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属于诈骗行为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为支持生产,鼓励出口,使有限的资金增值,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有时也要根据经济合同发放贷款,有些犯罪分子伪造或使用虚假的出口合同或者其他短期内产比很好效益的经济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所谓证明文件是指担保函、存款证明等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所需要的文件。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这里的产权证明,是指能够证明行为人对房屋等不动产或者汽车、货币、可随时兑付的票据等动产具有所有权的一切文件。5、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这出的“其他方法”是指伪造单位公章、印鉴骗贷的;以假货币为抵押骗贷的;先借贷后采用欺诈手段拒不还贷的等情况。
二、怎么认定贷款诈骗罪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本罪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所谓虚构事实,是指编造客观上不存在的事实,以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信任;所谓隐瞒真相,是指有意掩盖客观存在的某些事实,使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产生错觉。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信用卡套现是属于诈骗行为吗
信用卡套现不属于诈骗行为。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信用卡套现行为违反了信用卡的使用规则,一经发卡行发现,发卡行有权降低持卡人的信用额度,要求持卡人及时偿还欠款;
2、如果持卡人在套现后,按期还款,并不会构成犯罪;
3、如果信用卡的持卡人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能力,仍恶意套现信用卡,逾期还款后,经银行催告,持卡人仍未在限定的期限内还款的,则构成信用卡诈骗。如果套现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应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哪些诈骗行为的属于网络诈骗罪
136人看过
-
哪些行为属于金融凭证诈骗罪?
117人看过
-
什么属于诈骗行为诈骗行为有那些安案件
206人看过
-
哪些行为属于婚姻诈骗如何判断
341人看过
-
2024骗婚行为属于诈骗吗?
240人看过
-
保险诈骗罪如何量刑,哪些行为属于保险诈骗
258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哪些行为属于集资诈骗行为,这些行为属于集资诈骗行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29以下情形属于集资诈骗: 1、席卷集资逃跑; 2、挥霍集资,使集资客观上无法返还; 3、使用集资进行非法犯罪活动,导致集资无法返还; 4、有其他欺诈行为,拒绝退还集资,或者导致集资无法退还。
-
建筑行业中哪些行为属于诈骗罪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8中哪些行为属于诈骗罪,可以从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的状态以及量刑来理解,根据刑法学理论以及实践。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要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上实施了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的行为。令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处分财产,侵害的客体是财务。
-
我国哪些行为属于网络诈骗罪海南在线咨询 2023-11-19网络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现实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都能在网络得到体现,就网络诈骗犯罪所侵犯的一般客体而言,自然是为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人所侵犯的一切社会关系。
-
哪些行为属于金融凭证诈骗罪?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08利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银行结算凭证进行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犯有金融凭证诈骗罪。(一)个人进行金融凭证诈骗,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二)单位进行金融凭证诈骗,金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五十二条。
-
属于诈骗行为的情形都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08诈骗情节严重的情形有: 1、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2、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3、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