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适用平等原则如下:
1、任何人犯罪,都应当受到刑法的追究;
2、任何不得享有超越刑法规定的特权;
3、对一切犯罪行为,用一律平等适用刑法,定罪量刑时不得印犯罪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职业状况、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的差异而有所区别;
4、任何受到犯罪侵害,都应受到刑法的保护;
5、不同被害人的同等权益,应受到刑法的同样保护。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所追求的不只是多数人或绝大多数人在刑法面前的平等,而是一切人、任何人在刑法面前的平等。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平等地保护法益。其次,平等地认定犯罪。再次,平等地裁量刑罚。最后,平等地执行刑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
【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六条
【属地管辖】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
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刑法适用年龄是什么
一、刑法适用年龄是什么
1、刑法适用年龄包括:
(1)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从宽】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二、未成年人案件审理的保护规定是什么
1、法庭审理不公开的原则。相关法律明确规定,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对未成年人案件的资料保护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材料。为此我国为了教育保护未成年人适应未成年的特点,健全了一套不同于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
3、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
公平原则与平等原则的适用范围有何不同
496人看过
-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499人看过
-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
277人看过
-
民法平等原则的内容以及民法平等原则的含义
63人看过
-
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以及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区别
188人看过
-
平等权-基本原则
209人看过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是指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应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所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平等地适用刑法,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这一原则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平等适用刑法原则要求在定罪、量刑、行刑等各个阶段都要贯彻平等原... 更多>
-
-
违背“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11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而现实的情况是: (1)最高人民法院将死刑核准权下放给高级人民法院行使,并不包括外国人犯罪的案件。凡是外国人犯罪应判处死刑的,仍然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而中国人犯罪的案件,一般只须由高级法院核准后就可处决。换句话说,对于外国人判处死刑须特别慎
-
群众呼声是否能适用动摇平等原则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17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刑法也是如此,这个原则没有错误,不需改变,不容改变,群众呼声未必都正确。你说的群众有多少人,他们想要回到什么社会
-
-
什么是等价有偿, 适用等价有偿原则, 适用此原则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04等价有偿指民事主体在实施转移财产等的民事活动中要实行等价交换,取得一项权利应当向对方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得无偿占有、剥夺他方的财产,不得非法侵害他方的利益;在造成他方损害的时候,应当等价有偿。等价有偿原则是公平原则在财产性质的民事活动中的体现,是指民事主体在实施转移财产等的民事活动中要实行等价交换,取得一项权利应当向对方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得无偿占有、剥夺他方的财产,不得非法侵害他方的利益;在造成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