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象的确定方式为:
1、一般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
2、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
3、但独立董事等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不得成为激励对象。
二、股权激励需要办理工商变更吗?
如果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公司现有股东,且未引起股东名称变化,则无须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如果得到股权奖励的是非公司股东,且公司和被激励者都愿意成为工商登记的股东,那么就需要到工商部门做变更登记。直接持有股权的激励实质上就是一种股权转让,被激励者因股权激励而成为直接持有股权的股东,因为公司股东的名称变化,故需要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相对于间接持股的股权激励和虚拟股权的激励,根据其性质不需要办理股权的工商变更登记。
三、哪些人不能成为股权激励的对象呢?
下列人员不能成为股权激励对象:
1、监事、独立董事;
2、持股5%以上的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3、最近3年内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或宣布为不适当人选的;
4、最近3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证监会予以行政处罚的;
5、具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情形的不能作为激励对象。
一、常见的干股取得方式
1、股权赠送
公司设立后,股东直接将部或者一部份股份赠与他人,受赠人就成为干股股东。
2、股权激励(无偿或低价转让部分股权)
一些高科技类、管理类或者其他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大股东将自己手中的部分股权无偿奖励、或者优惠价格转让给受激励对象。受激励对象往往都是对企业贡献较大的技术性、管理性人才或者其他核心人员,这样股权激励以后,他们与公司不仅仅是劳动关系,还有望与老板一样取得利润分红,更加具有吸引力。不过,因股权激励获得的干股,其权利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股权限制转让,业绩达到一定标准,工作满多少年等等。
3、以无形资产出资但没法工商登记,采取干股形式。
除现金出资以外,《公司法》允许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比如,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但非货币出资法律限定比较严格,必须是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因此,可以办理工商登记的非货币资产种类非常有限。这样,就有一部分无形资产虽然有价值,算不上知识产权,但是无法合法出资成为股本,变通方法就是干股,比如某人以技术入股、商誉出资,或者某人掌握了独特的营销渠道、社会资源、秘方、管理经验等,其他股东认为很有价值,就为他垫付出资,形成干股,但要求把有价值的那部分无形资产带到公司来,股东之间内部有协议,工商登记不显示其内部协议,干股股东表面上和其他股也是货币出资。
-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激励对象有哪些?激励对象离职怎办
348人看过
-
确定股权激励的适用对象有哪些策略?
406人看过
-
哪些对象属于股权激励
96人看过
-
股权激励对象主要是谁
347人看过
-
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必须是股东吗 普通员工可以吗
106人看过
-
公司法股权激励的对象是哪些
459人看过
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用来激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优秀员工的一种方法。一般情况下都是附带条件的激励,如员工需在企业干满多少年,或完成特定的目标才予以激励,当被激励的人员满足激励条件时,即可成为公司的股东,从而享有股东权利。... 更多>
-
那么如何确定公司的股权激励对象?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27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激励对象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外籍员工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的,可以成为激励对象。 不能成为激励对象的有: 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
-
哪些对象不能被股权激励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11下列人员不能成为股权激励对象: 一、监事.独立董事; 2、持有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3、最近3年内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或宣布为不适当候选人的; 4、中国证监会在最近3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 5、有《公司法》规定的,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不得作为激励对象。
-
创业公司如何进行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对象是谁澳门在线咨询 2022-05-17创业伊始,由于人手短缺、财务紧张,创始人心态放得很低,往往会跟公司员工同甘共苦、平易近人。在梦想的支持下,员工也愿意与创始人一起打拼,愿意相信他,跟着他一起努力。可是公司壮大之后,员工们发现工资只比同行高了一点,而彼时的创始人此时已经是身价亿万了。
-
-
2022年股权激励的对象包含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0激励对象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公司认为应当激励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但不应当包括独立董事和监事。在境内工作的外籍员工任职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者核心业务人员的,可以成为激励对象。 单独或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不得成为激励对象。下列人员也不得成为激励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