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典的相关条款,如果债务人通过欺骗或其他欺诈手段骗走了担保人,这将被视为欺诈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诈骗。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可能会受到他人的错误陈述的影响,导致其发生认识上的错误,从而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如果一方受到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此,了解欺诈和诈骗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债务人骗担保人算欺诈,但这种行为不一定是诈骗。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 法 典 关 于 欺 诈 和 撤 销 的 规 定 : 哪 些 情 况 可 以 请 求 撤 销 ?
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可撤销的情况包括: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对方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这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这段话阐述了欺诈和诈骗的区别以及民法典中有关欺诈行为的规定。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而诈骗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欺诈行为。在民法典中,欺诈行为可以导致合同的撤销,而并非一定构成诈骗。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因此,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其中包括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对方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是否属于诈骗行为,担保人签字骗贷的情况?
452人看过
-
退还诈骗后的行为是否仍属于诈骗?
130人看过
-
骗取保证金的行为是否属于合同诈骗罪
214人看过
-
2024骗婚行为属于诈骗吗?
240人看过
-
哪些属于欺诈骗保行为2024
345人看过
-
男友为女友花钱是否属于诈骗行为?
390人看过
显失公平是指不具备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原因,但行为人单方面获取暴利,依照行为当时的情形,社会公认为重大不公平的行为。显失公平行为违反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违背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合同显失公平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 更多>
-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否属于诈骗行为?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29经营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包括以下十一种情况: 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 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 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5.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6. 不以自己的真实
-
已杀人为动机诈骗3万是否属于诈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17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定罪量刑。 《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以贷养贷行为是否属于诈骗?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8在判断“以贷养贷”行为是否构成欺诈犯罪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具体分析,情节轻重不同,可能会被认定为违法或者涉欺诈犯罪,也可能会被排除在违法犯罪范畴之外。如果“以贷养贷”行为涉及非法占有意图驱动,通过捏造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状况等手段,诱使他人交付较大数额的公共或私人财产,那么此类行为可能被界定为欺诈犯罪。
-
哪些行为属于集资诈骗行为,这些行为属于集资诈骗行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29以下情形属于集资诈骗: 1、席卷集资逃跑; 2、挥霍集资,使集资客观上无法返还; 3、使用集资进行非法犯罪活动,导致集资无法返还; 4、有其他欺诈行为,拒绝退还集资,或者导致集资无法退还。
-
房屋开发商是否属于诈骗行为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291、销售现房时,将伪劣房屋冒充合格甚至优质房屋销售的; 2、销售现房时,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以牟取暴利的; 3、一般的合格房屋冒充优质工程从而骗取优质工程加价的; 4、销售明知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房屋的; 5、虚标最低价、清盘价等欺骗性价格进行销售的; 6、故意隐瞒开发商真实身份,或冒充其他开发商名义销售的; 7、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8、利用广播、电视、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