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合同是职工在离职时,单位出具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一般都是由单位开具,然后到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进行盖章办理注销的手续。如过逾期没有交,还需要按照办公室的要求提供相关的公章证明材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应该要出具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证明,并且还要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劳动者应该要按照双方的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该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应该要在工作交接时支付。
离职时单位没有开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怎么办
劳动者没有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建议劳动者与公司人事部协商解决,按规定办理离职手续,拿到离职证明,才能终止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又称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是用人单位规避用工风险的一种证明材料。为了避免日后与劳动者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可以以此作为自己行为合法性的证明材料。
若用人单位拒绝开具此证明的,可以向劳动部门进行举报投诉,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第八十九条【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
与前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有证明?
373人看过
-
是否需要提供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来解雇员工?
126人看过
-
提前解除合同通知是否可以证明解除劳动关系
50人看过
-
(3) 解除合同所需证据:公司是否需要提供劳动合同证明?
235人看过
-
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是否要签明和盖章
352人看过
-
解除合同前,劳动者是否需要提前通知30天?
109人看过
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终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终止劳动合同;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 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保,没有签订合同,可以随时辞职。... 更多>
-
没有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能提取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6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以下条件: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在离休、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职工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时,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储存余额抵冲;在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职工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以提取死亡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中的储存余额,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同时作销户处理。
-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4-23离职后,公司要出具离职证明。 离职证明是证明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凭据,也是劳动者申领失业保险金的重要资料。 《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规定:“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
-
犯罪的前提是否要解除劳动合同四川在线咨询 2023-09-11过失犯罪不是必须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自助决定是否合法解除劳动合同,而至于解不解除需要看用人单位的安排。法律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过失犯罪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
劳务合同解除是否要提前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24劳务合同可以提前解除,如果出现当事人事先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解除事由的,可以提前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的,提前三日通知即可。
-
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不开具双方证明是否合法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1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又不开具书面离职证明,用人单位需要举证证明已经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向劳动者出具了书面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如果未开具,用人单位无法出具相关的签收记录等。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而且不给劳动者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劳动者可以到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可以追究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