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过失正犯概说所谓共同过失,是指二人以上基于各自的过失心理状态,共同造成某种符合构成要件违法结果的犯罪心理状态。共同过失,是基于共同故意犯罪的责任而产生对共同过失犯罪责任的思考,是共同罪过的形式之一。社会中的犯罪现象,有出于共同故意的犯罪,也有出于共同过失的犯罪,虽然我国刑法中,只对共同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有规定,但是,这并不是否定有共同过失犯罪的现象,只是对这种共同过失犯罪的情况,我国刑法不视为共同犯罪予以处罚罢了。共同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即共同过失,是客观存在的罪过状态的形式,基于共同过失是否应当负共同犯罪的责任(成立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上一直争论的问题之一。共同过失的问题,包括过失共同正犯、过失教唆犯、过失帮助犯等。\\l其中过失共同正犯,是共同过失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学者对共同过失的研究,也主要是这一点。1.共同正犯的立法例1810年法国刑法颁布后,其继承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成果,维持形式上的刑罚平等、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等富有人道主义色彩特点,成为众多国家修订本国刑法的模式。在这一时期的刑法,尤其重视对犯罪现象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而共同正犯正是因为共同的行为成为共同犯罪的原因,因而,成为学者以及立法关注的重点。这一时期共同正犯的立法例,呈现出客观主义理论的特点,其直接渊源被认为是古代日尔曼加罗林纳》法典第177条的规定:朗知系犯罪行为,而帮助犯罪行为者;则无论用何方式,均应受刑事处分,其处分按行为者之刑减轻之。";\}该规定表明,共同犯罪人中只要帮助正犯实施犯罪的,均按照正犯对待,只是处罚较实行的正犯为轻,采取客观主义观念的,多在法典中明文规定了共同正犯,其立法模式基本上都似强调只要参与"共同加工\,犯罪的,为共同正犯。近代刑法关于共同正犯的立法,资料表明最早的是1871年德国刑法第47条。\3\如1889年意大利刑法第63条规定,共同实施或为直接之帮助行为为重要共犯或共同正犯,仅予犯人以精神上或物质上之帮助行为,为次要共犯或称从犯。\4{1880年日本刑法第104条、1860年印度刑法第34条等,也均有共同正犯的明文规定。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社会犯罪现象的激增,因果关系的客观主义刑法理论,因不适应变化的社会犯罪现象而渐渐被冷落,主观主义的刑法理论逐渐发达。由于主观主义强调犯罪之人个人的主观犯意,认为无论是正犯、从犯、教唆犯,莫不是犯罪之人固有的意思,是其独立的犯罪,而非从属于他人,因此,关于共同犯罪表现在立法上,是有些国家刑法取消了对共同正犯的明文规定,如19犯年波兰刑法、1937年瑞士刑法等。即使在立法上没有取消共同正犯明文规定的,也对共同正犯的规定进行修订,减少其中客观主义较浓重的内容,以迎合主观主义理论。例如,根据葡萄牙刑法第19条规定,所谓共同正犯为,(l)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者;(2)以暴力恐吓越权强制他人为犯罪行为者;(3)以契约赠与承诺命令请求或其他欺骗之方法使他人为犯罪行为者;(4)直接帮助犯罪之预备行为或便利其进行反之则犯罪不致进行者。\5\上述规定,很明显强调的是行为人有自己的实施犯罪行为的意思,或者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有犯罪之决意为共同正犯的主观主义观念。再如日本旧刑法对共同正犯规定为:吐人以上实现犯罪者皆为正犯,各科其刑。"而在1907年刑法修订后,刑法第60条将共同正犯的立法修改为;吐人以上共同实行犯罪的,皆为正犯。"但是,根据实行"之意,将参与犯罪谋议而由他人实行犯罪的人以正犯处罚又缺乏依据。为此,1974年在改正刑法草案中,又补充了上人以上谋议实行犯罪,共谋中的某人基于共同的意思而实行犯罪的,其他共谋人也是正犯。"虽然这一草案并未获得通过,但其内容的主观主义理论色彩是非常明显的。
-
刑事责任:正犯与共犯的差异
427人看过
-
浅论共同过失正犯成立之合理性
174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怎么判刑?共同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吗?
148人看过
-
过失共同犯罪的责任根据
207人看过
-
论职务过失犯罪中的决策过失责任
394人看过
-
论证券共同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
168人看过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
论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度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8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承担刑事责任;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被公司追究了责任了,共同的过失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0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简述犯罪既遂的表现形式及既遂犯的刑事责任及既遂犯的刑事责任形式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5根据刑法分则各种犯罪构成的具体规定和刑法的一般理论,犯罪的既遂有以下几种形式: 1、行为犯。也称举止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 2、结果犯。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法定的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3、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了基本犯罪构成结果以外的严重结果的犯罪。 4、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
-
犯罪过失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31一、过失犯罪的定罪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
-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其实现方式责任都是如何去承担的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5概括起来,有单罚制和双罚制两种。我国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单位犯罪单位已注销。”从而以立法的方式确立了我国对单位犯罪的刑罚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