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销售是否构成欺诈
二次销售违法,这种行为属于欺诈,可以申请商家退换,并投诉他损害消费者利益。如果不存在欺诈或故意隐瞒产品质量问题的情况下,在产品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二次销售是不会构成欺诈的。根据法律规定,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二次销售怎么投诉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等途径。
三、二次销售怎么赔偿
商品二次销售的,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汽车销售构成欺诈的情形
453人看过
-
手机销售中以旧充新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188人看过
-
销售成本欺诈的目的是什么
345人看过
-
缺斤少两是否构成欺诈
316人看过
-
抵押给银行的房屋再出售是否构成欺诈
61人看过
-
虚假承诺是否构成欺诈
193人看过
-
销售来历不明车辆是否构成欺诈合同无效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04销售来历不明的车辆,如果销售者有欺诈行为,且主观上知道其销售的车辆来源与开具发票单位不符,且车辆无合法来源,但未如实告知消费者,以致消费者基于错误信息表达意思的,应认定销售者构成消费欺诈。
-
销售欺诈,销售欺诈怎么处罚,销售欺诈处理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18《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是为制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的欺诈消费者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消费者受到欺诈,首先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3/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4/5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
-
诈骗是否构成价格欺诈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7标价欺骗消费者没成交也算欺诈 市民在一些购物过程中,明明发现商场的标价形式有欺骗之嫌,但是投诉了,商家只能是改正,很难得到处罚,因为没有发生交易行为。国家发改委新的解释意见表示,“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是指该行为不论是否形成交易结果均构成价格欺诈行为。 而馈赠物品或者服务标示价格(或价值)的,应当真实明确;不如实标示
-
新车合格证和新车实际车不符是欺诈吗?是否构成欺诈,是否构成欺诈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08依据国家发改委及公安部的规定,合格证上的信息应当与车的实际状况及合格证信息核查数据库的数据相一致,如果合格证信息不一致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是不予注册登记的。出现此种情况,消费者可以要求销售商或者生产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更正或补传车辆信息,在规定的期限内如果更正不了的,销售商或生产企业应当收回已销售的车辆并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即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车并要求赔偿。是否构成欺诈要看销售商或生产企业是否有主观
-
物业拿抵押房出售到底是否构成欺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05业主拿抵押房出售,如果在签订合同前并未告知这一事实,可能会被认定为存在欺诈行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