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上班路上摔骨折属于工伤,一般属于十级伤残。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哺乳期裁员应该怎么赔偿?
哺乳期裁员应当支付劳动者双倍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
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人工资;(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
如何在工作中遭受交通事故并获得赔偿
222人看过
-
工作事故伤害的职工应该如何获得赔偿
484人看过
-
大学生遭遇交通事故是否能获得误工费赔偿?
312人看过
-
在职职工在工作期间遭受残障可获得哪些赔偿?
188人看过
-
谁有权获得交通事故误工赔偿
357人看过
-
临时工遭遇工伤致使辞退,如何获得赔偿
332人看过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的认定劳动者因工负伤或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工伤不管什么原因... 更多>
-
童工遭遇工伤,能否获得工伤保险赔偿?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18在当今社会多元复杂的架构中,针对遭受工伤损害的未成年人,他们同样具有依法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 鉴于未成年人作为工作许可范围之外的一位劳动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他们不符合享受工伤保障的条件。因此,在未成年人离职或者发生工伤身故的情况下,他们无法根据该法规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为此,我们需要明确告知广大未成年工人,他们在遭受工伤伤害后,所有工伤的就医诊疗费用以及所有经济损失都应由雇佣方承担
-
遇车祸职工有权同时获得两项赔偿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01李开阳是台湖一家具厂的送货工,2010年年底,他在送家具的途中与一大货车相撞,全身多处骨折。对方车辆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经法院判决对方进行了赔偿。李开阳上班后,又找到家具厂的领导,要求工伤赔偿,但领导以肇事方已赔为由拒绝工伤赔偿。李开阳随即来到司法所咨询,工作人员解答,根据《劳动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李开阳与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在工作过程中因第三人侵权造成损害,对这次损害可认定
-
上下班遭遇车祸能否同时获得工伤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两者可以获得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8上下班遭遇车祸是可以享受工伤赔偿的,这一点很多工薪一族都知道。但是否可以同时要求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赔偿呢?一般情况下,职工上下班遭遇车祸受伤是可以同时要求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及工伤赔偿两份赔偿。 在我国,关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工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重合,是否可以得到双重赔偿,国家没有统一的法律来规定。这个由各省、市和自治区来规定,而且规定也并不一致。 比如在北京等省市,是可以得到双重赔偿的,因为法律没有相
-
职工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伤害,能否获得交通事故和工伤保险的赔偿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09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出现工伤,可以获得交通事故和工伤保险双重赔偿。 职工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伤害,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识或者人民法院裁定,本人不负主要责任的,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六)项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第八条规定,在获得肇事方人身损害赔偿之后,可以获得医疗费用之外的工伤保险待
-
北京农民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能获得多少赔偿?广东在线咨询 2024-11-21根据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进城务工人员因工死亡后,其符合供养条件的供养亲属或法定监护人可选择一次性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领取标准以供养亲属的年龄、待遇率及工亡进城务工人员本人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核定。 具体标准如下: 1. 如果供养亲属未满18周岁,则领取期限按实际年龄到年满18周岁为止; 2. 如果供养亲属年龄在18周岁以上至3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