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集资、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这是记者从日前出台的《天津市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了解到的。《办法》对在本市辖区内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进行了规范,于8月1日起施行,2016年7月31日废止。《办法》同时明确,在天津市注册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在天津市辖区外经营业务。
登记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五千万元
《办法》明确,在本市辖区内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当经市金融办审查批准后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本市对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实行限额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出资人出资比例应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注册资本为实收货币资本,出资来源真实合法,且由出资人一次性缴足。
经营贷款发放与本息回收采用银行转账进行
本市小额贷款公司经批准可以经营以下业务:1.各项小额贷款;2.票据贴现;3.贷款转让;4.贷款项下的结算;5.与小额贷款相关的咨询业务;6.经批准的其他业务。
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原则,防止贷款过度集中,同时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各项经营活动,贷款利率的设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资产分类制度,准确划分资产质量类别,足额计提呆账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办法》明确,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发放与本息回收应采用银行转账方式进行。
责任公民发现违法违规可举报
《办法》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由市金融办责令改正;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或取消其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资格。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可向有关部门举报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
延伸阅读:
募集资金使用的规定
募集资金管理细则
-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多少钱是犯罪
143人看过
-
非法集资:公众吸收存款的限额与界定
226人看过
-
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罪数额达到多少为成立
147人看过
-
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多少万予以立案
315人看过
-
公众存款吸收后如何退款
281人看过
-
无息吸收存款能否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78人看过
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企业为核心的综合性消费贷款。贷款金额一般在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办理过程一般需要担保。小额贷款是小额贷款技术和实际应用的延伸。小额贷款的条件申请条件: 1、在中国拥有固定住所、当地城市永久居留证(或有效居留证)或有固定... 更多>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应当如何认定为非法集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05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
-
如何确定非法集资集资数额多少,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青海在线咨询 2021-07-25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到达非法集资标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
-
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广东在线咨询 2021-08-02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定发行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八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
-
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名词解释?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30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条件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样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5根据法律规定,所谓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应具备以下条件: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