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可以折抵工资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05 20:23:05 352 人看过

用人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扣职工工资,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给工人本人,不得以实物和有价证券代替货币发放。如果用人单位违法发放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债权可以继承吗

债权原则上都可以由继承人继承,但具有人身专属性的债权,如子女对父母的扶养费请求权,残废军人对有关部门的抚恤金请求权等,与被继承人的人身是不可分离的,会随着被继承人的死亡而消灭,不能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续享有。作为遗产的债权,必须是在继承开始时已经存在着的债权,如果在继承开始后才产生的债权则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

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1日 01: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工资相关文章
  • 用人单位能以债权折抵员工工资吗
    用人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抵员工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用人单位违法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应该怎么支付员工工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如月薪酬、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1)社会保险费;(2)劳动保护费;(3)福利费;(4)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5)计划生育费用;(6)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根据《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7条的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
    2023-07-24
    381人看过
  • 用人单位可以用债务折抵员工工资吗?
    用人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抵员工工资。工资的组成包括工资、薪金、加薪、劳动分红及各类津贴、补贴等劳动收入,应当以法定货币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债权不属于法定货币。一、试用期内可以发工资?试用期内是发工资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或者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二、公司放假不给工资是否合法公司放假不给工资是不合法的。工资支付主要包括工资支付项目、工资支付水平、工资支付形式、工资支付对象、工资支付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应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
    2023-03-30
    330人看过
  • 工资可以抵债吗
    未来可期的工资是可以通过签订分期还款协议,清偿债务的。具体约定需要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签订意思表达明确的还款协议,并依法履行。另外,对于债权人来讲,工资数额可能会因债务人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时间变动而波动,存在每期还款数额不等甚至无法偿还的风险。对于债务人来讲,工资是债务人的基本生活来源,每期还款数额过高可能无法正常生活,因此在签订相关抵债协议时,债务人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控制每月还款数额,以保证正常的生活支出。一、欠钱一直拖怎么办可以协商解决,协商解决是指债权债务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直接协商或者邀请第三人调解解决纠纷。债权到期或者即将到期时,债务人暂时不能清偿债务,但有偿还诚意的,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商履行债务的期限、方式、数额,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签订还款协议。债权以抵押或者第三人担保的,债权人可以与抵押人、保证人协商,使抵押人以抵押财产全额清偿债务,或者由保证人清偿债务
    2023-02-23
    123人看过
  • 用人单位能否以债权折抵员工工资
    法律咨询:我于2008年1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至2009年6月,公司因各种原因面临破产、倒闭,而此时公司共欠下我工资2万元。公司遂与我达成协议,用李某欠公司的2万元货款折抵我的工资,并通知了李某。可经我多次催要,李某就是不付,说欠公司的款与我无关。请问,我能否直接要求李某向我还款?律师解答:你有权直接要求李某向你清偿欠款。首先,你与公司之间属于债权转让。债权转让是指合同当事人将其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公司与李某通过生意交往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是真实有效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公司无疑是债权人,对李某享有要求清偿并获得欠款的权利,公司将该债权全部转让给公司、李某之外的你,即第三人,完全具备债权转让的法律特征。其次,你与公司之间的转让合法。一方面,合同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合同性
    2023-02-04
    387人看过
  • 单位以债权折抵职工工资合不合法
    合法。首先,单位以债权折抵员工的工资属于债权转让。债权转让是指合同当事人将其合同的权利全部或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公司与他人通过生意交往所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是真实有效的,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公司无疑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要求清偿并获得欠款的权利,公司将该债权全部转让给公司、债务人之外的员工,即第三人,完全具备债权转让的法律特征。其次,公司员工与公司之间的转让合法。一方面,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另一方面,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这实际上就是债权转让生效的惟一条件,如果单位将与他人的债权折抵员工工资并告知了债务人,则转让债权的行为有效。再次,被转让债权的债务人必须对新的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转让权利后,受让人便当然地取得与
    2023-06-13
    468人看过
  • 用人单位能否以债权折抵员工工资
    用人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抵员工工资,必须用法定货币支付。用人单位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用人单位可以从员工工资中代扣哪些费用(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五条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2023-07-26
    327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工资
    词条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工资
    相关咨询
    • 债权可以折抵工资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1-10-26
      用人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扣职工工资,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给工人本人,不得以实物和有价证券代替货币发放。如果用人单位违法发放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可以以债权折抵工资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15
      1、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抵工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债权不属于货币形式,是不可以作为工资折抵的。
    • 单位可以用债权折抵工资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12
      1、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抵工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债权不属于货币形式,是不可以作为工资折抵的。
    • 职工工资能以债权折抵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09
      用人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抵员工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用人单位违法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用人单位可以以债权折抵职工工资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09
      用人单位不能以债权折抵员工工资,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用人单位违法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