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遵守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有: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存在
暴力或威胁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行为时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
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为: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n(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n(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n(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n(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n(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n(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n(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需遵守法律规定
348人看过
-
解除劳动合同应遵守相应规定
252人看过
-
劳动关系解除法律规定与实务有关吗
52人看过
-
劳动关系相关法律法规中事实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406人看过
-
法律如何规定亲子关系的解除?
141人看过
-
如何确定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日期?法律怎么规定的?
488人看过
-
是否需要遵守劳动法规定继续履行劳动关系?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15若未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并非强制要求在岗。即便已递交辞呈且办理完毕离职相关手续,劳动合同虽暂未解约,劳动者亦无需继续出勤。然而,我们仍然强烈建议劳动者尽早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办理解除劳动关系事宜。原因在于,未能解除劳动合同可能会对劳动者寻找新雇主及签订新劳动合同时造成阻碍。例如,由于未解除的劳动合同,新雇主可能不愿与劳动者签订新劳动合同,从而影响职业生涯。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
-
如何解除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17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都可以终止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连续工作时间,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不满半年的按一个月计算,不满半年的按半个月计算。《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以上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
-
怀孕如何解除劳动关系法律依据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10怀孕员工,没有过错的情形下,单位不能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非过错性理由或经济性裁员为由与“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解除劳动关系。 这意味着,即使女职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在劳动者存有过错的情况下,合法的解除双方劳动关系。
-
自动离职解除劳动关系是如何回事,如何解除关系宁夏在线咨询 2023-07-20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有的职工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也有的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跳槽等均属自动离职范围。职工自动离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要求职工赔偿或交付违约金而发生的争议,称为自动离职争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关于职工擅自离职按自动离职处理发生争议处理范围的复函》(劳办字〔19
-
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多长时间解除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6如果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则确定劳动关系一般需要四十五日,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开始计算。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