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xx律师事务所陈律师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称“新民诉法”)已1日起实施。这是民诉法自1991年实施以来的第二次修改,本次修改是对原民诉法(修改,1日实施)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新增了公益诉讼、小标的额一审终审等制度的设立。这就要求执业律师在案件代理工作中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关键词1]小标的案件,一审终审,大大减少了律师的工作量,缩短了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时间
新民诉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规定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原民诉法对于民事诉讼案件统一实行二审终审制,即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均有权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二审,在二审审判终结前一审判决并不生效。但在律师代理实务中,我们发现:个别当事人为拖延审判时间,延长法院执行期限,对一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依然无故提出上诉。一个简单的案子有时能拖延大半年甚至更长时日;另一方面,针对有些简单的侵权、借款、租赁纠纷案件等,部分权利人担心诉讼时间太长,权利可能得不到及时救济而决意放弃诉讼,采取一些非正常的甚至是违法手段进行“私力救济”,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有的权利人反而变成了侵权人。
针对上述情况,新民诉法对于小标的额、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审案件,增设“一审终审”制度,有助于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和律师的代理工作,节约司法资源,使公平正义得以及时实现。
[关键词2]律师指导当事人选择法院,应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
新民诉法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原民诉法已经确立了“约定管辖”制度,即当事人可以通过约定,来选择合同纠纷案件将来起诉时所管辖的法院。新民诉法在原民诉法规定的“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5类固定约定管辖地之外,增加了“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使得原来5类固定管辖地变成了实际联系地的列举,在实际中使得约定管辖更加灵活。另外,将约定管辖案件的范围,由原来仅适用于“合同纠纷案件”,扩大到了“合同或者其他财产纠纷案件”。
律师代理实务中,有时苦于找不到就近的、合适的案件管辖法院而绞尽脑汁,疲于各地奔波。新民诉法的实施,让律师在实务中就管辖问题有了更加灵活操作的空间。
当然,在适用约定管辖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且约定的地点不能与争议没有任何实际联系。
[关键词3]法院快速送达法律文书,审判效率提高,便于律师工作开展
新民诉法规定第一款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
司法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因在外地出差或者搬家等原因,经常无法收到法院邮寄的起诉状、答辩状、举证通知、开庭传票、上诉状等法律文书,有时还因此丧失了举证、答辩等诉讼权利。也有个别当事人为拖延审判期限,故意不接收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导致法院只能一次次以公告的形式送达法律文件。这些情况都大大增加了司法成本、延长了案件的结案时间。
新民诉法增加了新的送达方式,使法院可以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便捷的方式送达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外的法律文书,有效提高了审判效率,减少了当事人诉累。
[关键词4]律师协助当事人解决立案难问题
法院不予受理起诉的,必须出具裁定书,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新民诉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立案难”一直是老百姓时常反映的问题。原民诉法虽然规定了:法院认为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起诉,有权裁定不予受理,原告不服裁定,可以依法提起上诉。但个别地方法院,收到原告起诉状后,以审查起诉材料为由,迟迟不予答复,对于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仅以口头形式做出不予受理裁定,造成原告上诉权利无法正常行使。
新民诉法明确规定,符合起诉条件的,必须在七日内立案,不予受理的裁定必须以书面形式做出,从而有效保障了当事人的诉权。
[关键词5]生效判决遗漏第三人导致错案,律师可协助第三人直接起诉改变原判决
新民诉法规定第三款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原民诉法规定,对于生效的判决、裁定,除非依法定程序,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改判或撤销,否则具有强制性的通用力,任何法院、仲裁机构不得作出与生效裁决相悖的裁决。如有一个生效判决因第三人未参加诉讼,而做出了错误判决,该第三人只有在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并经过重审审判程序(仅再审案件的重审就可能经历一审、二审)将原判决改判或撤销,方可再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比打“两个官司”更为复杂的诉讼过程,往往会持续数年以上。
[关键词6]法院可以发“行为令”,律师代为申请保全措施扩大
新民诉法规定第一款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原民诉法规定,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法院可以依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保全的措施仅限于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新民诉法将“责令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作出一定行为”作为新增的保全措施,对于保障判决的执行、避免判决生效前一方行为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7]提醒当事人:虚假诉讼侵权、通过恶意诉讼逃避执行等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
新民诉法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司法实践中,会有当事人为达到侵占他人财产的目的或者是为了逃避执行,与他人串通“炮制”一些“自我”诉讼,通过法院的判决,将他人应得的财产判给了“同伙”,这就是典型的虚假诉讼或恶意诉讼。
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情节严重的,很可能触犯刑法,构成诈骗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妨害作证罪等刑事犯罪,希望“当事人”莫要以身试法。
[关键词8]新增公益诉讼案件类型,为进一步探索公益诉讼制度开启程序大门,拓宽了律师执业空间
新民诉法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民诉法没有将公益诉讼作为案件类型。新民诉法新增了公益诉讼案件类型,将环境污染、大范围侵犯消费者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列入公益诉讼的范畴,并规定法律授权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作为原告起诉。
目前,我国还无任何法律授权有关机关或组织提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的审判原则、审判程序、责任承担,收益的奖励与分成等一系列理论和制度问题,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研究和完善。但毕竟,中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程序大门已经开启。
-
如何在最新的法律框架下取保候审?
218人看过
-
法律框架下的商业秘密及其管理
261人看过
-
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完成民间借贷的上诉流程
62人看过
-
如何在法律框架下投诉店铺卖家
496人看过
-
如何在法律框架下起诉外地人的案件
265人看过
-
法律框架下合伙企业对新生合伙人的规定
444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框架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261.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 3.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 4.2012年3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尊
-
劳动法的框架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0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内容框架大致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促进就业;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五章工资;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第十章劳动争议;第十一章监督检查;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内容比较多。
-
合作框架协议最新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10-20法律分析 合作框架协议如果具备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数量的一般能执行。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
-
合同框架协议等是真正的框架协议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091、框架协议不是保证合同。 2、框架协议是指当事人就标的交易达成意向并对主要内容予以确定而订立的协议,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的合同。 3、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一条 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
-
在哪个法律框架下认定债务属于共同债务上海在线咨询 2023-12-15债务属于共同债务的认定方式: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应认定为是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或者是一方在婚前所负的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