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签劳动合同时是否可以进行仲裁
可以。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没有签合同时应当通过下列材料来证明劳动关系:
1.职工的工资发放花名册;
2.缴纳各项社保费用的记录;
3.单位发给职工的工作证、服务证;
4.以及其他职工提供的证言等。
三、不签劳动合同仲裁时效是多久
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七条 【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n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n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n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
拒不签合同能否进行劳动仲裁
122人看过
-
证据不足时是否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131人看过
-
劳动仲裁有劳动合同是否可以
89人看过
-
多长时间可以进行劳动仲裁
426人看过
-
未签订合同的企业是否可以诉诸劳动仲裁庭?
467人看过
-
未签订劳动合同,仲裁委是否受理
103人看过
-
在进行劳动监察时,是否可以同时申请劳动仲裁?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27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讨论这两种机构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作用,并揭示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 在劳动监察机构启动调查程序的同时,劳动者可以提出劳动仲裁申请。这使得二者相互补充,共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值得强调的是,这两者的执法主体、法律行为、工作职责、法律地位、法律后果及执法手段均有所不同。 此外,劳动者在对争议进行劳动仲裁时,必须遵守相关时效规定。即在得
-
未签合同不发工资时可否劳动仲裁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141、是可以的。 2、如果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携带本人身份证和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入职表、求职表、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也可以通过起诉维权。
-
未签劳动合同在仲裁时可否要裁决确认劳动关系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07劳动关系确认争议是不适用仲裁终局裁决的。《劳动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限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限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赔偿或者赔偿金,不超出当地月最低薪水准则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准则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劳动调解仲裁法》未对劳动关系确认争议有特别限定,因此,劳动关系确
-
合同到期未续签,劳动者是否可以要求仲裁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07合同到期未及时续签的,可以申请仲裁。根据我国有关仲裁法律,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调解。
-
劳动合同解除后,签字是否还能进行仲裁?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09根据现行法规,在签署了解除合同协议之后,仍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诉,但前提是该纠纷属于劳动仲裁范畴。请注意,仲裁时效为一年,自您得知或应知被侵权之日算起。如果双方已商定离职补偿,并明确表示放弃其它权益,那么尽管可以提起仲裁,但可能面临败诉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拖欠劳动报酬引发的争议,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 在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