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时遇到了陷阱,哪些是中介的常见陷阱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房产中介是为房产买卖双方达成销售和购买而建立的一个平台机构,并有为买卖双方保证安全交易的义务。(一),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签订合同。一些住宅中介公司以所谓的质优价廉的房屋吸引住宅客户。投诉案例中就出现过广告中假称家具家电设施转让,却在合同中不加注明,以至消费者购房与看房不实。(二),订立霸王合同,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消费者投诉说,某中介公司签订合同时,无论是否介绍,消费者与中介公司的信息住宅来源签订合同,都必须支付中介费。这些条款是不合法的。(三),违规操作,使消费者利益受损。一家中介公司向消费者介绍的房子是违法或没有合法手续的房子,购买者不能办理手续的房子没有票就不能购买,中介公司为了赚取中介费,对购买者说没有必要办理手续,法律上这样的房子没有保障。(四)巧立名目,征收各项费用。一家中介公司找各种借口,除了正当的中介费用外,还收取房费、咨询费等费用。(5)支付费用容易退款。从投诉反映来看,交到中介公司手里的钱很难退回到消费者手上。比如租房到期后,中介公司应退还其房屋押金,但一些中介公司找出如东西损坏等借口,就是不退押金。(6)、无证黑中介骗钱。没有固定经营场所,没有驾照的黑中介利用消费者的不知不觉骗取金钱,一旦发现便利的大吉。
《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五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向未办理工商登记、未向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的“黑中介”租房,面临租金、押金等被“黑中介”卷走,租赁合同未到期就被房东驱逐,或者租赁期间随意上涨房屋租金、退租时押金不予退还等。
有下列陷阱: 一、二手房中介公司全包价不透明。全包价包括买方所要承担的全部房款、契税、印花税和中介的代理费。 二、买方因为过户问题钱房两空。买方可能认为,只要自己一手交钱一手交房,房子就一定是自己的。但在正式过户之前,产权仍然归属卖方,并且某些房屋存在无法过户的可能。
-
中介租房的陷阱有哪些?
通过房产中介租房时可能存在的陷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隐瞒真实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利用中间方的地位采取假客户看房、出更低价格的方式促进签约。
2021.01.19 270 -
找中介租房的陷阱有哪些
找中介租房的陷阱有:利用信息不对称隐瞒真实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利用中间方的地位采取假客户看房、出更低价格的方式促进签约。
2021.04.10 200 -
房屋装修遭遇哪些常见的陷阱?
房屋装修中容易出现的陷阱有: 一、对装修中所用材料的材质、规格和等级书面作出规定; 二、防止装修公司在单项面积上做手脚; 三、防止装修公司在最后提供给客户的报价单中做手脚; 四、防止装修公司在材料进场时提供劣质的产品; 五、材料陆续进场时先
2021.01.25 431
-
找中介租房的陷阱是哪些啊?
找中介租房安全性高,许多打着个人直租信息出租的房源都没有一定的保障,无法核实房东信息,毕竟中介有一定体系,对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都有一定保障,但前提是你必须找一个正规的比较大型的中介公司。租房找中介不利
2022-07-30 15,340 -
房产买卖中介常见的四大陷阱
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房屋的价款总额是多少?违约责任约定是合理的,但是注意不能和定金罚则同时运用。定金问题要根据合同标的额来确定是否合理。 第二个问题:中介费一般按约定处理,或看一下与中介的约定。 第三
2022-01-30 15,340 -
常见借条陷阱有哪些
1.打借条时故意写错名字 2.是己借款,非己写条 3.利用歧义 4.以“收”代“借。
2022-07-10 15,340 -
常见的借条陷阱有哪些
1.打借条时故意写错名字 2.是己借款,非己写条 3.利用歧义 4.以“收”代“借。
2022-06-28 15,340
-
01:12
二手房要注意什么陷阱二手房要注意的陷阱有: 1、检查对方所提供的证件材料是否合法,包括双方的身份证件、房屋所有权证书等,卖方身份可能存在虚假或假冒; 2、检查房屋是否存在租赁情况,物管费用可能有拖欠等情况,房屋买卖合同不能对抗在先成立的租赁合同。为了避免存在物
4,739 2022.04.15 -
00:53
产品质量缺陷诉讼时效产品质量缺陷问题,是消费者和产品使用者在购买或使用商品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产品质量纠纷属于普通的民事纠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适用三年普通诉讼时效。如果消费者和产品使用者,在因为产品质量缺陷导致损害之后二十年内都没有提起诉
3,073 2022.04.15 -
01:03
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有哪些常见的商标侵权行为有以下几种: 1、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但是需要注意,认定此种行为构成侵权,需要满足该行为容易
1,902 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