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申城很多上班族的电子邮箱里,都收到了朋友转发的肯德基超值星期二特别“秒杀”电子优惠券。券中,原价64元的“外带全家桶”仅售32元。当很多人赶到肯德基门店试图享受这一优惠时,不料店方以“假券”为由予以拒绝。
如今,商家发放优惠券十分普遍,而消费者也趋之若鹜。可当消费者要求兑现时,商家会生出各种理由拒绝或引诱消费者掉入循环购物的陷阱中。法律界人士认为,商家拿优惠券忽悠消费者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应当给予处罚。
优惠券风声水起来势凶猛
近日,白领张小姐在上班的写字楼里免费领取了一份都市消费信息杂志《胡椒蓓蓓》,该杂志收集了上海地区各种美食、美发美容、商铺的优惠券,多达百张。据了解,《胡椒蓓蓓》是一本免费派送的优惠券大全,其核心目标人群也是都市白领女性,直接向写字楼派送,在便利店、购物场所也能方便取阅。
如今的优惠券可谓包罗万象,不仅有时下流行的美容健身券、体检券、加油券,还有电影券、面包券、套餐券,甚至还有用积分、里程兑换的机票券,少说也有20种不同类型。而获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想要获得优惠券,不用再上街邂逅派券小弟小妹,或者先消费再拿券,可以通过点击电子屏幕,或是翻阅优惠券大全,就能免费获取,记者在地铁的终端机上就轻易地拿到了美食优惠券。
市民汪小姐是个精明的消费者,包里总会有各式各样的优惠券和折扣卡,每次出去购物和餐饮时,都事先选好了“目标”,然后下手。“不一定要买到最好的,但一定要买到最划算的”成为汪小姐的口头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培训机构,原来每次开班都凑不够人头。但发放了面值六百元的优惠券后,开班时竟然人满为患。
由小小优惠券衍生出来的专业优惠券公司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已经拥有了数以百万计的用户。上海一家优惠券公司的CEO李先生说,优惠券杂志或优惠券终端机提高了消费者“冲动消费”的概率,让消费者看到世界上有这么多物美价廉的东西,不掏钱去买简直是傻瓜。某化妆品品牌总监贺女士说,消费者普遍都有这样一种心态,一张1000元的优惠券摆在你面前,不去消费会产生浪费了1000元的罪恶感。现金优惠券直观很多,消费者立即就能算出自己省了多少钱。
消费者“精打细算”难逃循环购物陷阱
消费者与优惠券曾经有过“蜜月期”,可是随着优惠券发放越来越多,许多消费者在体验过后,新鲜感开始消失,抱怨声开始出现。
今年4月初的上午9点多,20多名消费者手持市中心某商场发放的优惠购物券来到该商场准备购物。因为优惠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凡在该商场“购买宝洁400毫升系列洗发产品,可抵券上相同金额的现金。”不料,很多消费者被告知,因为商场库存中没有优惠券上所列的指定类型商品,因此优惠券不能兑现。消息一传开,随即引发了一场消费纠纷。最终在工商所人员的现场调解下,商场向消费者道歉并允许换购同型号的其他品牌商品。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消费者再怎样“精打细算”也“精”不过商家,“买100送50”、“满300送300”等送优惠券的促销手法都是为了招徕顾客进商场消费。而商品定价也非常巧妙,“199、299、399……”始终只差1元或几元,迫使顾客想获得优惠券就必须凑足整数,否则就被“挡”在赠券门外,这几乎成为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除此之外,优惠券的使用条件也受到诸多限制。杨女士一个月前在上海南京路一家商场购物获赠200元优惠券,近日偶然想起,找出优惠券一看还剩3天就要过期,急忙去商场兑现,楼上楼下转了个遍后颇感失望。“优惠券的使用范围十分狭小,许多打折商品是不能使用优惠券来购买的,能使用优惠券的商品往往是高价商品。”
曾经为如何才能用掉优惠券而烦恼的林小姐郁闷地说:“优惠券并不是免费的午餐,要想真的得到实惠不容易。优惠券从最初简单的商家让利,已经演变到诱使消费者二次消费。为了用出优惠券,无论怎么精打细算,都需要不断地添钱,消费者不知不觉中掉入循环购物的陷阱中。”
法律不允许商家拿优惠券糊弄消费者
中国社科院财政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温桂芳认为,现在一些商家发放所谓优惠券,营销的意图十分明显。消费者是否能得到更多实惠,很难去判断和监督。消费者可能为了享受200元的优惠券,自己要另外消费1000元,这会让消费者陷入两难的境地。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高俊指出,目前在“一窝蜂”发放优惠券的现状下,不排除有一些商家利用优惠券的名义进行牟利,甚至通过一些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从民法的角度来看,无论这些不法商家是以发放优惠券还是其他形式,只要其宣传中有不实的成分,实质都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都应当受到处罚,消费者完全可以对这些商家进行投诉,甚至起诉。
-
商家忽悠消费者
123人看过
-
专家招商不仅仅是忽悠
162人看过
-
家电设“陷阱”忽悠没商量
130人看过
-
贴牌生产法律允许吗
133人看过
-
消费者告商家瞎忽悠未获支持
194人看过
-
三洋洗衣机用“空气洗”衣服厂家大打“概念牌”忽悠消费者
73人看过
律师事务所在组织上受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监督和管理。它在规定的专业活动范围内,接受中外当事人的委托,提供各种法律服务;负责具体分配和指导所属律师的业务工作;根据需要,经司法部批准,可设立专业性的律师事务所,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可按专业分工... 更多>
-
法律允许抢注商标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09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可抢注商标。商标被抢注,可在被抢注商标进入公告期时向商标局提商标异议。 商标异议是指公众对某一经过初步审定并公告的商标,在法定期限内,向商标局提出该商标不予注册的反对意见,即要求商标局在规定的3个月异议期满后不要核准该商标注册。
-
有没有国家允许试用期工资不打折的法律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27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由上面的法律推定试用期工资不打折的这个是对的
-
重大资产重组法律为什么不允许停牌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16在上市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后,交易所将启动二级市场股票交易核查程序,如发现股票交易明显异常,交易所将及时把结论告知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自主决定是否终止重组。如决定终止重组,上市公司需承诺6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
-
打的借条被人忽悠怎么办西藏在线咨询 2023-12-02被人忽悠打借条是无需还款的,法院不会支持对方的诉请。 如果是被忽悠写借条,双方之间没有真实的借贷关系,可以去法院起诉主张欠条无效,债权债务不存在。 法院会对形式有瑕疵的“欠条”,结合其他证据认定是否存在借贷关系,同时对现金交付的借贷; 可根据交付凭证、当事人间关系以及当事人陈述的交易细节经过等因素综合判断双方之间是否有合法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