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工伤民事纠纷如何处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4 16:40:13 367 人看过

人身损害赔偿提起诉诉。

按照法律规定,只有属于工伤事故范围的职工,才能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损害赔偿请求。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按这个标准,受伤的当事人的身份仍是学生而不是职工。所以,其在实习期间因工作造成的人身伤害,无法认定为工伤。可以就人身损害赔偿提起诉诉。

实习生工伤认定

实习期间工伤认定依据

根据我国2011年1月1日实行的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一般包括因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以下情形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前提条件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是两个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同时还得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负伤、致残或者死亡。事故伤害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等类似伤害。】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是指非工作时间内,具体讲是开工前或收工后的一段时间,譬如上班时间为9点到12点然后又14点到18点结束一天的工作,但是职工提前在8点30分到岗或者下班后做完收尾工作时间到

18点半等等,均可以认定为“工作时间前后”,但是有一点则特别重要,其目的必须是从事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比如为启动机器做准备工作,或者关闭机器后收拾与工作有关的机器、工具等。】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必须同时具备,并且必须是在履行本职工作,这里受到的伤害是“非工作原因”,是来自本单位或者外界的

“暴力、意外等”所致。打比方,有人在职工履行工作职责的时候蓄意对职工进行打击报复,对其人身进行直接攻击,致使职工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等。】

(四)患职业病的。【即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因工外出期间”含因工出差以及因工临时外出办理业务等,同时必须是在发生事故时正在履行工作职责,即因工作原因外出,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时下落不明。】

(六)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事故的,亦可认定为工伤。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最高院关于工伤认定的司法解释(2014年9月1日起施行)【“上下班途中”指从居住的住所到工作区域之间的必经路途,必要时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还应该增加关于非法驾驶的问题,这种问题一般驾驶二轮摩托车居多,对于非法驾驶(无证驾驶的)的,达到交通肇事程度的,不予认定工伤。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这是一条法律上的兜底条款规定,由于工伤事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仅需要专门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范性强制性规定,也需其他法律法规做出相应调整,对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也应当纳入本条例调整的工伤范畴中。】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同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两个条件须同时具备:“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是指:

1、职工突发与工作无关的疾病导致死亡。如果是与工作有关的疾病而导致死亡,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认定工伤。

2、在工作岗位上突发与工作无关并没有导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是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为工伤。】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工致残,已取得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针对转业军人的保护,军人在战斗中或者在履行职责中负伤致残,依据《革命伤残军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条件》之规定,军人伤残对于经有关部门评残,取得伤残军人证的退伍军人,如果在用人单位旧病复发,视同为工伤。这主要考虑到革命军人为国家利益已经付出代价,为切实保障革命军人的利益而做出这样的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故意犯罪;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13日 09: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工伤损害赔偿相关文章
  • 实习生因工伤赔偿引纠纷
    刘明(化名)系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为使刘明得到实践工作经验,学校经信函与A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联系,该公司表示同意接收刘明到公司进行实践操作。2005年1月,该公司与刘明签订了一份临时劳动合同。6月14日,刘明在A公司车间进行车床工作时不慎受伤,致使左手缺失。7月27日,A公司与刘明就工伤事宜以私了的方式,达成了赔偿协议,约定A有限责任公司对刘明因工伤事故致残所造成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假肢安装及维护费、工伤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二次手术所需的费用等予以一次性补偿人民币97000元,不得反悔。当即,刘明及其父亲、所在学校的校长及带队老师、A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均在该协议上签了字,当地法律服务所为该协议出具了见证书。此后,A公司即按协议向刘明给付了97000元的赔偿款,刘明也离开A有限责任公司回当地老家。2005年8月24日,刘明向当地劳动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
    2023-06-08
    338人看过
  • 农民工工伤纠纷如何处理
    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或协商解决。如果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问题产生争议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解决争议。一、去劳动局投诉要不要钱劳动者到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或者申请劳动仲裁,是不需要交钱的。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单位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可以不仲裁直接起诉吗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相对于诉讼程序具有前置性,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如果不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直接提起诉
    2023-03-23
    225人看过
  • 发生工伤如何处理工伤纠纷
    一、发生工伤如何处理工伤纠纷1、双方协商解决。2、调解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自愿申请调解委员会调解。3、仲裁解决。可自发生劳动争议之日起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4、诉讼解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对于工伤如何处理1、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提起复议或行政诉讼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
    2023-06-16
    136人看过
  • 工伤赔偿的民事纠纷如何处理
    一、工伤赔偿的民事纠纷如何处理1、协商赔偿:工伤赔偿纠纷发生后,可与使用者协商赔偿。2、申请调解:如果与用人单位协商不成赔偿事宜,可以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3、劳动仲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也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提起劳动仲裁,首先应该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在工伤发生后30天内不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职工可以在工伤发生后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工作认定后,申请劳动力认定,确定障碍等级。有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再申请劳动仲裁。4、提起诉讼: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向二审法院上诉。二、工伤赔偿项目有哪些1、工伤医疗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如治疗费、挂号费、药费、住院费用和康复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住院伙食补助、交通费、护理费以及到外地就医的食宿费由用人单位报销。2、停工留薪期待遇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治疗工伤期间,由用人单
    2023-06-16
    459人看过
  • 在实习期工伤如何处理?
    由于实习学生不具有成为劳动者的资格,所以即使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有实习协议,他们之间也不能成立劳动关系。那实习学生在工作期间发生的工伤就不能按照工伤待遇进行赔偿,而只能按一般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处理。首先,公司与实习生之间并无身份隶属关系。学生实习期间,虽身处实习单位,但目的是把课堂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实际运用能力,属课堂教学的延伸,其身份仍然是学生,仍为学校所管理,是在执行学校的安排。公司仅仅是根据学校要求,提供实习场所、环境、条件。其次,实习生不应属于劳动者。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其中并不包括实习生。甚至其第12条已明确指出:“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实习学生不具备工伤保险赔偿的主体资格,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因为《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2023-06-21
    473人看过
  • 发生了工伤事故纠纷如何处理
    一、发生了工伤事故纠纷如何处理1、申请调解。发生工伤事故赔偿纠纷,若协商不成可以申请调解。2、劳动仲裁程序。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则可以依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3、诉讼。对劳动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二、职工与用人单位的主张不一致,如何处理?《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这样规定,主要考虑在劳动关系中,单位处于管理者的地位,职工对单位具有依附性和从属性。与职工有关的各种文书、文件是由用人单位拟定并保管的,工伤认定中的纠纷,往往涉及这些材料的举证。如果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那么职工个人的许多主张,都不太可能得到充
    2023-06-16
    157人看过
换一批
#损害赔偿类别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工伤损害赔偿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职业病,雇主应依法承担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赔偿。 工伤损害赔偿标准包括误工费,被抚养人的生活费用,住院的伙食补助费,住宿费以及护理费等合理的费用。... 更多>

    #工伤损害赔偿
    相关咨询
    • 实习学生工伤应如何处理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3
      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工伤这一概念。工伤的适用范围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劳动关系,实习期学生与单位之间是劳务关系,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要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 唐唐同志与实习生纠纷如何处理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13
      1、工作同事,因为工作原因,发生纠纷,都有责任;2、二唐为老同志,应该关系爱护实习生,不应该因为工作争吵;实习生应该认真工作,不应该因为工作和老同志争吵;3、二唐不让下班不对,实习生也不应该硬闯;4、各方互有伤害,按照实际损失互相赔偿,张可以要求唐赔偿实际损失,唐的512.5元,如果是实际合理的损失,张应该赔偿;关于唐的“美容修复费用”不是合理必须的不予赔偿。5、公司没有责任;批评教育双方是正确的
    • 工伤民事纠纷如何处理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26
      工伤赔偿纠纷的处理程序:1、双方协商解决。2、调解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自愿申请调解委员会调解。3、仲裁解决。可自发生劳动争议之日起一年内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4、诉讼解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书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事故的损害赔偿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工伤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必须具备以下要件:职工与企业或雇主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包
    • 实习生的工资纠纷怎么处理?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1
      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醒大学生朋友:由于在校大学生没有毕业,还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具有就业资格的劳动者,因此他们在实习或打工期间发生的劳动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范畴。只能去法院申请民事诉讼。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怎么维权: 1、实习期内实习时间的约定。可约定每日不超过8小时,如确因特殊情况超过8小时的,实习单位应参照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向实习生支付报酬。 2、实习期间实习报酬的约定。约定实习期内实习单位每月向实
    • 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工伤如何处理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23
      我国《劳动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对象必须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合法劳动关系的职工。学生到校外实习,其学生的身份没有改变。因此,在实习期间遭受的伤害,依法不能按工伤待遇来处理,但可与公司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法处理,可诉请法院裁决。劳动者在工作或视同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了对人身的侵害,为了鉴定该侵害的主体而对过程进行的定性的行为。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一般由劳动行政部门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