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你在现场看房时掉进了什么陷阱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8 08:01:08 328 人看过

在楼盘现场,当售楼人员告诉你楼盘有增值优惠活动并催促你交定金时,你一定要小心,因为你对后期的楼盘感到满意,成交还可以。如果您因各种原因未能达成购房协议,如果您愿意接受,您的定金将不予接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拿不回来,但很多纠纷是不可避免的。开发商对这种退押金很熟悉。他们可以列出很多理由和规则,让你怀疑你的生活。因此,在现场交纳定金前,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定金合同,尤其要注意开发商玩定金、定金等文字游戏,避免定金陷阱。第二,中国有一种被称为“跟风”的消费心理。人多的地方,总觉得有好事。他们认为很多人喜欢的东西并不坏。每一批能迅速售罄的楼盘,都必须是高质量的。房地产就是要利用这种消费心理来对症下药,策划火爆抢房的紧张气氛。要把看房人聚集在一起抢房子,就得排起长队,或者五六户人家挤在一起要同一套房,为了能买到好房子,一些有购房需求的购房者会争先恐后地去拿,并上当开发商的圈套。你以为现场人多,却不知道有多少是房地产信托,又有多少只是路人?人越多,你就越需要冷静。注意与一些看似兴奋的购房者交谈,你很快就能从他们是否熟悉房地产、购房目的是否可信中辨别出他们是否是真正的竞争对手。第三,住房面积无疑是购房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样板房的使用往往特别注重装饰效果,使房子显得很大,给看房的人造成错觉,所以可以考虑看看未装修的房子作为参考!

第四,开发商的美誉度

如果楼盘不在一期,你可以在网上查看前期入住业主的评估情况,或者走访问问自己,那些都是真实的声音。或者在网上搜索,看看是否有其他房地产开发商的维权帖!

5。开发商的五证

开发商必须有这五证才有资格卖房!五种证书包括:1。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3。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5日 03: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样板房相关文章
  • 在明律师:拆迁补偿协议里的陷阱,你掉进去了吗?
    对于被拆迁人来说,一纸拆迁补偿协议决定着他后半辈子的基本生活。但对于拆迁方来说,拆迁补偿协议里的内容直接决定着拆迁方相关单位现下的政绩及经济效益。大多被拆迁人仅仅只是求一个合理、公平的补偿款,而拆迁方却是尽最大可能压低补偿款。在这样的角逐下,拆迁方必然会在拆迁补偿协议里埋下各种伏笔,至于被拆迁人能不能跳出圈套,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如果被拆迁人能规避拆迁补偿协议的各种风险,是能提高拆迁补偿款的。那在这拆迁补偿协议里,会有哪些陷阱,需要被拆迁人警惕呢?下面由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专业拆迁律师来为您讲解这拆迁补偿协议里的陷阱,各位被拆迁人可得当心,别掉进去了。陷阱一:协议内容模糊,约定不明确因为补偿协议直接涉及补偿的最终数额,对于被拆迁人来说,协议条款应该明确、具体。这里的明确、具体应该明确到具体的补偿方式、补偿期限和补偿价的具体额度等。再者,补偿协议相当于合同,应该有相应的违约责任承担的约定。而在
    2023-04-18
    274人看过
  • 买顶层当心购房“陷阱”
    一直以来,顶层的住宅都是楼盘销售中最困难的部分,也是楼盘中售价最低的。而顶层之所以少有人问津,主要是住宅本身存在“先天不足”,买家或担心居住安全、舒适度等环境问题,或担心防水、防潮、隔热设施等技术问题。但是近两年,聪明的商家往往以“买顶层送阁楼”的形式进行顶层的销售,部分开发商更是将带阁楼的顶层做成了复式住宅。由于赠送的阁楼增加了使用面积,自然让人有了“天上掉馅饼”得了便宜的感觉,因此市场反应热烈也在意料之中。一时间,带阁楼的顶层从“滞销品”一跃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受到消费者近乎疯狂的追捧,有阁楼赠送的楼盘顶层住宅常常在排号认购期间就被人订走。而事实是,各楼盘推出的顶层住宅的价格也随行情在一路上涨。那么,仔细算一算,阁楼真的是“送”的吗?小阁楼大空间一般来说,赠送的阁楼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如果价格比较合理而消费者又可以承受,那么买顶层送的阁楼确实是非常经济实惠的。从设计上看,有阁楼的
    2023-04-22
    331人看过
  • 买房当心“一房多售”陷阱
    随着国庆黄金周到来,房屋销售量以及房价的增长,一房两售甚至多售的陷阱会让一些急于购房的消费者栽跟斗。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留心,在节假日购房的同时,当心房产销售商会一房多售。9月初,玉林市的姚女士在玉林市某楼盘售楼中心选中一套120平方米单元房。售楼中心的工作人员称,如确定要购买这套房子,就必须预交1万元订金。于是姚女士当天就预付1万元订金给售楼中心,售楼中心开具一张写明预订楼层、房号和款项的收据给她。一周后,当姚女士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售楼中心办理按揭手续,却被售楼中心告知,她原预订的那套房子已由另一名客户购买,要求姚女士重新在待售房子中选购。姚女士表示不再愿意在此购房,要求退还订金,而售楼中心则拒绝。最后,在玉林市工商局双生分局调解下,姚女士终于追回了购买房子的预付款1万元。自治区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分析,商家一房多卖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谁交全款卖给谁。假如第一购房人是贷款购房,收了首付后
    2023-06-04
    190人看过
  • 小心掉进民间借贷高利息的陷阱
    一边是银行定存一年2.25%的利率,一边是私企老板开出的3%月息,q友“蜘蛛侠”最近把他家里的几十万元存款全都放贷给了一位私企老板。对此,不少q友提醒说,民间放贷,超高的利息回报难掩风险,有此打算的人士应当持谨慎态度。民间借贷利息高自称理财达人的q友“蜘蛛侠”,在群里说他理财的收益每年至少达到30%,并且“毫无风险”。q友们细问之下,才发现他的高招就是将钱放贷给民间人士,从而获取高于银行利率若干倍的利率。“蜘蛛侠”说,民间借贷的收益要比存银行高许多。“蜘蛛侠”第一次放贷给私企老板是2008年。当时,一位朋友介绍说有人到外省做生意,资金不够,愿意出2%月息从民间借款。“蜘蛛侠”尝试性地借出了10万元,每个月都按时收到了利息。前不久,又有人联系他,说有一位老板扩充厂房需要资金,愿意出3%月息借款。他于是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40万元用来放贷,每月获得1.2万元的利息。坐在家里就能轻松数钱,这让他很
    2023-06-01
    166人看过
  • 二手房转让别掉进陷阱
    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使二手房买卖纠纷呈现增长趋势,有些本二手房转让别掉进陷阱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使二手房买卖纠纷呈现增长趋势,有些本不该发生的纠纷由于各种原因却发生了。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路伟国提醒二手房交易要增强法律意识,注意规避风险。买方违约,定金打了水漂路伟国律师介绍说,王先生由中介公司介绍,看中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某花园的一处房产,在交付两万元定金、签定了认购书的情况下,与卖主说好两个半月后交房。认购书签定后,王先生没有按约定去银行办理买房手续,这期间又到其他地方看房,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时,最后还是决定购买该处的房产。但此时房价已上涨,卖主不同意按原先商定的价格出售房屋,提出要把房价提高五万元。王先生以事先说好了价格为由,要求卖主和中介机构要么按原价卖房,要么退还定金。但卖方坚持认为买方不按约定交纳后期购房款项,耽误了自己卖房,于是将中介和王先生一并告上法院。最后,法院判决房屋交易不成功
    2023-06-10
    428人看过
  • 职场中别掉进办公室“指责陷阱”
    有时候,事情会变得很不如人意,项目流产、客户抱怨、销售额降低,或者其他什么让人觉得不对劲的情况。一旦所有人都认定有些不好的事情发生,立刻就会引起一种指责陷阱效应:人人都认为自己不必为此负责,或者是在认为自己无责的同时,确信责任是别人的。先看看最坏的情况吧。由于你的问题导致工作不顺利,你会怎么做?以我30年的经验看来,每次发现一些原来被忽视的问题时,当初犯错误的人往往难以追查出来。如果你的老板或者上司已经在位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那他就会知道当初问题是怎么发生的。所以,如果你是应该对工作中问题负责的人,那就给大家帮个忙,冲上最前线去解决问题,承担你应有的责任吧。但是,如果不是你的错,你该怎么处理?如果有人故意让你看起来像是犯错的那个人时,该怎么办?后一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别人搞错了,也可能就是想把责任推给你。处在重重压力之下,你可能会说出一些不利于局面好转的话来。有时候,在你没犯错误的情况下,别
    2023-06-05
    189人看过
  • 网络拼车扫墓,当心掉入“黑车”陷阱
    随着今年清明节的临近,扫墓踏青的高峰又将来临。一些黑车主们为了不放过发财的机会,同时也为逃避相关部门的查处,一改以往发小广告的方式,转战网络,通过发拼车贴来拉客。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清明节期间通过互联网拼车去扫墓要谨慎。目前,各大拼车网站上有不少拼车扫墓的贴子。其中,有些是真拼车,车主一个人或一家人坐不满车子,于是上网发贴寻找同行者,既方便他人,也因拼车者出一部分油钱和过路费而降低了出行成本。但是,也有些黑车混迹其中。例如某拼车网站上有个拼车贴,写道奔驰MB100商务车,提供3月27日、28日、29日、4月3日、4月4日、4月6日的扫墓包车或拼车。工作日去路不堵,人也不多。明眼人一看就会发现,这贴子宣称的拼车是假,黑车是真。从本市消保委系统历年清明节期间的投诉受理情况来看,反映扫墓班车发车晚点、回程抛客等问题的居多,其中有部分消费者因掉入了黑车陷阱而无法维权。如去年,刘小姐等消费者
    2023-06-07
    188人看过
  • 当心加盟有陷阱
    近日,在江苏省赣榆工商局的调解下,史某加盟网络代销时受骗交纳的278元,经阿里巴巴网站从批发商信誉证明押金中扣除,已返至史某账户。不久前,史某通过阿里巴巴网站,电话联系了一个专门从事网络代销的小商品批发商。该批发商告诉史某目前主要有两种加盟业务:一种是零售型业务,不需要交加盟费,代销商品以5折供货,零售商可以以7折以上的价格出售;另一种是加盟型业务,需预交500元加盟费,代销商品以3.5折的折扣供货,零售商再以平价卖出。该批发商劝史某选择加盟型业务,虽说要交500块钱,但做几单生意就赚回来了。史某决定先选择零售型业务,看看生意如何,如果购买的人多了,再换成加盟型的。史某以看货的名义购买了7款物品,该批发商打完5折后,货款为278元。该批发商称自己是在阿里巴巴网站上从事正规批发的,信誉好,在网站有信誉证明押金,为此要求史某先行付款,直接通过账户打过去。史某查看后确实如此,便将278元如数打入
    2023-06-06
    487人看过
  • 律师提醒:按揭二手房小心掉进“担保”陷阱
    律师提醒,如果银行不要求提供担保,中介收取担保服务费应属欺诈行为。谢女士最近很郁闷:她按揭贷款买了套二手房,在办理过户手续时,中介商称需要担保公司担保并收取担保费。由于二手房买卖协议上并没有约定这笔费用,中介商事先也没告知,谢女士认为自己掉进了购房陷阱。谢女士的遭遇并非偶然,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提供二手房按揭贷款服务的银行中,并非所有银行都要求提供担保,而房产中介商却基本都要向购房人收取担保服务费。购房人困惑凭啥收我“担保费”?春节后,谢女士在莲桂南路一家房屋中介看中了牛王庙一套3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总价22万余元。根据中介商的要求,谢女士签订协议后交纳了6000元定金。中介负责办理相关手续,接待她的是该中介的杨某。没想到,谢女士按协议约定的时间找房产中介商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杨说,由于是贷款买房,必须向银行提供担保,并已找到了担保公司,谢女士要承担房屋总价1.5%的担保服务费。谢女士感觉不
    2023-04-22
    414人看过
  • 看看二手房市场有哪些陷阱
    一房两卖、阴阳合同、故意隐瞒房产不良状况、管理混乱制造交易障碍等多种矛盾,出现在二手房交易市一房两卖、阴阳合同、故意隐瞒房产不良状况、管理混乱制造交易障碍等多种矛盾,出现在二手房交易市场。昨天,记者走访司法机关及二手房交易市场了解到,一些房地产交易中介机构管理混乱,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是造成二手房交易纠纷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案例1故意隐瞒房产状况39岁的小徐与太太在花园城三期看好了一套面积115平方米的二手房,经与卖方几番商讨,最后定价为179万元。2008年10月15日,买卖双方在某商置业顾问有限公司花园城三期分部处,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居间合同》。按着合同约定,小徐当场向中介公司交付定金5000元,两天后,小徐向中介公司指定账号上打入9.5万元,总共10万元算作是购房保证金。但是,就在要去银行办理房产按揭手续前,小徐了解到,自己要买的这套房产目前属于债务纠纷中被查封房产。受到了惊吓的小徐立
    2023-04-22
    311人看过
  • 买房投资当心追高陷阱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元月本市商品房平均售价增长8.8%,2、3月房价又在此基础上继续攀升,个人购房的积极性也随着价格走势一路追高。然而,目前市场上一些房地产产品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却很容易使部分置业者陷入追高投资的误区。陷阱一老产品按新成本销售去年以来的房价速升,很多业内人士的释都以新规则提升产品成本为由,但事实,很多已经在建甚至已经建成的“老”项目,在按照新的价格标准进行销售,对购房者言,这无疑是在花高价购买低成本产品。新建项目成本升高有三大因素,土地成、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配套设施升级。然,一些完全没有应用这些新成本的项目价却标高不亚于新开产品。红桥区有一个项目,三年多前以转让方拿到的土地,粘土砖混结构,配套设施也是标准级别。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该项目成本最高不超过2300元/平方米左右,平售价卖到2800元/平方米已经是比较理的销售状态。然而,去年以来,该项目价格认购期的2100元/平
    2023-06-10
    447人看过
  • 沈某掉进美容“陷阱”
    2007年4月,消费者沈老先生在某商场购物时,被某美容院的工作人员以可以去眼袋还送产品,经常美容可年轻10岁,效果神奇以及在活动期间还可以享受其他优惠为诱惑带进了美容院,当天就在美容院购买了足部护理产品。在随后的近一年时间内,沈老先生在该美容院共购买产品9次,累计消费3万余元。沈老先生做了20余次美容美体后,觉得没有什么效果,越想越不合适,才发现自己掉进了美容陷阱。随后,沈老先生的老伴于2008年2月初来到兰州市城关区消费者协会,就此事向消协工作人员进行投诉。消协接到投诉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取证。由于这起纠纷时间较长,给调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消协工作人员多次耐心细致的协商、调解,该美容院最终将16800元退还给了消费者
    2023-06-07
    491人看过
  • 购房时要当心中介的哪几类陷阱
    陷阱一:中介公司将《买卖合同》与《居间合同》合二为一。一般情况下,居间活动中应存在两个独立合同,一个是中介公司与委托人的居间合同,一个是购房人与售房人的买卖合同。现实中,中介公司为确保自身利益的实现,故意提供一个《买卖居间合同》,将《买卖合同》与《居间合同》合二为一,当购房人签订居间合同时,因居间合同中还有买卖合同的内容,从法律上讲,居间人的居间义务已经完成,然而客观上买卖合同的内容只是初步意向,中介公司为购房人承诺的许多义务并没有实际履行,一旦发生纠纷,购房人很难维护自身权益。陷阱二:中介公司故意不履行解释居间报酬所对应的具体含义的义务。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居间义务完成的标志就是买卖合同的签订,房屋过户属于买卖合同的履行,因此不是居间合同的义务。大部分购房人对该法律专业问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办理过户是中介公司的居间义务。而中介公司利用购房人的这一认识误区,在签订合同时,约定居间报酬不包括网
    2023-02-20
    254人看过
  • 车主当心贴膜陷阱
    []随着国内汽车业的持续旺销,促使汽车附件的盈利空间也空前广阔起来。每年利润高达几千万元的防爆膜市场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加入该行列门槛极低,致使一些不法商贩混迹其中、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消费者常因不懂行而遭受损失。从中国质量万里行受理的来自全国各地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西安等地的投诉案件分析总结,劣质车膜“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1.市场上充斥着不少所谓美国进口防爆膜,实为赝品。2.一些车膜无品牌,或者产地来源不明。3.一些知名品牌的假冒品,整车安装仅需几百元,实则无隔热与防爆性能,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4.很多经销商在消费者买车时赠送的太阳膜是普通膜或劣质膜,功能单一,隔热性差。5.部分汽车装饰店用国产太阳膜冒充美国进口膜,甚至用正品太阳膜作为样品,给客户贴的却是一年后褪色的假膜。一般假冒者对市场上品牌畅销的防爆膜反应相当迅速,哪个牌子卖得俏,就有很多的假冒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2023-06-07
    252人看过
换一批
#房屋买卖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样板房
    词条

    样板房的法律性质为样品,样板房所展示的装修标准具体而确定,应属要约的一部分。因此,若《商品房买卖合同》或其附件中无特别条款对样板房的性质做特殊约定,开发商实际交付的商品房应当与样板房一致。实践中大多数开发商单方拟定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其附... 更多>

    #样板房
    相关咨询
    • 小心掉进民间借贷高利息的陷阱是什么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5-29
      自称理财达人的Q友“蜘蛛侠”,在群里说他理财的收益每年至少达到30%,并且“毫无风险”。Q友们细问之下,才发现他的高招就是将钱放贷给民间人士,从而获取高于银行利率若干倍的利率。“蜘蛛侠”说,民间借贷的收益要比存银行高许多。 “蜘蛛侠”第一次放贷给私企老板是2008年。当时,一位朋友介绍说有人到外省做生意,资金不够,愿意出2%月息从民间借款。“蜘蛛侠”尝试性地借出了10万元,每个月都按时收到了利息。
    • 租房有什么陷阱吗?最近出现了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9
      不法中介使用各种优惠手段,骗取业主信任后,以极低的价格代理业主的房屋,转手以不收取中介费的名义按市场价格出租,从而赚取高额差价。
    • 租房时遇到了陷阱,哪些是中介的常见陷阱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0-25
      房产中介是为房产买卖双方达成销售和购买而建立的一个平台机构,并有为买卖双方保证安全交易的义务。(一),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签订合同。一些住宅中介公司以所谓的质优价廉的房屋吸引住宅客户。投诉案例中就出现过广告中假称家具家电设施转让,却在合同中不加注明,以至消费者购房与看房不实。(二),订立霸王合同,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消费者投诉说,某中介公司签订合同时,无论是否介绍,消费者与中介公司的信息住宅来源签
    • 房子装修后进了精装修陷阱怎么办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05
      买房遇到精装修陷阱,可以私下协商,要求装修方按照合同履行,承担违约责任;协商不成的,应当根据当事人之间的装修协议提交指定机构进行仲裁;仲裁未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 签订时应当防范哪些陷阱?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1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要签订劳动合同。在此提醒广大从业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谨防落入以下陷阱。一是“霸王合同”。用人单位在合同条款中处处体现“我说了算”,令求职者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二是“押金合同”。通常做法是在招工时收取风险基金、保证金、抵押金。三是“暗箱合同”。多见于民营企业,采用格式合同,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在合同中,企业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规定用工单位的权利和劳动者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