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可以取保候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也不例外,不过,在实际执行中,一般是在37天内,也就是说,依据法律规定,如涉案情节较轻,公安可以决定取保,否则,公安可以最迟在刑拘嫌疑人30天时向检察机关报捕,如果不能被批捕,则也可以取保,家属及律师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由办案机关视情况决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能不能适用缓刑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符合缓刑条件的,能适用缓刑。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
无息吸收存款能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58人看过
-
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否立案侦查
58人看过
-
立案规定:吸收公众存款罪
485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后是否能够减轻罪名
326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罚金标准是什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标准是什么
381人看过
-
最高院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司法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构成要件
257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可以判多少年,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标准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26一、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实施第二十八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
-
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可以获得什么处罚甘肃在线咨询 2023-09-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
-
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五十人能立案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08是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仅需要从公众数量上判断,还需要从吸收数额及造成损失等情形进行判断。单纯吸收公众存款五十人,无法判断是否构成犯罪。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单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需要符合下列条件: 1、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吸收公众存款。 2、向社会公众,即不特定的人吸收公众存款。(向特定的人吸收存款的,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100万以上的,或者非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是否构成犯罪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7主要应从以下三个因素来考虑: 1、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大小。如果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较小的,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依照本法第13条的规定,不构成犯罪。 2、是否出于故意。如果不是出于故意实施的,不构成犯罪。 3、是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未违反了法律、法规规定的,不构成犯罪。如行为人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幅度内提高利率,吸收公众存款的,不构成犯罪。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达到多少才能立案浙江在线咨询 2023-07-2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