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纠纷再审申请书的内容有哪些?
(一)申请再审人、被申请人及原审其他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应列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及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列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有效联系电话、邮寄地址;
(二)原审法院名称,原判决、裁定、调解文书案号;
(三)具体的再审请求;
(四)申请再审的法定事由及具体事实、理由;
(五)受理再审申请的法院名称;
(六)申请再审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二、再审的特点
1、提起再审的主体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或本院院长;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2、提起再审的客体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或第二审案件的判决或裁定。
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5条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中提起再审的时间是判决或裁定生效以后六个月内提出,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我国刑事诉讼中再审期限一般可以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但满足特定条件(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或者原审被告人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或者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即使在刑罚执行完毕两年之后提出,人民法院仍需受理。
涉及到劳动合同纠纷再审的相关事项,是需要严格基于原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认定的,特别是不同的申请行为所认定的具体事项是不同的,
-
经济合同纠纷仲裁申请书有哪些内容
206人看过
-
再审申请书跟谁递交,有哪些内容
60人看过
-
如何申请劳动纠纷再审
319人看过
-
劳动纠纷申请仲裁所需的材料有哪些内容
196人看过
-
申请调解纠纷的申请书内容
123人看过
-
劳动纠纷申请再审有没有时效期
54人看过
劳动合同纠纷是劳动争议的一种。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都属于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合同纠纷列举了七种情形: (1)确认劳动关系纠纷; (2)集体劳动合同纠纷... 更多>
-
劳动纠纷申请再审的相关内容是如何规定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6不可以!再审是民事诉讼中利用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终审的案件,经过审判监督程序,确认符合再审条件的案件进行审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8〕14号)第三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超出原审范围增加变更诉讼请求的,不属于再审审理范围”。如果是二审,则可以根据当事人双方自愿的原则决定。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
-
刑事抗诉再审申请书有哪些内容?浙江在线咨询 2021-09-30被害人刑事抗诉申请书的内容有申请人的基本信息、抗诉的事实与理由、诉讼请求、法律依据以及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等等。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发现或者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提请审判机关依法重新审理并予以纠正的诉讼行为。抗诉通常分为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抗诉和对生效裁判的抗诉两种,前者也叫上诉审程序的抗诉,后者也叫再审程序的抗诉。 申请人: 申请人: 申请事项: 事实与理由: 此致 xxxx人民检察院第二
-
申请签订劳动合同书的内容是哪些样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29签订劳动合同申请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叫宋博涵,男,20岁,高中文化(大学本科成人教育在读)我于2013年9月22日在公司工作至今,在将近4个月的实习工作中,我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行为规范,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我的工作地点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以及全国人大领导们办公的地方,在楼中办公的领导也都是对中国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的人,大楼也位于首都北
-
合同纠纷再审怎么申请江苏在线咨询 2023-02-03合同纠纷再审可以直接向作出原生效判决、裁定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如果是合同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公民,或者是一方人数众多的,也可以向作出原生效判决、裁定的法院提起再审,提起再审只需要在法定的期限内提交相应的材料即可。
-
刑事再审申请书格式是怎样的, 刑事再审申请书应该包含的内容有哪些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04⑴标题:写明“刑事再审申请书”。⑵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身份:依顺序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藉贯、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和邮政编码。是法人的写明法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其职务。有电话的写明电话号码。⑶请求事项:要写明案由和不服何法院的判决或裁定的案号(并提供复印件),以及具体的再审要求与目的。⑷事实和理由:对原判决或裁定认定事实认为不当的,要用事实说明,并提供证据证明;对适用法