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女职工被解雇如何应对赔偿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0-15 00:09:48 96 人看过

一、怀孕女职工被解雇如何应对赔偿

公司解雇孕妇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以下标准的双倍计算赔偿,具体如下:

1.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

4.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员工应得工资,按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5.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6.员工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且支付工资损失到合同再继续履行时。

二、孕妇享有不被辞退的权利

1.怀孕解雇

这可以分为依约定解雇,未依约定解雇两种。前者是指在女性上班就职时,雇主会要求职员签署一份只要怀孕就自动辞职的协议书。而未依约定解雇者,则是并未签署任何协议书,雇主却自行解雇怀孕妇女。

2.产后解雇

是指怀孕妇女在产后再回到工作职场,却遭受解雇。事实上,即使劳工依合约签署了妊娠期自动离职的协议书,但在法律上来说,仍然是无效的。

三、什么情况下能解除怀孕女职工

可以辞退怀孕员工的情形: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2日 23: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怀孕女劳动者被解雇后应该得到哪些赔偿?
    怀孕女职工被辞退的赔偿主要包括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生育津贴、生育费用,用人单位已缴纳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在正常情况下,公司是不能辞退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怀孕女职工的待遇有哪些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期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息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的,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本规定。劳动部、人事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险字〔1988〕2号)规定:(一)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
    2023-07-02
    123人看过
  • 怀孕期间女职工的解雇问题
    女职工怀孕期间,除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怀孕期间用人单位可以辞退员工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除非具备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以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自身有重大过错的法定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此外,《劳动合同法》第45条还特别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有上述第42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因此,如果您怀孕期间没有《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不能与您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您怀孕期间劳动合同到期了,公司与您续签,则执行新劳动合同;如公司不与您续
    2023-07-05
    76人看过
  • 被解雇的试用期员工怀孕了如何合理赔偿
    一、被解雇的试用期员工怀孕了如何合理赔偿员工怀孕单位不能无理由辞退,如果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那么单位辞退员工是不需要支付员工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员工行为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话,那么员工是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试用期的话也就是一个月本人工资。二、被解雇后是否仍有权获得薪资企业员工被公司开除仍然具有享有劳动报酬的权利,可以获得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三
    2023-09-30
    175人看过
  •  在怀孕期间解雇员工如何计算赔偿?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雇怀孕员工,需向劳动者提供两倍经济补偿的赔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支付,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若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雇怀孕员工,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提供两倍经济补偿的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素 材 : 违 反 规 定 解 雇 怀 孕 员 工 的 法 律 责 任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或者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这一规定,劳动者有权利要求赔偿,并可以依法进行投诉和举报。如果因怀孕被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赔偿女职工2个月以上12个月以下工资的赔偿金,并承担不超过12个月工资的医疗费用。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
    2023-09-04
    392人看过
  • 雇主可以解雇怀孕女工吗
    用人单位能否辞退怀孕女工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规定,女职工在怀孕、分娩、哺乳期间不得减少基本工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从这一规定来看,似乎所有在女性雇员“三个时期”内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都是非法的。但事实上,上级有关法律并没有这样的绝对规定""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由此可见,法律并没有禁止雇主以其他理由终止合同。此外,《劳动法》第29条规定,如果女性雇员怀孕、分娩或哺乳,雇主不得根据该法第26条和第27条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这样,当雇主自身经营状况恶化,确实有必要解雇雇员或工人因某种原因不能胜任工作时,雇主有权单方面终止合同。但是,根据上述规定,如果雇员严重违反或玩忽职守,则不排除雇主单方面终止合同的权利,怀孕女工严重违纪,符合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应予辞退(免职)或终止合同的,原则上按规定处理。但是,考虑到怀孕的实际情况
    2023-05-07
    245人看过
  • 怀孕员工被解雇,应该怎么办?
    如果无过错的女职工在怀孕期间被开除的,处理办法如下:1、女职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2、女职工也可以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而是请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若职工有重大过错的,则不得提出上述请求。女职工怀孕休假制度1、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2、产前假:妊娠七个月以上,应给予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都遵守并认同女职工的产假、产前检查假、产前假的相关规定。有部分企业还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提高了相关待遇。而目前关于孕妇的产前利益保障,有许多企业和员工遇到了一个难题:女职工在怀孕期间,长期休病假,怎么处理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休长病假,是有着现实的社会原因的。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里,女职工的生育年龄普遍较大,生育风险大;城市的交通在
    2023-07-06
    65人看过
  • 如何处理解雇怀孕员工
    1、如何处理公司解雇怀孕员工的问题。如果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过,由于怀孕是员工的私事,有些公司可能不知道员工怀孕了,只是辞退了对方,所以需要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根据规定,公司不得随意终止怀孕女员工。女职工在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劳动合同期满时,公司将劳动合同期限延长至孕期、分娩期、哺乳期结束。如果公司违反规定解雇女员工,将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另外,薪酬按以下标准分两次支付:1,按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支付;2,每年向员工支付一个月的工资;3,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发给半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下的,发给半个月的工资。请注意,这里的月薪是指员工在劳动合同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但是,如果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解雇怀孕的女员工,可以按以下方式处理:1。公司应恢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2。续签劳动合同至哺乳期结束;3。如果公司接受赔偿,就需要把赔偿金退还给公司。另外,女员工被公司
    2023-05-31
    85人看过
  •  怀孕女员工是否可被单位解雇?
    这段内容讲述了女性员工在怀孕后用人单位不能将她们辞退的规定,否则会支付劳动者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在女性员工怀孕后,只要没有法律规定的解雇理由,用人单位就不能将她们辞退。若用人单位违法辞退的话,需要支付劳动者二倍经济补偿标准的赔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 用 人 单 位 如 何 处 理 怀 孕 员 工 ? "用人单位在处理怀孕员工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女职工的身体健康,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降低其工资、福利和职业安全等方面的待遇。如果怀孕员工在孕期或产期出现身体不适或分娩等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调整工作安排等,以确保员工和
    2023-09-03
    215人看过
  • 女员工怀孕短信请假被解雇案
    一青年女工因身体不适,以手机短信向公司请假,结果公司以旷工为由将其开除,12月17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判决十日内恢复与该女工的。已婚的魏小姐于2007年6月经招聘,进入上海某电子设备公司从事前台接待及行政文员工作,双方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2008年4月22日晚上7时多,已5个月的魏小姐在家感到身体不舒服,当晚即用手机发短信给公司总经理章先生,内容为章总,我身体不舒服,明天请假到医院看看,不来上班了。总经理章先生收到短信后没有回复,第二天上午魏小姐又用电话向总经理章先生说明请假,并就被告经医院检查确认怀孕的事告知了章先生,还说明妇幼保健院出具了建议被告休息一个月的医疗证明单。章先生只是噢了一声就把电话挂了。但到了第三日,公司却以魏小姐擅自连续旷工三天、严重违反公司管理制度为由,作出自2008年4月27日起解除劳动关系的处罚决定。魏小姐并不知道公司已对自己作了处罚的事。第二天早上,她仍然
    2023-06-10
    211人看过
  • 怀孕期间被解雇?兼谈员工赔偿标准?
    怀孕期间被辞退赔偿明细如下:(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如果孕期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单位是不得解除劳动关系,是可以要求单位恢复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
    2023-12-04
    307人看过
  • 如果女工在婚前怀孕,她们能被解雇吗
    2007年11月22日,19岁的黄小姐进入上海的一家商业公司。双方于2007年11月22日至2008年11月21日签订劳动合同,合同约定黄小姐从事仓储管理,工资标准为850元2008年10月20日,黄小姐被医院诊断为“早孕及妊娠反应”,医生签发了两周休息的医疗证明。黄小姐如实请假。11月5日,商业公司向黄小姐发出了“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主要内容如下:由于黄小姐未婚怀孕,该行为违反了《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公司决定终止与黄小姐的劳动关系。之后,黄小姐向当地的劳资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撤销了上海一家商业公司与黄小姐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黄小姐的相关工资应支付6490元。如果商业公司拒绝接受,则应向法院提起诉讼商业公司声称,公司已在黄小姐加入公司时向她解释了规章制度,包括“未婚怀孕”解雇的规定,他还签署了员工手册的确认函。2008年10月20日,还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黄
    2023-05-07
    357人看过
  • 怀孕女职工被辞退后应得到的赔偿款项
    辞退怀孕女职工的补偿有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生育津贴、生育费用,包括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用人单位已缴纳生育保险的有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法律规定女职工在怀孕期,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而定,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辞退刚怀孕的孕妇怎么劳动赔偿?1、孕期被解雇,是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金。即每做满一年有两个月工资的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87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2、如果孕期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单位是不得解除劳动关系,是可以要求单位恢复劳动关系。3、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
    2023-07-02
    396人看过
  • 女职员怀孕被解雇后怎样进行上岗?
    女性职员怀孕后被解雇,用人单位的做法是违法的,劳动者维权途径有:1.双方协商。2.协商不成申请仲裁。双方协商不了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不再向法院起诉的裁决结果应当服从。3.向法院进行起诉。受害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一、拖欠劳动报酬能直接起诉吗不能直接起诉。拖欠劳动报酬属于劳动纠纷,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起诉处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者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拖欠工资怎么处理?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应当先向当地劳动局投诉,经劳动局通知后用人单位仍不支付的,涉嫌犯罪的,劳动者可以报警,控告老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或者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
    2023-06-26
    478人看过
  • 如何保护怀孕女职工
    保护怀孕女职工:1、不得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强度及禁忌劳动的保护。3、适当给予工间休息或适当减轻工作。4、已婚待孕职工禁忌劳动范围。一、哺乳期女职工有几种待遇女职工哺乳期待遇有:1、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工资待遇;2、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期满必须延续到哺乳期满;3、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法律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二、什么是女职工保护女职工保护内容: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其他。三、女职工生育可以享受多少天产假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每个省份增加奖励假天数可咨询当地人社局,其中产前
    2023-03-28
    7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女性职员怀孕后被解雇,应当如何维权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08
      女性职员怀孕后被解雇,用人单位的做法是违法的,劳动者维权途径有: 1.双方协商。 2.协商不成申请仲裁。双方协商不了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不再向法院起诉的裁决结果应当服从。 3.向法院进行起诉。受害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白领怀孕被公司解雇,应该如何应对?
      浙江在线咨询 2024-12-28
      怀孕白领遭公司解雇,职工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要求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具体数额为:经济补偿金 = 工作年限 × 月工资。如果月工资低于企业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则按照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相关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46、47条。 不过,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第26、27条以及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解
    • 怀孕员工被辞退:女性如何应对职场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7
      最普遍的介绍:怀孕问题特点是什么:辞退举例说明应用场景:劳动合同法其它含义:应对办法,劳动仲裁投诉。举例说明应用场景:赔偿双培工龄工资。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 女职员怀孕公司把女员工解雇怎么赔偿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18
      如果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按照本单位工龄,每工作一年赔偿两个月工资。
    • 怀孕8个月被公司解雇,还应如何入职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18
      1,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你现在在一家公司上班1年,怀孕7个月被公司解雇,公司属于违法解除。3,公司非要解雇你,你有权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经济赔偿金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4,你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向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