07
    110人看过
  • 我国对网络言论有哪些相关规定
    倘若同一条诽谤性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被点击或浏览的次数达到了五千次以上,亦或是被人转述了五百次以上;一旦对受害者或其身边亲近的人带来了诸如精神失常、自我伤害及自杀等的严重后果;或者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因为进行过相似的诽谤行为而受到过相应的行政处罚,再一次以同样的手法诽谤别人;以及出现了其他情况严重的情形;另外,如果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屡次尝试通过使用信息网络平台来进行恶意诽谤他人的活动并且未经处理,则诽谤性的消息在实际中的点击、浏览和转发次数会被累计计算并可能构成犯罪,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依法进行制裁和惩罚。《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4-08-04
    423人看过
  • 言论自由在宪法第几条
    言论自由在宪法第三十五条。宪法的基本原则如下: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人民主权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服务人民的利益;国家权力的行使和运用,必须符合宪法;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入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4、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
    2023-08-09
    15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实名制
    词条

    实名制是指在办理和进行某项业务时,提供真实的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或资料,填写真实的户籍姓名。 最初启用实名制,源自网瘾低龄化,继而开始试水。紧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虚拟身份的交易日益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实名制渐渐成为一项社会管理... 更多>

    #实名制
    相关咨询
    • 网络言论自由会不会是违法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1
      一、明确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边界的重要性 网络言论在反腐、维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很多网民在网上发表具有侮辱性的言论,损害他人名誉,在网上公开他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在良好网络伦理的基础上,法律限制言论不宜太严。法律的态度应该是:第一,对于政府的公共事务允许自由评价;第二,对于公众人物,凡是与其公职相关的事件,可以自由评论,不以诽谤追究。作为网民,则应自觉建立好的网络伦理基础。 二、网络言论自
    • 名誉权与网络言论自由应该怎样协调会比较好一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31
      名誉权与网络言论自由应该怎么协调会比较好一些?司法实践在规制此种冲突时,应该遵循利益平衡的原则,在民法没有对言论自由做出规定的当下,应按照宪法关于保护言论自由的精神,平衡网络言论自由和网络名誉权的关系。
    • 如何区别诽谤罪和网络言论自由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27
      诽谤罪和网络言论自由的区分是前者是属于犯罪行为,后者的话是属于合法的行为。从诽谤罪的客观方面来看的话,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且散布具体的虚构事实,而且这样的一种情况及足以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
    • 言论自由权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10
      所谓言论自由是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言论自由,指人们拥有私下或公开发表任何意见的权利,它不受非法侵害,不受恶法管制。言论自由包括充分的表达自由、创作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批评自由、接受或拒绝批评的自由、说错话的自由等等。言论自由具有普遍性,只要是人,就天生拥有,任何个人或团体均不得削减。言论自由也是普世价值,属于“基本权利”,是人类共同的底线。 言论自由的范围包括: (
    • 互联网上的言论表达自由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13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开始使用电子邮件(E-mail)、论坛(form)、电子布告版(BBS)、聊天室等工具来发表自己的言论。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人们在网上使用的大多是假名,所注册的个人信息也大多不是真实的。因此,很多网络使用者开始在网上发表一些政治性言论、开始在网上与陌生人进行交流等等。由此我们看到,一方面互联网有利于公民言论自由的更好实施,公民可以在网上为国家的方针政策献计献策,也可以对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